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型蓄热装置及加热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12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型蓄热装置及加热方法,混合型蓄热装置的蓄热主体结构由固体显热储热材料构成的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与固体相变储热材料构成第三蓄热砖的耦合形成,第三蓄热砖的形状与所放置的通道相适应,可以增加蓄热体的储能密度,提高蓄热装置的储热能力,而且固体相变储热材料不受力,与电热元件不直接接触,不会产生腐蚀、绝缘等问题,安全稳定性高;提供的加热方法在靠近进风端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放置加热元件,且各自的加热状态独立控制,使蓄热砖体吸收和释放热量均匀,同时可以弥补蓄热装置稳定运行后蓄热体进风端和出风端的温差,提高材料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型蓄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热
,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型蓄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电热储能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不同结构类型电热储能装置,其储热量和换热功率取决于电热储能砖体结构、电加热方式、风量控制等。现有电热储能砖体吸收和释放热量不均匀,常见加热方式导致蓄热体两端温差过大,造成储热材料利用率低。释放和吸收热量不均匀导致电加热元件周围温度过高,沿空气流动方向电热材料原件应力大,易造成电热元件的折断,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热储能结构吸收和释放热量不均匀,导致蓄热体两端温差过大及储热材料利用率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混合型蓄热装置及加热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型蓄热装置,包括:加热元件、蓄热主体结构,所述蓄热主体结构分按预设长度比例分为三段,位于两端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由第一蓄热砖组成,中间的第二段由第二蓄热砖组成,所述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均为固体显热储热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型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元件、蓄热主体结构,所述蓄热主体结构分按预设长度比例分为三段,位于两端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由第一蓄热砖组成,中间的第二段由第二蓄热砖组成,所述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均为固体显热储热材料,且均具备贯穿砖体的至少之一个第一通道和至少之一个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沿空气流通方向,第二通道沿与空气流通的垂直方向,所述第一蓄热砖和第二蓄热砖的第一通道均用于放置加热元件,蓄热主体结构第一段的第二通道用于放置加热元件,蓄热主体结构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第二通道用于放置第三蓄热砖,所述第三蓄热砖为固体相变储热材料;所述第一蓄热砖的第一通道中间设置有用于放置温度测量元件的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型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元件、蓄热主体结构,所述蓄热主体结构分按预设长度比例分为三段,位于两端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由第一蓄热砖组成,中间的第二段由第二蓄热砖组成,所述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均为固体显热储热材料,且均具备贯穿砖体的至少之一个第一通道和至少之一个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沿空气流通方向,第二通道沿与空气流通的垂直方向,所述第一蓄热砖和第二蓄热砖的第一通道均用于放置加热元件,蓄热主体结构第一段的第二通道用于放置加热元件,蓄热主体结构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第二通道用于放置第三蓄热砖,所述第三蓄热砖为固体相变储热材料;所述第一蓄热砖的第一通道中间设置有用于放置温度测量元件的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的大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的功率,所述第一蓄热砖和第二蓄热砖的第一通道均用于放置第一加热元件,所述蓄热主体结构第一段的第二通道用于放置第二加热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砖和第二蓄热砖分别由两块形状相同的蓄热砖相互拼合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砖和第二蓄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占锋徐桂芝陈梦东刘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