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及其硫化方法和硫化获得的轮胎技术

技术编号:263589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7
本申请涉及轮胎硫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及其硫化方法和硫化获得的轮胎。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该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分别对应轮胎的胎圈位置、胎侧位置和胎肩位置;胎圈部分的厚度为8‑9mm,胎侧部分的厚度为10‑11mm,胎肩部分的厚度为8‑9mm。该轮胎硫化胶囊结合轮胎硫化传热现状,通过对硫化胶囊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出一种即满足传热快,提升硫化效率,又能满足硫化轮胎品质的新型硫化胶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及其硫化方法和硫化获得的轮胎
本申请涉及轮胎硫化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及其硫化方法和硫化获得的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硫化胶囊主要是轮胎硫化的一个工具。材质为丁基橡胶。相当于轮胎模具的内模。胶囊根据硫化机、夹具不同,分为不同型号:斜交A型、斜交B型、斜交AB型、子午A型(成为RA)、子午B型(RB)和子午AB型(RAB)。其作用主要在轮胎硫化过程中内部充压缩气、充氮气或充过热水等。使其伸张,撑起轮胎胶胚形成内压硫化轮胎。其优点为导热快,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操作简便。目前,公司在使用的轮胎硫化胶囊(下称:正常胶囊)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分别对应轮胎的胎圈位置、胎侧位置和胎肩位置;胶囊的厚度分布如图2中黑色曲线所示。这种轮胎硫化胶囊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厚度逐渐增厚,这样胎圈部硫化效率较低,而胎侧硫化程度则较高,不利于轮胎的硫化生产。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2952448U)公开了一种超薄轮胎硫化胶囊包括两个对称的半模,每个所述的半模包括胎冠部分、胎肩部分、胎侧部分、胎缘部分和环形胎圈,所述的胎冠部分通过过渡弧形的胎肩部分连接胎侧部分,所述的胎冠部分为厚度为3mm的直面型,所述的胎肩部分为厚度为3mm的过渡弧形,所述的胎侧部分为厚度为3mm的直面型,所述的胎侧部分通过过渡弧形的胎缘部分连接环形胎圈,所述的胎缘部分为厚度为3.5mm的过渡弧形。该专利只考虑了传热效率,但是没有兼顾不同位置的不同硫化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该轮胎硫化胶囊结合轮胎硫化传热现状,通过对硫化胶囊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出一种即满足传热快,提升硫化效率,又能满足硫化轮胎品质的新型硫化胶囊。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该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胎圈部分、胎侧部分和胎肩部分分别对应轮胎的胎圈位置、胎侧位置和胎肩位置;胎圈部分的厚度为8-9mm,胎侧部分的厚度为10-11mm,胎肩部分的厚度为8-9mm。进一步改进,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轮胎硫化方法,该方法采用所述的轮胎硫化胶囊进行硫化。进一步改进,本申请还公开一种轮胎,该轮胎采用所述的轮胎硫化方法进行硫化获得。本申请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该轮胎硫化胶囊结合轮胎硫化传热现状,通过对硫化胶囊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出一种即满足传热快,提升硫化效率,又能满足硫化轮胎品质的新型硫化胶囊。附图说明图1为公司目前在使用的轮胎硫化胶囊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胶囊与正常胶囊厚度分布对比图。图3为胎侧位置升温历程对比示意图。图4为胎圈位置升温历程对比示意图。图5为胎肩位置升温历程对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该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圈部分3、胎侧部分2和胎肩部分1,胎圈部分3、胎侧部分2和胎肩部分1分别对应轮胎的胎圈位置、胎侧位置和胎肩位置。本申请胶囊与正常胶囊厚度分布如下:胶囊结构位置正常结构尺寸本申请结构尺寸上子口胎圈位置10-11mm8-9mm上子口胎圈位置10-11mm8-9mm上胎侧位置8-9mm10-11mm下胎侧位置8-9mm10-11mm上胎肩位置7.5-8.5mm8-9mm下胎肩位置7.5-8.5mm8-9mm下面在同样的硫化条件下,分别对正常使用的正常胶囊和本申请胶囊进行温度测定,对两种方案下的温度升温历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现有胶囊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伸张率进行测定,为新型胶囊结构改善提供方向。关键分析数据说明:1、本申请胶囊与正常胶囊厚度分布对比通过对现有胶囊的实际情况进行现状分析,我们对现有胶囊的厚度分布进行最优化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薄硫化时胶囊在胎圈位置的厚度。在原有胶囊模具的基础上,对模具内的芯模进行改造,从而达到该目的。通过优化设计后的胶囊分布形状如图2所示。红色曲线为本申请胶囊厚度分布曲线,黑色曲线为正常胶囊厚度分布曲线,通过优化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本申请胶囊相对于正常胶囊在胎侧部厚度加厚,而在胎圈位置厚度减薄,目的就是为了加快胎圈部硫化效率,降低胎侧硫化程度。2、本申请胶囊与正常胶囊对比分析通过对新型胶囊和正常胶囊进行测温分析,对比不同结构胶囊升温历程的差异,进而进一步确认对轮胎传热的影响。胶囊胎侧处加厚,对比上胎侧位置、下胎侧位置温度上升速率如图3所示。从胎侧位置的升温历程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胶囊的硫化升温历程要比正常胶囊慢,这正是因为本申请胶囊胎侧位置厚度尺寸变化的原因导致,对降低胎侧位置硫化程度有明显作用。对胎圈及胎肩厚度减薄位置进行测温分析如图4和图5所示。从本申请胶囊的使用效果来看,在胎圈和胎肩位置的硫化升温历程要比普通结构胶囊升温要快,对我们提升硫化效率和改善硫化品质提供了新的途径。3、本申请胶囊开发结论本申请胶囊的设计,是对硫化胶囊的一次改革。硫化胶囊作为轮胎硫化时必须的辅助产品,在硫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申请胶囊的使用寿命可以通过胶料物性改善等措施得到解决。本申请胶囊的使用,对提升硫化效率作用明显,推广使用对企业增产增效作用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该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圈部分(3)、胎侧部分(2)和胎肩部分,胎圈部分(3)、胎侧部分(2)和胎肩部分(1)分别对应轮胎的胎圈位置、胎侧位置和胎肩位置;其特征在于,胎圈部分(3)的厚度为8-9mm,胎侧部分(2)的厚度为10-11mm,胎肩部分(1)的厚度为8-9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硫化胶囊,该轮胎硫化胶囊包括胎圈部分(3)、胎侧部分(2)和胎肩部分,胎圈部分(3)、胎侧部分(2)和胎肩部分(1)分别对应轮胎的胎圈位置、胎侧位置和胎肩位置;其特征在于,胎圈部分(3)的厚度为8-9mm,胎侧部分(2)的厚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水锋张维燕侯丹丹周鹏应鑫盛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