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门子公司专利>正文

对生命体新陈代谢过程进行成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578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对生命体(10)的新陈代谢过程进行成像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a)将待成像新陈代谢的代谢物(2)利用一种具有高T1的物质(6)加以标记(4),然后加以极化(8);    b)将该标记的和极化的代谢物注入(12)生命体(10);    c)利用磁共振设备(14)产生该生命体(10)一个区域的第一图像(16),该区域的第一图像(16)显示在该区域中极化物质的分布。(*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当今,对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借助于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PET)来进行成像显示。在此,利用了正电子放射和正电子湮灭的特殊特性,以量化地确定器官或细胞区域的功能。其测量原理为,使用利用正电子放射体标记的所谓的示踪元素。在PET中使用最多的正电子放射体是11C、13N、15O和18F。通过正电子放射体11C、13N和15O在生物分子中使用稳定的同位素,不会导致示踪元素生物化学的改变,因此可以使对生物分子的新陈代谢特性无干扰地成像。在使用18F(它通常替代生物分子中的氢)时所产生的新陈代谢特性的变化是所期望的,或者说它非常小,不会引起明显的干扰。因此,在测量葡萄糖代谢时例如使用18F-FDG作为示踪元素,而在显示多巴胺代谢时例如使用F-DOPA作为示踪元素。PET的医学应用首先是在心脏病学、神经病学和肿瘤学领域。已经证明,其优点尤其在于能够对可以在体内(vivo)量化地显示新陈代谢和生物化学的整个空间区域同时成像。但是,由于短的半衰期,所需的放射性标识要在现场设置并然后注入患者体内,因此抑制了质量控制。此外,在很多情况下,对于特殊的脑部断层造影,1至2mm的解剖细节是不足够的,而对于全身断层造影,2至3mm的解剖细节是不足够的。因此,现代设备都后接一X射线计算机断层造影设备(CT设备)。利用CT设备产生的解剖图像将被合并到后处理步骤中。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磁共振技术,图像地显示生命体内的浓缩19F。但其缺点在于,生命体中氟的浓度较小,由此使得磁共振技术对氟成像的灵敏度较低。这通过相应较大的体素(Voxel),即相应较小的位置分辨率来补偿。在US 6278893 B1中描述了一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其中,使用了一种具有高T1驰豫时间并在体外(ex vivo)极化的造影剂。这种造影剂含有具有不为零磁矩的原子核,例如19F、3Li、1H、13C、15N或31P。然后,将所获得的造影剂图像叠加在解剖磁共振图像、即质子图像上。在该文献中还描述了,可以借助于合适的高频激励或借助于相位敏感的方法产生仅存在于不同的化学环境的原子核的磁共振图像。在此,对于成像利用了具有高T1驰豫时间、尤其包含19F核和13C核的造影剂依据一种新陈代谢活动而改变化学偏移的特点。这点可用于图像地显示这种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更高位置分辨率的、用于新陈代谢成像的方法,其中,不使用放射性标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一种对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过程进行成像的方法解决的,其中,将待成像新陈代谢的代谢物利用一种具有高T1的物质加以标记,并加以极化;然后将该标记的和极化的代谢物注入生命体;并利用磁共振设备产生该生命体一个区域的第一图像,该区域的第一图像显示在该区域中极化物质的分布。优选地是,可以将同样也用于PET的、实质上相同的物质,在相应地标记之后,通过具有一磁矩的原子核加以利用。但与PET相比,这里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之后重复进行测量。该时间可通过极化的衰减来确定。该方法可利用后装备的诊断用磁共振设备来实施。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利用磁共振技术设备产生同一区域的第二图像,该区域的第二图像显示在该区域中质子的分布,以及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图像合并产生总图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产生第一图像,有选择地利用其拉莫尔频率来激励所述物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产生第一图像,利用数量级为1°的触发角来激励所述物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产生第二图像,有选择地利用其拉莫尔频率来激励质子。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物质采用具有高T1的19F。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作为代谢物采用用作葡萄糖代谢原料的物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代谢物采用19F-脱氧氟葡萄糖。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代谢物采用F-DOPA。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标记的和极化的代谢物的注入是在若干分钟的时间段内几乎连续地注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极化和注入是同时进行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还产生其它第一图像或至少产生一幅比其它第一图像具有较小分辨率的其它第一图像。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产生一幅比其它第一图像具有较小触发角的其它第一图像。在此,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使用示踪元素作为标记的和极化的代谢物,其在PET中也被使用,但在这里将放射性标识用具有一核磁矩的非放射性标识加以替换。这使对很多国家对物质的新医学应用所规定的允许的方法得以简化。在使用19F作为标识时,利用现代极化方法(超极化)可轻易地将该标识的自旋状态的粒子分布从10-6提高到0.2。由此有足够的给出信号的原子核,能够实现毫米级的位置分辨率,如使用PET也能达到的那样。很多新陈代谢过程在分钟的时间范围内进行。为了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看到血管体积也能看到新陈代谢过程,注入是在若干分钟的时间段内几乎连续地注入的。而注入和极化是同时进行的。为了得到关于浓缩或灌注极化的代谢物的时间变化的信息,可以利用代谢物的常规成像产生具有较低分辨率(例如64*128)和/或小于1°的很小的触发角的中间图像。这对极化曲线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由于小的矩阵大小也使得信噪比足够好。附图说明以下借助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对生命体新陈代谢过程进行成像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尤其适用于图像地显示葡萄糖代谢和多巴胺代谢。但在使用相应的示踪元素的情况下,也适用于对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进行成像,或者用于对灌注进行成像。葡萄糖代谢图像显示临床应用在心脏学、神经学和肿瘤学。通过图像显示多巴胺代谢首先可以确定多巴胺池(Dopamin-Pool),并由此可导出突触前的多巴胺功能的结论。在此所使用的F-DOPA起到脑中神经递质的作用,并且在早期识别帕金森式症和阿资海莫症(Alzheimer,老年痴呆症)中大有前途。对新陈代谢过程进行成像的方法从待成像的新陈代谢的代谢物2出发,如在葡萄糖代谢中的F-氟-脱氧葡萄糖(F-FDG)和在多巴胺代谢中的F-DOPA。为了标记代谢物2利用具有高T1的物质6。例如,在此将代谢物2中的氟用氟同位素19F来替换。由于19F的粒子数反转在体温下或在大约1特斯拉(Tesla)下仅为10-6,因此在方法步骤8将标记的代谢物在使用前利用公知的超极化方法进行体外(ex vivo)极化。在此例如利用了在低温下(T<20K)仲氢相对于正氢的浓缩。通过在有机衬底上或金属化合物上的催化加成反应,将这种极化传播到固体物质上。通过固体中极长的T1时间使极化被存储。然后,通过极化传递(交叉驰豫),将极化传递到氟原子核。超极化例如也可通过所谓的光泵来实现。在步骤12,这样极化的示踪元素将以例如静脉内溶液的形式被注入,以用于对生命体10的相应新陈代谢过程进行成像。这一步骤依据待成像的新陈代谢过程可近乎连续地执行至若干分钟。然后,极化将同时发生。在此,用磁共振设备14进行实际的新陈代谢过程的成像,该磁共振设备设计用于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原子核进行成像。这里,一方面实现对用于新陈代谢成像的氟原子核进行的磁共振信号激励和继续处理,另一方面是对常规解剖成像的质子的激励和继续处理。在此主要区别在于两种核的磁共振频率,这种磁共振频率应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特·布里尔迈克尔·戴姆林赫尔曼·里夸尔特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