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辊水冷孔加工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360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辊水冷孔加工刀具,属于连铸辊加工设备领域。该刀具包括刀杆和刀头;还包括防振机构,防振机构顶部与待加工水冷孔的内壁接触;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口、冷却液流道和冷却液入口,冷却口沿径向开设在刀头侧壁,冷却液流道沿刀具长度方向开设在刀杆与刀头中部,且冷却液流道一端部与冷却口连通;冷却液入口沿径向开设在刀杆侧壁,并与冷却液流道另一端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刀具通过防振机构可有效地避免加工过程中刀头刀杆的振动,配合冷却系统及时冲走加工废屑,减少导致振动的因素,也确保孔内环境,进一步保证孔壁表面加工的粗糙度达标,使得连铸辊的水冷效果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有效增加连铸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铸辊水冷孔加工刀具
本技术属于连铸辊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铸辊水冷孔加工刀具。
技术介绍
在连铸过程中,中间包内的钢水浇注到结晶器内,外部形成固态坯壳内部为液态钢水,由于钢水需要不断被结晶器冷却,为了及时的让出结晶器的结晶空间,冷却好的钢坯需要及时的从结晶器中转移出来,转移的过程中就需要连铸辊与红热钢坯接触,连铸辊起到支撑旋转传送钢坯作用;连铸辊在工作过程中直接与铸坯相接触,铸坯温度在900~1000℃,在工作期间需要在辊子两端内部通孔注入冷却水降温,因此两个连铸辊连接处的密封极为重要,也是极为脆弱的位置,但连接管处漏水是经常出现的问题。为改善连铸辊漏水的问题,增加连铸辊有效寿命,经申请人研究,对连铸辊的内部通孔进行车加工修复,除去内部水垢、锈蚀,增加导热系数提高连铸辊的水冷效果,是增加连铸辊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由于需要车加工的孔多为细长孔,在孔的尺寸限制下,现有的孔加工用刀具在进行连铸辊水冷孔加工时,无法较好的抵抗刀杆振动,进而导致加工刀具易损坏,且无法保证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导致对连铸辊水冷效果的改善很有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铸辊水冷孔加工刀具,包括,/n刀杆(1);/n刀头(2),其连接于刀杆(1)一端部;/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防振机构(20),其凸起设于刀头(2)侧壁,所述防振机构(20)顶部与待加工水冷孔的内壁接触;/n冷却系统(3),其包括冷却口(30)、冷却液流道(31)和冷却液入口(32),所述冷却口(30)沿刀头(2)径向开设在刀头(2)侧壁,所述冷却液流道(31)沿刀具长度方向开设在刀杆(1)与刀头(2)中部,且冷却液流道(31)一端部与冷却口(30)连通;所述冷却液入口(32)沿刀杆(1)径向开设在刀杆(1)侧壁,并与冷却液流道(31)另一端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辊水冷孔加工刀具,包括,
刀杆(1);
刀头(2),其连接于刀杆(1)一端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振机构(20),其凸起设于刀头(2)侧壁,所述防振机构(20)顶部与待加工水冷孔的内壁接触;
冷却系统(3),其包括冷却口(30)、冷却液流道(31)和冷却液入口(32),所述冷却口(30)沿刀头(2)径向开设在刀头(2)侧壁,所述冷却液流道(31)沿刀具长度方向开设在刀杆(1)与刀头(2)中部,且冷却液流道(31)一端部与冷却口(30)连通;所述冷却液入口(32)沿刀杆(1)径向开设在刀杆(1)侧壁,并与冷却液流道(31)另一端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辊水冷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3)还包括排屑槽(33),其开设于冷却口(30)所在的刀头(2)侧壁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铸辊水冷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机构(20)包括垫片(201)、弹簧(202)和固定螺栓(203),所述弹簧(202)一端与刀头(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栓(203)穿过垫片(201)将垫片(201)固定在弹簧(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马钢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