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及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6061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及加热装置,该喷射管安装于换热装置的壳体中向所述壳体内提供液体导热介质,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液体导热介质流出的出液口;所述喷射管包括主进液管和与所述主进液管连通的支管,所述主进液管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供所述液体导热介质流入的进液口,所述封闭端靠近所述出液口,所述支管设于靠近所述主进液管的进液口的位置,所述主进液管上均匀布置喷射孔;所述支管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与所述主进液管连通,所述支管朝向所述主进液管的封闭端的管壁上设有射流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无过热现象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及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及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辊温控制器里,需要对导热介质加热,传统的加热器类似U型管式换热器,一端插满加热管,在壳层走导热介质。由于中间没有折流板对流体进行干扰,导流介质在加热器内热流动无法充分湍流,导热介质很难充分与换热管接触,介质加热不均匀,在现实使用中也发现在加热器里面存在由于介质过热产生的碳化现象。因此,不仅需要加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且还需要避免加热管过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加热不均匀、加热管容易过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及加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该喷射管安装于换热装置的壳体中向所述壳体内提供液体导热介质,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液体导热介质流出的出液口;所述喷射管包括主进液管和与所述主进液管连通的支管,所述主进液管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供所述液体导热介质流入的进液口,所述封闭端靠近所述出液口,所述支管设于靠近所述主进液管的进液口的位置,所述主进液管上均匀布置喷射孔;所述支管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与所述主进液管连通,所述支管朝向所述主进液管的封闭端的管壁上设有射流孔。所述支管与所述主进液管垂直。沿所述主进液管的轴向方向,所述主进液管上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等距布置的喷射面,所述喷射孔均匀布置于所述喷射面与所述主进液管相交的圆形结构上。所述喷射面与所述主进液管的轴向方向垂直;每个喷射面上设有1~6个喷射孔,优选为4个喷射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的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两端的第一热管端法兰和第二热管端法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加热管、以及穿过所述第二热管端法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喷射管;所述壳体上设有供所述液体导热介质流出的出液口;所述加热管内设有热电偶。所述加热管为U型管,该U型管的入口和出口均安装于所述第一热管端法兰上。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出液口和主进液管之间;所述支管位于所述主进液管靠近所述加热管的一侧,位于所述加热管端部和进液管法兰之间。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法兰连接外部管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液口,该排液口与排液管道连接,所述排液管道上设有开关阀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液体导热介质从进液口进入加热器内的主进液管和支管,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液体导热介质从主进液管上的喷射孔喷出,由于主进液管上的孔均匀分布,液体导热介质充分均匀地与加热管进行接触,增强换热效果;另外,在支管上设有喷射孔,该喷射孔同时也喷射液体导热介质,推动筒体内的流体往出液口方向流动,避免导热介质与加热管接触时间过长导致的过热现象,从而避免液体导热介质过热产生碳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加热更加均匀:通过加入一根进液管,对筒体内的流体进行均匀分配,增强了导流介质的湍流强度,保证导热介质充分均匀与加热管接触;(2)消除结垢现象:支管的射流推动导热介质在筒体内的流动,让导热介质无法长时间的滞留在筒体内,从而消除了因为介质滞留引起的过度加热形成的碳化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喷射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加热管,2为第一热管端法兰,3为出液口,4为排液口,5为壳体,6为主进液管,7为支管,8为第二热管端法兰,9为进液口,10为喷射孔,11为射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种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以及采用该喷射管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可以有效繁殖干烧。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包括壳体5、分别设于壳体5两端的第一热管端法兰2和第二热管端法兰8、安装于壳体5内的加热管1、以及穿过第二热管端法兰8安装于壳体5内的喷射管;加热管1内设有热电偶;该喷射管安装于加热装置的壳体5中向壳体5内提供液体导热介质,壳体5上设有供液体导热介质流出的出液口3;喷射管具有进液口9,即为整个加热装置的导热介质的进液口9。加热管1为U型管,该U型管的入口和出口均安装于第一热管端法兰2上;加热管1位于出液口3和主进液管6之间;支管7位于主进液管6靠近加热管1的一侧,位于加热管1端部和进液管法兰9之间。进液口9和出液口3通过法兰连接外部管道。壳体5的底部设有排液口4,该排液口4与排液管道连接,排液管道上设有开关阀门。本实施例中,喷射管以及筒体均采用Q235钢,该加热装置的工作压力0.5MPa,设计制造压力1.0MPa。如图1和图2所示,喷射管包括主进液管6和与主进液管6垂直且连通的支管7,主进液管6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供液体导热介质流入的进液口9,封闭端靠近出液口3,支管7设于靠近主进液管6的进液口9的位置,主进液管6上均匀布置喷射孔10;支管7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与主进液管6连通,支管7朝向主进液管6的封闭端的管壁上设有射流孔11。沿主进液管6的轴向方向,主进液管6上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等距布置的喷射面,喷射孔10均匀布置于喷射面与主进液管6相交的圆形结构上。喷射面与主进液管6的轴向方向垂直;每个喷射面上设有4个喷射孔10,并且相应的喷射孔10位于主进液管6的同一条母线是哪个,即邻近的四个喷射孔10呈矩形布置。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进液口9和出液口3通过法兰与外界连接,液体导热介质通过进液口9进入主进液管6,通过进液管上的喷射孔10,均匀喷射在加热管1上,同时一部分的液体导热介质进入支管7,通过支管7上的射流孔11,推动壳体5里的液体导热介质往出液口流动。本实施例的装置加热更加均匀:通过加入一根进液管,对筒体内的流体进行均匀分配,增强了导流介质的湍流强度,保证导热介质充分均匀与加热管接触;能够消除结垢现象:支管的射流推动筒体内的流体的流动,让导热介质无法长时间的滞留在筒体内,从而消除了因为介质滞留引起的过度加热形成的碳化现象。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该喷射管安装于换热装置的壳体(5)中向所述壳体(5)内提供液体导热介质,所述壳体(5)上设有供所述液体导热介质流出的出液口(3);/n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管包括主进液管(6)和与所述主进液管(6)连通的支管(7),所述主进液管(6)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供所述液体导热介质流入的进液口(9),所述封闭端靠近所述出液口(3),所述支管(7)设于靠近所述主进液管(6)的进液口(9)的位置,所述主进液管(6)上均匀布置喷射孔(10);所述支管(7)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与所述主进液管(6)连通,所述支管(7)朝向所述主进液管(6)的封闭端的管壁上设有射流孔(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该喷射管安装于换热装置的壳体(5)中向所述壳体(5)内提供液体导热介质,所述壳体(5)上设有供所述液体导热介质流出的出液口(3);
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管包括主进液管(6)和与所述主进液管(6)连通的支管(7),所述主进液管(6)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供所述液体导热介质流入的进液口(9),所述封闭端靠近所述出液口(3),所述支管(7)设于靠近所述主进液管(6)的进液口(9)的位置,所述主进液管(6)上均匀布置喷射孔(10);所述支管(7)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与所述主进液管(6)连通,所述支管(7)朝向所述主进液管(6)的封闭端的管壁上设有射流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7)与所述主进液管(6)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主进液管(6)的轴向方向,所述主进液管(6)上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等距布置的喷射面,所述喷射孔(10)均匀布置于所述喷射面与所述主进液管(6)相交的圆形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体导热介质喷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面与所述主进液管(6)的轴向方向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雷胡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湖挤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