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670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一种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包括爬行装置、两组巡检组件、越障行走组件和声屏障屏体本体,所述爬行装置设于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的顶端,所述两组巡检组件分别与所述爬行装置的两侧连接并分布在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的内外侧壁上,所述越障行走组件安装在所述巡检组件上并附着于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的侧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巡检装置可以直接依附于声屏障本体进行越障爬行,空间利用率、作业效率及巡检效率高,不存在劳动人身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声屏障巡检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
技术介绍
声屏障,主要用于铁路、高速公路、高架复合道路和城市地铁等噪声源的隔声降噪,通常来说指的是为减轻行车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而设置在铁路和公路侧旁的墙式构造物。声屏障有非常可观的应用前景,因为它具有很多的应用优势,但需要进行定期进行对螺栓、焊缝及构件安全性等进行检测来防范不必要的危险。传统高速铁路声屏障检查维护方法主要是采用夜间入网巡视、人工摸排观测的方法进行,检查维护手段主要包括目测、垂球、钢卷尺量测、检查锤敲击、扭力扳手、塞尺等;声屏障外侧则主要采用撬杠撬起后再进行检查维护等方式进行,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作业方法和手段,对声屏障外侧的检查维护难度很大,危险系数高,检查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也很低。目前京沪铁路采用的是李庆云专利技术的声屏障检修智能机械设备,这套设备是基于铁轨进行行走,重点解决高铁线路两侧的声屏障立柱固定螺栓的检测、涂油保养和复拧紧固等作业项目,但是这样的行走方式会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从而间接的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可以直接依附于声屏障本体进行越障爬行,空间利用率、作业效率及巡检效率高,不存在劳动人身安全隐患,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包括爬行装置、两组巡检组件、越障行走组件和声屏障屏体本体,所述爬行装置设于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的顶端,所述两组巡检组件分别与所述爬行装置的两侧连接并分布在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的内外侧壁上,所述越障行走组件安装在所述巡检组件上并附着于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的侧壁上。本专利技术的巡检组件及越障行走组件直接依附于声屏障本体进行越障爬行,爬行装置沿着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的顶端进行越障爬行,巡检组件、越障行走组件及爬行装置互相联动同步完成声屏障本体的越障爬行。进一步地,所述爬行装置包括连接板、框架、前进轮、第一执行元件和支撑杆,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中部,两组巡检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铰接,所述支撑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框架的两端,所述支撑杆的中部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前进轮安装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前进轮与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顶端的横梁贴合;所述框架上关于所述连接板对称转动安装有支杆,所述第一执行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杆铰接,所述第一执行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柱铰接,所述安装柱上安装有距离传感检测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板支撑于声屏障屏体本体顶端并分别与分布在声屏障屏体本体的凹面和凸面的巡检组件串联联动,当距离传感检测器检到前方需要越障时,通过控制爬行装置改变状态,靠近障碍物附近的第一执行元件进行回缩,前进轮回缩,依靠后两个越障行走组件的支撑和驱动前行,等靠近障碍物附近的前进轮越过声屏障屏体本体上的凸起部分,再通过第一执行元件伸长,将靠近障碍物附近的前进轮恢复原位,依次将靠近障碍物附近的前进轮重复前一个前进轮的工作状态,最终实现顶部的越障功能。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一组横杆和一组竖杆,一组所述横杆和一组所述竖杆依次首尾连接,一组所述横杆穿设于所述连接板并与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框架由一组横杆和一组竖杆首尾连接而成并与连接板构成一体成型的结构,提高了爬行装置在声屏障屏体本体顶端的行走稳定性。进一步地,两组所述巡检组件结构相同,所述巡检组件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巡检单元,所述巡检单元包括第一关节杆、第二关节杆和第二执行元件,所述第一关节杆和第二关节杆均为三角形关节杆,且均包括第一内角、第二内角和第三内角,所述第二关节杆的第二内角与所述第一关节杆的第一内角铰接,所述第一关节杆的第三内角与所述第二关节杆的第三内角通过所述第二执行元件铰接。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若干个巡检单元串联构成巡检组件,第一关节杆和第二关节杆通过第二执行元件连接,通过第二执行元件的伸缩使得巡检组件能适应所述声屏障屏体巡检装置的形状,以适应声屏障屏体的外形形状。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巡检组件一端的巡检单元的第二关节杆的第一内角处安装有检测组件。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巡检组件另一端的巡检单元的第一关节杆的第二内角与所述爬行装置的一侧的底端铰接,所述第一关节杆的第三内角通过联动杆与所述爬行装置的一侧的顶端铰接。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巡检组件通过联动杆与爬行装置连接构成整体。进一步地,所述越障行走组件包括若干个行走单元、联轴器和十字接头架,所述行走单元间隔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二关节杆上,所述十字接头架间隔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一关节杆上,所述十字接头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行走单元连接,所述十字接头架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联轴器与相邻的行走单元连接。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邻的行走单元通过联轴器及十字接头连接,因此相邻的行走单元之间的角度可以随巡检路形发生适应性改变。进一步地,所述行走单元包括第一安装座及套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套接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的两端分别啮合安装有小齿轮和越障轮。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优选通过安装电机,以驱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和越障轮同步转动,越障轮可以适应一定的角度变化进而翻越声屏障屏体本体的凹面和凸面的障碍物。进一步地,所述十字接头架包括第二安装座及套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连接杆。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第二安装座及套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连接杆的连接结构将相邻的行走单元连接起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连接稳定性强。进一步地,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上设有立柱。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立柱就是声屏障屏体本体上的凸起部分,也就障碍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巡检组件及越障行走组件依附于声屏障本体进行越障爬行,爬行装置沿着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的顶端进行越障爬行,巡检组件、越障行走组件及爬行装置互相联动同步完成声屏障本体的越障爬行。巡检组件通过若干个巡检单元串联,使得巡检装置的伸缩性较强,稳定性较好,结构紧凑,质量轻便。本专利技术的巡检装置通过改变自身的状态,可以适应不同的声屏障结构,达到通用性要求。巡检装置本体是直接依附于声屏障本体进行越障爬行,将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巡检效率最大化,且不存在劳动人身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为本专利技术爬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为本专利技术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的立体侧视图;图4为为本专利技术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的立体轴测图;图5为为本专利技术越障行走组件和巡检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声屏障屏体本体,101-横梁,102-立柱,2-连接板,3-框架,301-横杆,302-竖杆,4-前进轮,5-第一执行元件,6-支撑杆,7-安装柱,8-支杆,9-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爬行装置、两组巡检组件、越障行走组件和声屏障屏体本体(1),所述爬行装置设于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1)的顶端,所述两组巡检组件分别与所述爬行装置的两侧连接并分布在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1)的内外侧壁上,所述越障行走组件安装在所述巡检组件上并附着于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1)的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爬行装置、两组巡检组件、越障行走组件和声屏障屏体本体(1),所述爬行装置设于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1)的顶端,所述两组巡检组件分别与所述爬行装置的两侧连接并分布在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1)的内外侧壁上,所述越障行走组件安装在所述巡检组件上并附着于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1)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行装置包括连接板(2)、框架(3)、前进轮(4)、第一执行元件(5)和支撑杆(6),所述连接板(2)安装在所述框架(3)的中部,两组巡检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板(2)的两侧铰接,所述支撑杆(6)转动安装在所述框架(3)的两端,所述支撑杆(6)的中部连接有安装柱(7),所述前进轮(4)安装在所述安装柱(7)上,所述前进轮(4)与所述声屏障屏体本体(1)顶端的横梁(101)贴合;
所述框架(3)上关于所述连接板(2)对称转动安装有支杆(8),所述第一执行元件(5)的一端与所述支杆(8)铰接,所述第一执行元件(5)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柱(7)铰接,所述安装柱(7)上安装有距离传感检测器(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包括一组横杆(301)和一组竖杆(302),一组所述横杆(301)和一组所述竖杆(302)依次首尾连接,一组所述横杆(301)穿设于所述连接板(2)并与所述连接板(2)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屏障屏体的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巡检组件结构相同,所述巡检组件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巡检单元,所述巡检单元包括第一关节杆(10)、第二关节杆(11)和第二执行元件(12),所述第一关节杆(10)和第二关节杆(11)均为三角形关节杆,且均包括第一内角、第二内角和第三内角,所述第二关节杆(11)的第二内角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斌左荣雷越徐新王奇何沛恒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