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92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辐轮,能够确保必要的刚性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该辐轮具有轮辋(12)、轮毂(13)以及将轮辋(12)与轮毂(13)连接的多个辐条(14),辐条(14)的端部(14a)与设置于轮辋(12)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部(28)上的连接部(22)连接,其中,轮辋(12)具有从连接部(22)向宽度方向外侧隆起的隆起部(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辐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辐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如下辐轮,该辐轮具有轮辋、轮毂以及将轮辋与轮毂连接的多个辐条,辐条的端部与设置于轮辋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部上的连接部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6601号公报但是,上述现有的那样的辐轮期望在保证必要的刚性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辐轮能够确保必要的刚性并且实现轻量化。辐轮具有轮辋12、轮毂13以及将所述轮辋12与所述轮毂13连接的多个辐条14,所述辐条14的端部14a与设置于所述轮辋12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部28上的连接部22、222、32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12具有从所述连接部22、222、322向宽度方向外侧隆起的隆起部30、230、330。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隆起部30、230、330以所述轮毂13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隆起部30、230、330在侧视观察时为四边形。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隆起部230呈所述四边形中的所述轮辋12的径向外侧的边230b的长度比径向内侧的边230c的长度长的等腰梯形。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该辐轮设置有将多个所述隆起部330在所述轮辋12的周向上相互连接的环状的连接壁部340,所述连接壁部340沿着形成于相邻的多个所述隆起部330之间的凹部331。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连接壁部340在所述隆起部330的高度方向上与所述隆起部330共面。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隆起部30、230、330是对所述轮辋12的所述侧面部28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形成于相邻的多个所述隆起部30、230、330之间的凹部31、231、331、431是通过所述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切削加工面。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在所述隆起部30、230、330的高度方向的端面30a、230a、330a实施了使外观与形成于相邻的多个所述隆起部30、230、330之间的凹部31、231、331、431不同的表面处理。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辐轮是无内胎轮,并具有气阀23,所述轮辋12是将金属材料的挤压加工材料形成为环状而得到的,所述轮辋12具有固定所述气阀23的阀孔34,所述阀孔34设置于通过压缩加工而形成于所述轮辋12的周向的一部分处的阶梯部33。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辐条的所述端部14a在所述连接部22处与沿所述轮辋12的径向延伸的支承孔29嵌合,形成于相邻的多个所述隆起部30之间的凹部431在该凹部431的深度方向上与所述支承孔29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专利技术效果辐轮具有轮辋、轮毂以及将轮辋与轮毂连接的多个辐条,辐条的端部与设置于轮辋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部上的接部连接,轮辋具有从连接部向宽度方向外侧隆起的隆起部。根据该结构,在与辐条的端部连接的连接部设置有隆起部,因此能够确保连接部所需的刚性,能够通过多个隆起部之间的部分使轮辋轻量化。因此,能够使辐轮确保必要的刚性并且轻量化。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隆起部以轮毂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轮辋的刚性在轮辋的周向平衡良好。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隆起部在侧视观察时为四边形。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隆起部。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隆起部为四边形的轮辋的径向外侧的边的长度比径向内侧的边的长度长的等腰梯形。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轮辋的刚性,并且能够使轮辋高效地轻量化。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该辐轮设置有将多个隆起部在轮辋的周向上相互连接的环状的连接壁部,连接壁部沿着形成于相邻的多个隆起部之间的凹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连接壁部提高轮辋的刚性。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连接壁部在隆起部的高度方向上与隆起部共面。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隆起部和连接壁部,并且即使是设置隆起部的结构,也能够利用连接壁部容易地测量轮辋的偏差。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隆起部是对轮辋的侧面部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形成于相邻的多个隆起部之间的凹部是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的切削加工面。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切削加工容易地形成隆起部,并且能够在轮辋的侧面部设置基于切削加工面的具有高级感的面。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在隆起部的高度方向的端面实施了使外观与形成于相邻的多个隆起部之间的凹部不同的表面处理。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隆起部的表面处理提高辐轮的外观性。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辐轮是无内胎轮并具有气阀,轮辋是使金属材料的挤压加工材料形成为环状而得到的,轮辋具有固定气阀的阀孔,阀孔设置于通过压缩加工而形成于轮辋的周向的一部分处的阶梯部。根据该结构,在由挤压加工材料构成的轮辋中,能够将气阀固定于形成于轮辋的周向的一部分的阶梯部,因此能够使阶梯部在轮辋的周向上较小,能够使轮辋轻量化。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辐条的端部在连接部处与沿轮辋的径向延伸的支承孔嵌合,形成于相邻的多个隆起部之间的凹部在凹部的深度方向上与支承孔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根据该结构,凹部具有与供辐条的端部嵌合的支承孔重叠的深度,因此能够利用凹部有效地使轮辋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轮的侧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辐条以及轮辋的连接部的侧视图。图4是沿图1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1中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从轮毂侧观察轮辋的阶梯部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辐条以及轮辋的连接部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辐条以及轮辋的连接部的侧视图。图9是第4实施方式的与沿图1中的V-V线的剖视图对应的图。标号说明10:辐轮;12:轮辋;13:轮毂;14:辐条;14a:一端部(端部);22、222、322:连接部;23:气阀;28:侧面部;29:支承孔;30、230、330:隆起部;30a、230a、330a:外侧面(高度方向的端面);31、231、331、431:凹部;33:阶梯部;34:阀孔;230b:底边(径向外侧的边);230c:底边(径向内侧的边);340:连接壁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轮1的侧视图。车轮1是自动二轮车等鞍乘型车辆的车轮。车轮1具有:辐轮10,其安装于鞍乘型车辆的车体;以及轮胎11,其被支承于辐轮10。辐轮10具有在侧视观察时呈圆环状的轮辋12、配置于轮辋12的中心的轮毂13以及将轮辋12与轮毂13连接的多个辐条14。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附图中,有时以标号R示出轮辋12的周向(旋转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辐轮,其具有轮辋(12)、轮毂(13)以及将所述轮辋(12)与所述轮毂(13)连接的多个辐条(14),所述辐条(14)的端部(14a)与设置于所述轮辋(12)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部(28)上的连接部(22、222、322)连接,/n其特征在于,/n所述轮辋(12)具有从所述连接部(22、222、322)向宽度方向外侧隆起的隆起部(30、230、330)。/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15 JP 2019-0921221.一种辐轮,其具有轮辋(12)、轮毂(13)以及将所述轮辋(12)与所述轮毂(13)连接的多个辐条(14),所述辐条(14)的端部(14a)与设置于所述轮辋(12)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部(28)上的连接部(22、222、322)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辋(12)具有从所述连接部(22、222、322)向宽度方向外侧隆起的隆起部(30、230、3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隆起部(30、230、330)以所述轮毂(13)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隆起部(30、230、330)在侧视观察时为四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隆起部(230)呈所述四边形中的所述轮辋(12)的径向外侧的边(230b)的长度比径向内侧的边(230c)的长度长的等腰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辐轮,其特征在于,
该辐轮设置有将多个所述隆起部(330)在所述轮辋(12)的周向上相互连接的环状的连接壁部(340),
所述连接壁部(340)沿着形成于相邻的多个所述隆起部(330)之间的凹部(3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辐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壁部(340)在所述隆起部(3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仁村泰介后乡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