干旱半干旱区地表水分循环全分量监测与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717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0
干旱半干旱区地表水分循环全分量监测与识别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气边界层物理学技术领域,自动观测:获取包括降水量、多层空气湿度、多层空气温度、多层风速等的气象数据;并进行预处理;获取包括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等数据的土壤数据并进行预处理;获取实际的蒸散量数据;将处理好的数据输入非降水性水分识别系统,该数据识别系统将进行如下判断和计算。该方法弥补了目前仅利用降水和潜在蒸发粗略估算的缺点,准确度较以往大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旱半干旱区地表水分循环全分量监测与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气边界层物理学
,具体涉及干旱半干旱区地表水分循环全分量监测与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全球降水量及分布格局,并使蒸发增加进而导致降水极端事件频发,洪涝、干旱等灾害的频次和强度也在增加。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因此,更好的了解陆地水循环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对于陆地水分收支的估算还有很大的不足,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蒸散测量不够准确,且没有能够自动识别陆面水分各分量的系统。从而对陆地水循环认识不清。目前的陆地水分收支平衡,主要考虑蒸散、降水和地表径流或灌溉的贡献。对于干旱半干旱区雨养农田而言,没有地表径流和灌溉因素。因此认为在一段时期内,某一地区降水量(P)和蒸散量(ET)之间是平衡的。即:P=ET。但是众多观测事实表明,在很多时候,两者并不相等。这是因为忽略了非降水性水分(NRW)的贡献。考虑了非降水性水分的影响后,二者达到平衡即:P+NRW=ET。如图1和图2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干旱半干旱区地表水分循环全分量监测与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n(1)、自动观测:/n(1.1)、获取包括降水量、多层空气湿度、多层空气温度、多层风速等的气象数据;并进行预处理;/n(1.2)、获取包括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等数据的土壤数据并进行预处理;/n(1.3)、获取实际的蒸散量数据;/n(2)、将步骤(1)中处理好的数据输入非降水性水分识别系统,该数据识别系统将进行如下判断和计算:/n(2.1)、首先,将蒸渗仪的当前数据与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小于0,则可以推断该时间段内发生了蒸散,没有产生非降水性水分;如果大于0,则该值可能为非降水性水分;/n(2.2)、...

【技术特征摘要】
1.干旱半干旱区地表水分循环全分量监测与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自动观测:
(1.1)、获取包括降水量、多层空气湿度、多层空气温度、多层风速等的气象数据;并进行预处理;
(1.2)、获取包括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等数据的土壤数据并进行预处理;
(1.3)、获取实际的蒸散量数据;
(2)、将步骤(1)中处理好的数据输入非降水性水分识别系统,该数据识别系统将进行如下判断和计算:
(2.1)、首先,将蒸渗仪的当前数据与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小于0,则可以推断该时间段内发生了蒸散,没有产生非降水性水分;如果大于0,则该值可能为非降水性水分;
(2.2)、其次,根据降水资料判断非降水性水分是否发生;在步骤(2.1)的基础上,介绍了降水资料:如果在步骤1的观测期内出现降水,则假定蒸渗仪数据的附加值是降水量,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王胜问晓梅岳平张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