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睿专利>正文

一种救护车换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602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救护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护车换装方法,救护车包括车体和救护仓,车体和救护仓为分体结构,车体后端设置有搭载平面,该搭载平面的中间为插接区,插接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面固定区,插接区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固定区;换装方法包括:确定换装方向、插接连接和夹持连接,能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救护仓,救护仓与车体采用多方向的插接方式,在插接后对救护仓进行夹持的固定方式,能够实现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救护仓,多方向的插接能够减少换装过程中救护仓的移动,节省换装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护车换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救护车
,尤其涉及一种救护车换装方法。
技术介绍
救护车专指一类用于医疗急救的车辆,其主要功能是尽快的将呼救地的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以此来减少救治时间,避免错过救治的黄金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了进一步减少抢救时间,现代救护车已经开始携带医用器材,例如绷带、外敷用品、氧气、呼吸机和心脏起搏器等,救护车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将患者从事故现场尽快运送至医院了;随着救护器材种类的增加,救护车需要携带的设备也随之增加,而为了通行方便,救护车的体积无法继续增加,导致救护车携带的设备有限,而临时更换设备又会导致救援时间增加,无法根据患者情况携带对应的抢救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救护车换装方法,能够实现一个车体换装不同的救护仓,从而实现救护车根据患者情况携带对应的抢救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换装救护车,包括车体和救护仓,所述车体和救护仓为分体结构,所述车体后端设置有搭载平面,该搭载平面的中间为插接区,插接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面固定区,插接区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固定区;所述的插接区内按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柱,且该矩形阵列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所述的固定柱包括:固定柱体和柱帽,所述固定柱体的上端与柱帽的中心固定连接,固定柱体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搭载平面上,所述柱帽为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柱体截面直径的圆帽,且所述柱帽延伸至固定柱体外的下表面、固定柱体的侧面和搭载平面共同构成环形卡槽;r>每个所述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内均设置有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为隐藏式的夹持机构,在不需要夹持时,夹持机构能够隐藏在所述搭载平面内,在需要夹持时,夹持机构的夹口能够从所述搭载平面内伸出,且该夹口为长条形夹口,位于所述侧面固定区内的夹持机构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所述后侧固定区内的夹持机构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插接区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该插接机构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内;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每个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夹持条,与所述侧面固定区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与所述后侧固定区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每个夹持条均由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夹持块组成,且与所述侧面固定区对应的夹持块与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柱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板、第一夹板撑杆、第二夹板撑杆和撑杆转座,两条所述的夹板平行设置,两条夹板相对的侧面共同构成夹持机构的夹口,所述搭载平面上设置有夹板容纳槽,每个所述的夹板的底部均竖直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夹板撑杆,每个第一夹板撑杆的下端均与一个第二夹板撑杆的上端铰接连接,每个第二夹板撑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撑杆转座。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转座轴,位于所述夹口两侧相对的两个撑杆转座分别套接在所述转座轴的两端,所述的转座轴为正反牙丝杆,所述夹持块的侧面与所述夹板上对应设置有扣合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撑杆转筒,所述撑杆转筒同轴套接转座轴上,且撑杆转筒上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撑杆滑槽,所述的第二夹板撑杆的中间滑动设置在该撑杆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机构为长条形的插接条,若干条插接条间隔设置,且与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柱交错设置的为侧插接条,与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柱交错设置的后插接条。一种救护车换装方法,使用一种换装救护车进行换装,该换装救护车的车体和救护仓为分体结构,所述车体后端设置有搭载平面,该搭载平面的中间为插接区,插接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面固定区,插接区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固定区;所述的插接区内按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柱,且该矩形阵列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所述的固定柱包括:固定柱体和柱帽,所述固定柱体的上端与柱帽的中心固定连接,固定柱体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搭载平面上,所述柱帽为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柱体截面直径的圆帽,且所述柱帽延伸至固定柱体外的下表面、固定柱体的侧面和搭载平面共同构成环形卡槽;每个所述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内均设置有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为隐藏式的夹持机构,在不需要夹持时,夹持机构能够隐藏在所述搭载平面内,在需要夹持时,夹持机构的夹口能够从所述搭载平面内伸出,且该夹口为长条形夹口,位于所述侧面固定区内的夹持机构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所述后侧固定区内的夹持机构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插接区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该插接机构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内;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每个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夹持条,与所述侧面固定区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与所述后侧固定区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每个夹持条均由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夹持块组成,且与所述侧面固定区对应的夹持块与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柱交错设置;救护车的换装步骤如下:步骤a、确定换装方向:通过在待换装救护车的车体两侧和后侧均设置待换装的救护仓,位于不同方位的救护仓内配置不同的医疗设备,根据出车需要确定待换装的救护仓,根据待换装救护仓与车体的位置,确定换装方向,位于车体侧面的救护仓为侧面换装方向,位于车体后侧的救护仓,为后侧换装方向;步骤b、插接连接:在换装方向为侧面换装方向时,将车体侧面的救护仓推向车体,该车体侧面的救护仓下表面与搭载平面对齐,救护仓下表面在搭载平面上滑动,救护仓下表面,与侧面固定区对应的夹持块从固定柱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上的间隔穿过,并滑动至侧面固定区内,与后侧固定区对应的夹持块滑动至侧面固定区,插接机构从固定柱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上的间隔插入,并嵌入固定柱侧面的环形卡槽内;在换装方向为后侧换装方向时,将车体后侧的救护仓推向车体,该车体后侧的救护仓下表面与搭载平面对齐,救护仓下表面在搭载平面上滑动,救护仓下表面,与侧面固定区对应的夹持块滑动至侧面固定区内,与后侧固定区对应的夹持块滑动至侧面固定区,救护仓下表面的插接机构从固定柱沿搭载平面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插入,并嵌入固定柱侧面的环形卡槽内;步骤c、夹持连接:在侧面固定区内,夹持机构的上端从搭载平面内伸出,露出的夹口从车体左右的方向上对夹持块两侧进行夹持,在后侧固定区内,夹持机构的上端从搭载平面内伸出,露出的夹口从车体前后的方向上对夹持块两侧进行夹持;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确定换装方向中,位于车体侧面的救护仓底部的插接机构为沿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的插接条,若干根插接条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位于车体后侧的救护仓底部的插接机构为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插接条,若干根插接条沿搭载平面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块的侧面与所述夹持机构的夹口上对应设置有扣合结构,在夹持机构的夹口夹持在夹持块侧面时形成扣合连接。一种换装救护车的夹持机构,设置在救护车搭载平面的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内,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板、第一夹板撑杆、第二夹板撑杆和撑杆转座,两条所述的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护车换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换装救护车进行换装,该换装救护车的车体和救护仓为分体结构,所述车体后端设置有搭载平面,该搭载平面的中间为插接区(100),插接区(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面固定区(200),插接区(100)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固定区(300);/n所述的插接区(100)内按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柱(1),且该矩形阵列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所述的固定柱(1)包括:固定柱体(1-1)和柱帽(1-2),所述固定柱体(1-1)的上端与柱帽(1-2)的中心固定连接,固定柱体(1-1)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搭载平面上,所述柱帽(1-2)为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柱体(1-1)截面直径的圆帽,且所述柱帽(1-2)延伸至固定柱体(1-1)外的下表面、固定柱体(1-1)的侧面和搭载平面共同构成环形卡槽;/n每个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300)内均设置有夹持机构(2),该夹持机构(2)为隐藏式的夹持机构(2),在不需要夹持时,夹持机构(2)能够隐藏在所述搭载平面内,在需要夹持时,夹持机构(2)的夹口能够从所述搭载平面内伸出,且该夹口为长条形夹口,位于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内的夹持机构(2)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所述后侧固定区(300)内的夹持机构(2)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n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插接区(100)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3),该插接机构(3)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内;/n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每个侧面固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300)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夹持条,与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与所述后侧固定区(300)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每个夹持条均由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夹持块(4)组成,且与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对应的夹持块(4)与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柱(1)交错设置;/n救护车的换装步骤如下:/n步骤a、确定换装方向:通过在待换装救护车的车体两侧和后侧均设置待换装的救护仓,位于不同方位的救护仓内配置不同的医疗设备,根据出车需要确定待换装的救护仓,根据待换装救护仓与车体的位置,确定换装方向,位于车体侧面的救护仓为侧面换装方向,位于车体后侧的救护仓,为后侧换装方向;/n步骤b、插接连接:在换装方向为侧面换装方向时,将车体侧面的救护仓推向车体,该车体侧面的救护仓下表面与搭载平面对齐,救护仓下表面在搭载平面上滑动,救护仓下表面,与侧面固定区(200)对应的夹持块(4)从固定柱(1)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上的间隔穿过,并滑动至侧面固定区(200)内,与后侧固定区(300)对应的夹持块(4)滑动至侧面固定区(300),插接机构(3)从固定柱(1)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上的间隔插入,并嵌入固定柱(1)侧面的环形卡槽内;在换装方向为后侧换装方向时,将车体后侧的救护仓推向车体,该车体后侧的救护仓下表面与搭载平面对齐,救护仓下表面在搭载平面上滑动,救护仓下表面,与侧面固定区(200)对应的夹持块(4)滑动至侧面固定区(200)内,与后侧固定区(300)对应的夹持块(4)滑动至侧面固定区(300),救护仓下表面的插接机构(3)从固定柱(1)沿搭载平面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插入,并嵌入固定柱(1)侧面的环形卡槽内;/n步骤c、夹持连接:在侧面固定区(200)内,夹持机构(2)的上端从搭载平面内伸出,露出的夹口从车体左右的方向上对夹持块(4)两侧进行夹持,在后侧固定区(300)内,夹持机构(2)的上端从搭载平面内伸出,露出的夹口从车体前后的方向上对夹持块4两侧进行夹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护车换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换装救护车进行换装,该换装救护车的车体和救护仓为分体结构,所述车体后端设置有搭载平面,该搭载平面的中间为插接区(100),插接区(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面固定区(200),插接区(100)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固定区(300);
所述的插接区(100)内按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柱(1),且该矩形阵列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所述的固定柱(1)包括:固定柱体(1-1)和柱帽(1-2),所述固定柱体(1-1)的上端与柱帽(1-2)的中心固定连接,固定柱体(1-1)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搭载平面上,所述柱帽(1-2)为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柱体(1-1)截面直径的圆帽,且所述柱帽(1-2)延伸至固定柱体(1-1)外的下表面、固定柱体(1-1)的侧面和搭载平面共同构成环形卡槽;
每个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300)内均设置有夹持机构(2),该夹持机构(2)为隐藏式的夹持机构(2),在不需要夹持时,夹持机构(2)能够隐藏在所述搭载平面内,在需要夹持时,夹持机构(2)的夹口能够从所述搭载平面内伸出,且该夹口为长条形夹口,位于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内的夹持机构(2)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所述后侧固定区(300)内的夹持机构(2)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插接区(100)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3),该插接机构(3)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内;
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每个侧面固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300)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夹持条,与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与所述后侧固定区(300)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每个夹持条均由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夹持块(4)组成,且与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对应的夹持块(4)与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柱(1)交错设置;
救护车的换装步骤如下:
步骤a、确定换装方向:通过在待换装救护车的车体两侧和后侧均设置待换装的救护仓,位于不同方位的救护仓内配置不同的医疗设备,根据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睿
申请(专利权)人:陈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