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合组件及旋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70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合组件,包括:中空的套管;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套管固定为一体,所述驱动轴包括置入所述套管轴向左侧内的驱动端;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中间贯通形成有穿孔,所述螺旋杆包括置入所述套管轴向右侧内的螺旋杆体及自所述螺旋杆体延伸出所述套管轴向右侧外的旋合端;顶杆,插置于所述螺旋杆的穿孔内并可左右移动;第一弹簧,在所述套管内抵持所述驱动端并施加轴向的弹性力给所述顶杆。本申请还包括一种旋合机构,本申请的旋合组件与旋合机构可以实现微小型结构件的自动化装配作业,提升装配效率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合组件及旋合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合组件及旋合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周边产品越来越精密,相关结构件也越来越精密小巧,在产品的装配工艺上产生很大的瓶颈,为了满足产品的品质及产能,对于一些微小型的精密结构件需要实现自动化生产,达到产品品质稳定、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一种相互配对拧合的微小型精密结构件,具体包括第一构件10及与所述第一构件10拧合的第二构件20。所述第一构件10为精密压铸铝件的螺杆;所述第二构件20为螺帽,采用不锈钢精密车削件。目前上述第一、第二构件10,20的螺合主要是靠人工在放大镜下手工操作,因产品太小,手动操作会挡住视线范围,且耗时很久才能完成整个工序,而且手动无法防呆,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微小型结构件自动化装配的旋合组件及旋合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旋合组件,包括:中空的套管;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套管固定为一体,所述驱动轴包括置入所述套管轴向左侧内的驱动端;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中间贯通形成有穿孔,所述螺旋杆包括置入所述套管轴向右侧内的螺旋杆体及自所述螺旋杆体延伸出所述套管轴向右侧外的旋合端;顶杆,插置于所述螺旋杆的穿孔内并可左右移动;第一弹簧,在所述套管内抵持所述驱动端并施加轴向的弹性力给所述顶杆;所述驱动轴轴向右移,所述螺旋杆先在轴向方向上限位,所述驱动轴继续轴向右移并压缩所述第一弹簧,所述螺旋杆与所述套管在轴向方向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弹簧施加力量给所述顶杆并使所述顶杆右移出所述螺旋杆的穿孔,随后,所述驱动轴转动并右移。优选地,所述套管右侧通过第一锁钉与所述螺旋杆锁定,所述套管在位于所述第一锁钉位置处沿轴向方向开设有移动槽,所述螺旋杆与所述套管可在所述移动槽的范围内相对移动,所述螺旋杆同时随所述套管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套管左侧通过第二锁钉与所述驱动轴的驱动端锁定以使所述套管随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而转动。优选地,所述驱动端与所述螺旋杆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顶杆之间还设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将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力传导至所述顶杆上,所述衔接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螺旋杆的穿孔内。优选地,所述驱动轴的驱动端在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盲孔,所述第一弹簧置于所述盲孔内,所述衔接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盲孔内与所述第一弹簧抵持;所述衔接杆外周还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夹持于所述螺旋杆与所述驱动端之间;所述衔接杆第一端通过金属球在所述穿孔内与所述顶杆接触,所述金属球与所述顶杆及所述衔接杆之间实现点接触;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力小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力。优选地,所述螺旋杆体内的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旋合端内的穿孔的内径,所述顶杆包括顶杆主体、形成于所述顶杆主体右端且可向右延伸出所述旋合端外的定位端及限位于所述螺旋杆体内的穿孔内的推顶端,所述推顶端的外径大于所述旋合端的穿孔的内径,所述定位端的外径在自由端逐渐减小,所述螺旋杆通过所述推顶端与所述金属球接触。优选地,所述穿孔内的金属球外周涂抹有润滑油。优选地,所述旋合组件用于自动化旋合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包括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延伸形成的螺栓、轴向贯穿所述螺栓内部形成的通孔及设于所述螺栓外周的外螺纹;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筒体、开设于所述筒体内壁面上的内螺纹及开设于所述筒体端面上的若干卡槽;所述螺旋杆的旋合端的外径小于所述螺旋杆体的外径,所述旋合端的右端面上设有若干卡块,所述第二构件的卡槽与所述卡块扣合组装于所述旋合端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同轴线固定于所述螺旋杆右侧,在所述顶杆被弹性力顶出所述穿孔后插入所述第一构件的通孔内使所述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同一轴线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旋合机构,包括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滑轨组件与蜗杆箱、固定组件及前述旋合组件,所述旋合组件连接于所述蜗杆组件右侧,所述固定组件位于所述旋合组件右侧,所述第一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组件上。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在左右方向上设置的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在纵向方向上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表面的固定槽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左右两侧的第一、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靠近所述固定槽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柱在远离所述固定槽一侧设有引导斜面;所述滑轨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表面上的滑轨座、于所述滑轨座上可左右移动的滑块、固定于所述滑块上的安装板、及组装于所述安装板上并可与所述第二限位柱配合的限位组件;所述蜗杆组件及所述旋合组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方。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左右贯通所述限位座底部的通槽、转动安装于所述通槽内的拨杆及为所述拨杆一端提供弹性支撑力的弹性件,所述限位座通过螺钉锁固于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柱位置处,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柱在左右方向上正对,所述拨杆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柱一侧的锁扣部,所述滑块右移时带动所述安装板右移,所述锁扣部沿所述引导斜面锁扣于所述第二限位柱上并锁定所述安装板的位置。优选地,所述蜗杆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部左侧的蜗杆箱、安装于所述蜗杆箱内并部分延伸出所述蜗杆箱的动力输入轴及两端限位于所述蜗杆箱内并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咬合的传动轴,所述旋合组件的驱动轴与所述传动轴咬合,当所述动力输入轴输入动力时,通过所述传动轴带动驱动轴轴向右移并旋转,最终使所述第二构件旋合于所述第一构件的螺栓上。本申请实现了微小结构件的自动化装配,同时实现压紧力及扭矩的巧妙传递,达到微型结构件的精确装配需求,完全自动化装配,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本申请的旋合组件及旋转机构,通过设于所述旋合组件的套管内的顶杆向右移动并插入所述第一构件的通孔内使所述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处于同一轴线上,而后,通过所述螺旋杆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二构件旋合于所述第一构件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第一构件的立体图及其剖面图;图2为本申请第二构件的立体图;图3为本申请旋合机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申请旋合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申请旋合机构的蜗杆组件与旋合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申请旋合机构的旋合组件的立体图;图7为本申请旋合机构的旋合组件的剖视图;图8为本申请旋合机构的旋合组件的螺旋杆的立体图;图9为本申请旋合机构的固定块的立体图。附图标识:第一构件-10;主体部-11;外壁-12;螺栓-13;通孔-14;环形槽-15;外螺纹-16;定位面-17;第二构件-20;筒体-21;内螺纹-22;卡槽-23;底座-30;第一安装部-31;第二安装部-32;固定槽-33;第一限位柱-34;第二限位柱-35;引导斜面-351;滑轨组件-40;滑轨座-41;滑轨槽-411;滑块-42;滑块槽-421;安装板-43;限位组件-44;限位座-441;通槽442;拨杆-443;转轴-444;锁扣部-445;撬动部-446;弹性件-447;蜗杆组件-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空的套管;/n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套管固定为一体,所述驱动轴包括置入所述套管轴向左侧内的驱动端;/n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中间贯通形成有穿孔,所述螺旋杆包括置入所述套管轴向右侧内的螺旋杆体及自所述螺旋杆体延伸出所述套管轴向右侧外的旋合端;/n顶杆,插置于所述螺旋杆的穿孔内并可左右移动;/n第一弹簧,在所述套管内抵持所述驱动端并施加轴向的弹性力给所述顶杆;/n所述驱动轴轴向右移,所述螺旋杆先在轴向方向上限位,所述驱动轴继续轴向右移并压缩所述第一弹簧,所述螺旋杆与所述套管在轴向方向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弹簧施加力量给所述顶杆并使所述顶杆右移出所述螺旋杆的穿孔,随后,所述驱动轴转动并右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的套管;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套管固定为一体,所述驱动轴包括置入所述套管轴向左侧内的驱动端;
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中间贯通形成有穿孔,所述螺旋杆包括置入所述套管轴向右侧内的螺旋杆体及自所述螺旋杆体延伸出所述套管轴向右侧外的旋合端;
顶杆,插置于所述螺旋杆的穿孔内并可左右移动;
第一弹簧,在所述套管内抵持所述驱动端并施加轴向的弹性力给所述顶杆;
所述驱动轴轴向右移,所述螺旋杆先在轴向方向上限位,所述驱动轴继续轴向右移并压缩所述第一弹簧,所述螺旋杆与所述套管在轴向方向相对移动,所述第一弹簧施加力量给所述顶杆并使所述顶杆右移出所述螺旋杆的穿孔,随后,所述驱动轴转动并右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右侧通过第一锁钉与所述螺旋杆锁定,所述套管在位于所述第一锁钉位置处沿轴向方向开设有移动槽,所述螺旋杆与所述套管可在所述移动槽的范围内相对移动,所述螺旋杆同时随所述套管的转动而转动;所述套管左侧通过第二锁钉与所述驱动轴的驱动端锁定以使所述套管随所述驱动轴的转动而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与所述螺旋杆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顶杆之间还设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将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力传导至所述顶杆上,所述衔接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螺旋杆的穿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驱动端在轴向方向上开设有盲孔,所述第一弹簧置于所述盲孔内,所述衔接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盲孔内与所述第一弹簧抵持;所述衔接杆外周还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夹持于所述螺旋杆与所述驱动端之间;所述衔接杆第一端通过金属球在所述穿孔内与所述顶杆接触,所述金属球与所述顶杆及所述衔接杆之间实现点接触;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力小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体内的穿孔的内径大于所述旋合端内的穿孔的内径,所述顶杆包括顶杆主体、形成于所述顶杆主体右端且可向右延伸出所述旋合端外的定位端及限位于所述螺旋杆体内的穿孔内的推顶端,所述推顶端的外径大于所述旋合端的穿孔的内径,所述定位端的外径在自由端逐渐减小,所述螺旋杆通过所述推顶端与所述金属球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内的金属球外周涂抹有润滑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合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新美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