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力板生产线模具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980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力板生产线模具固定机构,包括:前支撑梁以及两个前撑脚,两个前撑脚分别连接于前支撑梁的两端;固定框架和两个后撑脚,固定框架呈矩形框状,固定框架的两个长边均连接前支撑梁,两个后撑脚分别连接于固定框架的远离前支撑梁的短边的两个顶点处;活动架和四个直线导轨,活动架的一侧通过其中两个直线导轨连接于固定框架的一个长边上,另一侧通过另两个直线导轨连接于固定框架的另一个长边上;前撑脚和后撑脚支撑于支撑基础上,活动架上设有模具吊装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前支撑梁和固定框架的防护构建刚性框架,并通过直线导轨分离移动架和固定框架,模具积累的热膨胀可通过移动架自适应位置消除。具积累的热膨胀可通过移动架自适应位置消除。具积累的热膨胀可通过移动架自适应位置消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力板生产线模具固定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固定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耐力板生产线模具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耐力板生产线的模具由于其重量大、伸出量长、连接组件多等原因在其与主机连接后需由模具架固定其整体以保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良外界因素不影响产品的质量。传统的模具架体重量大、体积大且安装固定方式对生产及运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无法有效的消除热膨胀效应造成主机移位;无法完全消除可能出现的低频震动;体积过大造成拆卸、运输困难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耐力板生产线模具固定机构,采用前支撑梁和固定框架的防护构建刚性框架,并通过直线导轨分离移动架和固定框架,模具积累的热膨胀可通过移动架自适应位置消除。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耐力板生产线模具固定机构,包括:
[0006]前支撑梁以及两个前撑脚,两个前撑脚分别连接于前支撑梁的两端;
[0007]固定框架和两个后撑脚,所述固定框架呈矩形框状,所述固定框架的两个长边均连接所述前支撑梁,两个后撑脚分别连接于固定框架的远离前支撑梁的短边的两个顶点处;
[0008]活动架和四个直线导轨,所述活动架的一侧通过其中两个直线导轨连接于所述固定框架的一个长边上,另一侧通过另两个直线导轨连接于所述固定框架的另一个长边上;
[0009]所述前撑脚和后撑脚支撑于支撑基础上,所述活动架上设有模具吊装杆。
[0010]所述前撑脚包括立柱和底部支撑,所述底部支撑设于立柱的底部。
[0011]所述后撑脚包括立柱和底部支撑,所述底部支撑设于立柱的底部。
[0012]所述底部支撑包括多块底板和多块翼形板,所述底板水平设置于立柱的底部,所述翼形板竖直设置,连接于立柱的侧面,并与底板连接。
[0013]所述固定框架的短边的长度为前支撑梁长度的三分之一。
[0014]所述固定框架的长边的长度为短边长度的两倍。
[0015]所述前支撑梁和前撑脚通过螺栓连接。
[0016]所述固定框架和后撑脚通过螺栓连接。
[0017]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加强肋。
[0018]所述活动架位于固定框架的上方。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采用前支撑梁和固定框架的防护构建刚性框架,并通过直线导轨分离移动架和固定框架,模具积累的热膨胀可通过移动架自适应位置消除。
[0021]2、各组成部分按“搭积木”的方式组合安装只需拧螺丝便可完成安装,结构合理方便,可以快捷的拆卸为零件,解决了超大、超宽难以运输的难题。
[0022]3、通过区分前撑脚和后撑脚的支撑位置及宽度使前支撑梁更靠近模具重心提高了安全性,且同时合理装配后撑脚减少了安装距离,节约材料。
[0023]4、基于翼形板实现底部支撑结构,从而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前撑脚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前撑脚,2、后撑脚,3、前支撑梁,4、固定框架,5、移动架,6、直线导轨,7、模具吊装杆,11、立柱,12、底板,13、翼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0]一种耐力板生产线模具固定机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
[0031]前支撑梁3以及两个前撑脚1,两个前撑脚1分别连接于前支撑梁3的两端;
[0032]固定框架4和两个后撑脚2,固定框架4呈矩形框状,固定框架4的两个长边均连接前支撑梁3,两个后撑脚2分别连接于固定框架4的远离前支撑梁3的短边的两个顶点处;
[0033]活动架和四个直线导轨6,活动架的一侧通过其中两个直线导轨6连接于固定框架4的一个长边上,另一侧通过另两个直线导轨6连接于固定框架4的另一个长边上;
[0034]前撑脚1和后撑脚2支撑于支撑基础上,活动架上设有模具吊装杆7。
[0035]采用前支撑梁3和固定框架4的防护构建刚性框架,并通过直线导轨6分离移动架5和固定框架4,模具积累的热膨胀可通过移动架5自适应位置消除。
[0036]前撑脚1包括立柱11和底部支撑,底部支撑设于立柱11的底部,后撑脚2的结构与前撑脚1相同,同样的,后撑脚2包括立柱11和底部支撑,底部支撑设于立柱11的底部。
[0037]本实施例中,底部支撑包括多块底板12和多块翼形板13,底板12水平设置于立柱11的底部,翼形板13竖直设置,连接于立柱11的侧面,并与底板12连接。前支撑梁3和前撑脚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框架4和后撑脚2通过螺栓连接。
[0038]前支撑梁3与两根前撑脚1用螺栓连接成前固定架,再由固定框架4将前固定架与两根后撑脚2用螺栓连接成稳固的支撑结构放置于地上。本结构在保证框架牢固可靠的同时可有效节省空间和材料使用。
[0039]然后移动架5通过4根直线导轨6安装在固定架上,使得移动架5可以在固定架上前后移动。从而消除生产工程中设备热膨胀产生的位移,并有效的消除低频震动出现。
[0040]本实施例中,模具吊装杆7一端固定在移动架5上一端连接模具及附属部件。本结构便于安装、拆卸可有效提高效率。
[0041]本专利技术通过“搭积木”的方式组装模具架,在其主要工作部位增加抗干扰系统以消除工作中出现的不良状态,并合理的减少次要工作部位的体积重量,以达到优化目的。
[0042]本实施例中,固定框架4的短边的长度为前支撑梁3长度的三分之一,固定框架4的长边的长度为短边长度的两倍。通过区分前撑脚1和后撑脚2的支撑位置及宽度使前支撑梁3更靠近模具重心提高了安全性,且同时合理装配后撑脚2减少了安装距离,节约材料。
[0043]本实施例中,固定框架4上设有加强肋,从而提高了固定框架4的强度。
[0044]本实施例中,活动架位于固定框架4的上方,便于装配和滑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力板生产线模具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梁以及两个前撑脚,两个前撑脚分别连接于前支撑梁的两端;固定框架和两个后撑脚,所述固定框架呈矩形框状,所述固定框架的两个长边均连接所述前支撑梁,两个后撑脚分别连接于固定框架的远离前支撑梁的短边的两个顶点处;活动架和四个直线导轨,所述活动架的一侧通过其中两个直线导轨连接于所述固定框架的一个长边上,另一侧通过另两个直线导轨连接于所述固定框架的另一个长边上;所述前撑脚和后撑脚支撑于支撑基础上,所述活动架上设有模具吊装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力板生产线模具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撑脚包括立柱和底部支撑,所述底部支撑设于立柱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力板生产线模具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撑脚包括立柱和底部支撑,所述底部支撑设于立柱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耐力板生产线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韬张慧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湖挤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