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回路自润滑数控机床用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011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回路自润滑数控机床用齿轮泵,其结构包括底盘、齿轮泵、动力轴,底盘的顶部焊接有齿轮泵,动力轴安装在齿轮泵的后端,齿轮泵包括流通槽、齿轮、进油口、出油口,出油口包括集油槽、通油板、调节装置、分流孔,调节装置包括支撑块、回流槽、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包括反流槽、导流块、分流孔、挡油板、复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导轨中油压较大的原理,使得润滑油冲击挡油板,会让复位装置缓慢的带动挡油板开启,加大润滑油的流量,能够快速的将导轨填充慢润滑油,保证导轨中的润滑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回路自润滑数控机床用齿轮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多回路自润滑数控机床用齿轮泵。
技术介绍
在大型和高精密数控机床导轨润滑系统中,流体静压润滑系统通过静压支承消除机床导轨的爬行问题、保证机床导轨耐久性和安全性,提高工件定位精度等,从而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对于大型数控机床,机床导轨越长,需要供油点越多,所要供给的油量也就越多,才能够保证数控机床在运行时候的润滑度。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多回路自润滑数控机床用齿轮泵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齿轮泵在对多点位进行供油时,由于导轨与齿轮泵之间的距离不同,使得润滑油所受到齿轮泵的压力也不同,导致离齿轮泵较远导轨的润滑油填充不饱满,造成导轨润滑度过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回路自润滑数控机床用齿轮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回路自润滑数控机床用齿轮泵,其结构包括底盘、齿轮泵、动力轴,所述底盘的顶部焊接有齿轮泵,所述动力轴安装在齿轮泵的后端,所述齿轮泵包括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回路自润滑数控机床用齿轮泵,其结构包括底盘(1)、齿轮泵(2)、动力轴(3),所述底盘(1)的顶部焊接有齿轮泵(2),所述动力轴(3)安装在齿轮泵(2)的后端,其特征在于:/n所述齿轮泵(2)包括流通槽(21)、齿轮(22)、进油口(23)、出油口(24),所述流通槽(21)为U字状,设置在齿轮泵(2)的内部正中间,所述齿轮(22)与动力轴(3)的末端相连接,且位于流通槽(21)的后端,所述进油口(23)设置在流通槽(21)的上端口,所述出油口(24)置于流通槽(21)的下端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回路自润滑数控机床用齿轮泵,其结构包括底盘(1)、齿轮泵(2)、动力轴(3),所述底盘(1)的顶部焊接有齿轮泵(2),所述动力轴(3)安装在齿轮泵(2)的后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泵(2)包括流通槽(21)、齿轮(22)、进油口(23)、出油口(24),所述流通槽(21)为U字状,设置在齿轮泵(2)的内部正中间,所述齿轮(22)与动力轴(3)的末端相连接,且位于流通槽(21)的后端,所述进油口(23)设置在流通槽(21)的上端口,所述出油口(24)置于流通槽(21)的下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回路自润滑数控机床用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24)包括集油槽(241)、通油板(242)、调节装置(243)、分流孔(244),所述集油槽(241)设置在出油口(24)的正中间,所述通油板(242)嵌固在集油槽(241)的端口,所述调节装置(243)安装在通油板(242)的正后端,所述分流孔(24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集油槽(241)的上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回路自润滑数控机床用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243)包括支撑块(a1)、回流槽(a2)、触发装置(a3),所述支撑块(a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回流槽(a2),所述回流槽(a2)的端口分别朝向支撑块(a1)的上下端,所述触发装置(a3)嵌固在支撑块(a1)的上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回路自润滑数控机床用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a3)包括反流槽(a31)、导流块(a32)、分流孔(a33)、挡油板(a34)、复位装置(a35),所述反流槽(a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浰江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