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拆除烃源岩热演化反应装置的拆卸系统以及拆卸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77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6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用于拆除烃源岩热演化反应装置的拆卸系统以及拆卸方法,其中所述反应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岩心的岩心反应桶和套设在岩心反应桶外部的外桶;所述拆卸系统包括:中空的壳体,用于容置所述反应装置,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配合的盖体;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用于顶住岩心的第一固定柱;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设置用于顶住岩心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有外螺纹;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柱外部用于顶住岩心反应桶的上顶柱,所述上顶柱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本说明书提供的拆卸系统以及拆卸方法能够保护岩心的完整性,并避免岩心反应桶碰撞发生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拆除烃源岩热演化反应装置的拆卸系统以及拆卸方法
本申请涉及烃源岩热模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拆除烃源岩热演化反应装置的拆卸系统以及拆卸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质的热演化生烃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研究发现,高温可以实现烃源岩快速热演化,用温度来补偿时间对有机质的地质效应以此来趋近实际地质条件下烃源岩演化历程,从而可在实验室重现烃源岩热演化过程。现有技术中,进行烃源岩热演化的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自图1所示方向从上往下通常包括上堵头1A、上堵头套2A、上密封圈3A、岩心反应桶4A、下密封圈5A、下堵头6A、下堵头套7A,以及位于岩心反应桶4外层的外桶8A。其中,密封圈分别套设在上堵头1A和下堵头6A外部,堵头从堵头套中穿设并封堵岩心反应桶4的两端。整个反应装置按照规定的安装顺序安装之后,放入反应釜中进行高温高压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岩心受堵头的挤压使其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岩心随着挤压以及生烃的作用与岩心反应桶4A之间形成紧密贴合。反应结束后,需要将岩心反应桶4A中的岩心取出,以进行后续观察研究。拆卸时,待反应装置冷却到常温后,先将上下堵头拔出。然后通过液压装置,把岩心反应桶顶出以分离岩心反应桶与岩心。岩心反应桶因包含岩心,其重量比较大,在顶出的过程中,岩心反应桶容易直接掉落,从而与地面或其他部位发生碰撞。桶内的岩心尤其是页岩,脆性比较大,在随岩心反应桶掉落时岩心一旦被触碰内部容易发生断裂。岩心一旦发生断裂,后续实验可能就无法展开。另外,岩心反应桶如果发生经常性的碰撞,会导致岩心反应桶的精密性变差。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用于拆除烃源岩热演化反应装置的拆卸系统以及拆卸方法,能够保护岩心的完整性,并避免岩心反应桶碰撞发生的损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用于拆除烃源岩热演化反应装置的拆卸系统,所述反应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岩心的岩心反应桶和套设在所述岩心反应桶外部的外桶;所述拆卸系统包括:中空的壳体,用于容置所述反应装置,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配合的盖体;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用于顶住岩心的第一固定柱;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设置用于顶住岩心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有外螺纹;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柱外部用于顶住岩心反应桶的上顶柱,所述上顶柱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拆卸系统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反应装置的套筒,所述套筒在其周向上的一侧能打开或关闭,所述套筒的内壁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套筒的外壁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套筒的形状相匹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拆卸系统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端设置的防转机构,所述防转机构包括:与所述套筒相配合的卡座,用于限制所述套筒旋转;沿所述卡座的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杆,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卡座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拆卸系统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设置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沿所述壳体内壁的圆周方向设置的凹槽;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径;沿所述导向柱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杆,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上顶柱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避让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顶柱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手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圆筒结构,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防转机构和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柱外部套设有用于顶住所述外桶的下顶柱,所述下顶柱的内径与所述外桶的内径相同。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柱在其轴向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下端为六棱结构,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六棱结构相配合的开口,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上端为与岩心直径相同的圆柱结构。一种利用所述的拆卸系统的拆卸方法,所述拆卸方法包括:将固定有所述套筒的反应装置自所述第一开口端伸入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卡座相配合;安装所述盖体和所述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顶住岩心;自所述第二开口端下入所述第二固定柱和所述上顶柱,所述第二固定柱从所述导向柱中穿设并固定,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柱顶住岩心,所述上顶柱顶住岩心反应桶;向下旋转所述上顶柱,所述上顶柱将所述岩心反应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柱的方向顶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将固定有所述套筒的反应装置自所述第一开口端伸入所述壳体中并与所述卡座相配合的步骤之前,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岩心反应桶的堵头、与所述堵头和所述外桶相配合的堵头套,所述拆卸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壳体上拆卸;将所述盖体从所述第一开口端上拆卸,使得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配合;在所述堵头上连接外螺纹柱;在所述外螺纹柱的外部旋入内螺纹桶并使得所述内螺纹桶的下端与所述堵头套相抵;旋转所述内螺纹桶,使得所述外螺纹柱和与其相连的堵头沿着与所述内螺纹桶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出。有益效果: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拆除烃源岩热演化反应装置的拆卸系统以及拆卸方法,通过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顶住岩心,相当于增加了岩心的长度,再通过上顶柱将岩心反应桶顶住。其中,第二固定柱与上顶柱之间通过螺纹配合,上顶柱在向下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将岩心反应桶旋出岩心的范围,从而将岩心反应桶和岩心进行分离。本说明书提供的拆卸系统以及拆卸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液压装置顶出岩心反应桶的方式,可以保护岩心的完整性,并能够避免岩心反应桶由于碰撞造成的损伤。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力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拆除烃源岩热演化反应装置的拆卸系统,所述反应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岩心的岩心反应桶和套设在所述岩心反应桶外部的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系统包括:/n中空的壳体,用于容置所述反应装置,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n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配合的盖体;/n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用于顶住岩心的第一固定柱;/n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设置用于顶住岩心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有外螺纹;/n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柱外部用于顶住岩心反应桶的上顶柱,所述上顶柱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拆除烃源岩热演化反应装置的拆卸系统,所述反应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岩心的岩心反应桶和套设在所述岩心反应桶外部的外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系统包括:
中空的壳体,用于容置所述反应装置,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
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配合的盖体;
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用于顶住岩心的第一固定柱;
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设置用于顶住岩心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有外螺纹;
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柱外部用于顶住岩心反应桶的上顶柱,所述上顶柱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系统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反应装置的套筒,所述套筒在其周向上的一侧能打开或关闭,所述套筒的内壁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套筒的外壁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套筒的形状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系统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端设置的防转机构,所述防转机构包括:与所述套筒相配合的卡座,用于限制所述套筒旋转;沿所述卡座的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杆,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卡座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系统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端设置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沿所述壳体内壁的圆周方向设置的凹槽;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径;沿所述导向柱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杆,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上顶柱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避让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柱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手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拆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冬李灿星杜威赵福平孙钊龚和强郭靖张子亚连梦利蔡俊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贵州省油气勘查开发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