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顺华专利>正文

一种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605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包括:由无弹性段和弹性段收尾交替连接而成的两条束带、无弹性段上的硅胶凸点、连接带、一端与束带转动连接的摆动带、与摆动带连接的置袋盒以及导管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条束带将导尿管和集尿袋以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方式固定于患者腿部上,避免了对皮肤的伤害以及导尿管与裤子之间的摩擦,并且不易脱落;集尿袋通过置袋盒与摆动带能够实现固定和自然下垂两种方式,以分别满足患者行走和坐立两种条件下对集尿袋的状态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导尿术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引尿方法,具体是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将尿液引入到尿袋中。现有的做法通常是将尿袋挂在患者的腰上,然后再用3E胶布将导尿管粘贴固定在患者的大腿的皮肤上,这样会在拆卸导尿管的时候非常不方便,并且患者带着尿袋行走时,由于重力作用会使尿袋摆动拉拽导尿管,行走时衣物也会不断摩擦导尿管,易使导尿管脱落,给患者的行动造成不便。当患者出汗或遇水时,胶布还会失效,易造成导尿管的脱落;胶布长期与皮肤接触会造成患者皮肤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的集尿袋固定不稳定,导尿管易被拉拽,不方便患者日常行动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包括:束带,该束带由至少两段无弹性段和弹性段以首尾连接的方式交替组成,所述无弹性段的一面设有硅胶凸点;连接带,其两端各与一条所述束带连接;摆动带,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一条所述束带连接,该摆动带的另一端能够摆动,所述摆动带的长度能够调整;置袋盒,其一端设有袋口,所述摆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置袋盒的一端连接,所述置袋盒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另一条所述束带连接;以及导管夹,其设于所述束带上。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束带的一端设有环形扣,该束带的另一端设有强力尼龙贴。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管夹包括海绵块,该海绵块上开有管槽,弹性绑带套设于所述海绵块上。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摆动带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一条所述束带连接。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置袋盒的侧面通过按扣与另一条所述束带连接。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无弹性段连接。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无弹性段与所述弹性段均为透气材料。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承和所述按扣各设于所述无弹性段的另一面上。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于所述袋口处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能够将所述袋口阻挡。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双条束带将导尿管和集尿袋固定于腿部,无需直接与皮肤接触,避免了对皮肤的伤害以及导尿管与裤子之间的摩擦;并且束带内侧的硅胶凸点具有防滑的作用,使集尿袋不易脱落。2.装有集尿袋的置袋盒,能够实现两端固定和一端自然下垂两种固定方式,以分别适应患者行走和坐立时,对集尿袋不同的放置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图。图3是在患者坐立姿态下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的结构图。图4是导管夹的结构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束带,2-连接带,3-摆动带,4-轴承,5-置袋盒,6-导管夹,11-无弹性段,12-弹性段,13-硅胶凸点,14-强力尼龙贴,15-环形扣,51-袋口,52-按扣,53-固定带,61-海绵块,62-管槽,63-弹性绑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到图4所示,该实施例中的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包括:束带1,连接带2,摆动带3,轴承4,置袋盒5,导管夹6,无弹性段11,弹性段12,硅胶凸点13,强力尼龙贴14,环形扣15,袋口51,按扣52,固定带53,海绵块61,管槽62以及弹性绑带63。束带1由两段无弹性段11和三段弹性段12相互交替,并以首尾相连的方式相连接;束带1一端的弹性段12上连接有环形扣15,束带1另一端的弹性段12上设有强力尼龙贴14;无弹性段11采用透气的网状布料制成,弹性段12采用透气的弹力布料制成;在无弹性段的内侧面上粘有多个硅胶凸点13。两条束带1上下设置,连接带2的两端通过将两条束带1上相对应的无弹性段11连接到一起,以使两条束带1一起构成一个整体,连接带2由弹性透气布料制成。摆动带3由非弹性布料制成,并且该摆动带3能够通过其上面设置的日字调节扣调整长度;摆动带3的一端套在轴承4上,轴承4固定在上方的束带1的一段无弹性段11的外侧面上;该位于上方的束带1上的另一段无弹性段11的外侧面上固定有导管架6。置袋盒5的顶端设有袋口51,该置袋盒5的顶端于摆动带3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带53横设于袋口51上,通过按扣或尼龙贴固定在袋口51处;置袋盒5的侧面设有带有磁铁的按扣52的一边,在与设有轴承4的一段无弹性段11相对应的下方的束带1上的一段无弹性段11的外侧设有按扣52的另一边。继续参考图4,导管夹6中包括一个海绵块61,在海绵块61上开有一条管槽62;两段由弹性布料制成的弹性绑带63分别缝合于海绵块61的两侧,两段弹性绑带63通过尼龙贴相互固定,并能够沿垂直于管槽62的方向将海绵块61套于其中。接下来,对该实施例中一种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了解本技术:1.使用方法:使用时首先将上下两条束带1分别隔着裤子捆绑与患者的大腿部,通过将带有强力尼龙贴14的一段弹性段12穿过环形扣15再反向绕回,粘贴固定于束带1上,使束带1被绑紧;将集尿袋口部朝上放置于置袋盒5中,并固定好固定带53将袋口51挡住;集尿袋上的导尿管从袋口51处伸出,并由导管夹6固定好后,再插入到患者的尿道中。当患者处于行走状态时,将位于置袋盒5一侧的按扣52扣紧于下方的束带1上,使整个置袋盒5处于竖直固定的状态;当患者处于坐立状态时,将位于置袋盒5一侧的按扣52打开,使置袋盒5处于自然下垂的状态,并且可以将摆动带3的长度调长,从而调低置袋盒5的位置。2.工作原理:双束带1结构以及在无弹性段11的背面粘接硅胶凸点13的设计,既满足了装置的透气性需求,也增加了捆绑时的摩擦系数,使装置不易滑落。通过导管夹6将导尿管固定在束带1上,使导尿管更加稳固,不易脱落,海绵块61以及管槽62的设计,不仅能够增大导管夹6与导尿管之间的摩擦系数,而且不会造成导尿管的挤压变形。置袋盒5不仅能够起到保护集尿袋的作用,而且将集尿袋封闭起来,更加美观;置袋盒5能够通过摆动带3实现固定和自然下垂两种姿态,当置袋盒5被固定于两条束带1之间时,适用于患者行走时的状态,此时集尿袋在置袋盒5中更加稳定,不会摇摆晃动,对导尿管产生拉拽;当置袋盒5被从位于下方的束带1上拆卸分开时,适用于患者坐立时的状态,此时集尿袋与置袋盒5一起自然下垂,位置低于导尿管的进口位置,使患者尿的液能够顺利排出,不会造成尿液回流,并且还可以通过调节摆动带3的长度从而调节集尿袋袋口与导尿管管口之间的高度差。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双条束带将导尿管和集尿袋以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方式固定于患者腿部上,避免了对皮肤的伤害以及导尿管与裤子之间的摩擦,并且不易脱落;集尿袋通过置袋盒与摆动带能够实现固定和自然下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束带(1),该束带(1)由至少两段无弹性段(11)和弹性段(12)以首尾连接的方式交替组成,所述无弹性段(11)的一面设有硅胶凸点(13);/n连接带(2),其两端各与一条所述束带(1)连接;/n摆动带(3),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一条所述束带(1)连接,该摆动带(3)的另一端能够摆动,所述摆动带(3)的长度能够调整;/n置袋盒(5),其一端设有袋口(51),所述摆动带(3)的另一端与所述置袋盒(5)的一端连接,所述置袋盒(5)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另一条所述束带(1)连接;以及/n导管夹(6),其设于所述束带(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束带(1),该束带(1)由至少两段无弹性段(11)和弹性段(12)以首尾连接的方式交替组成,所述无弹性段(11)的一面设有硅胶凸点(13);
连接带(2),其两端各与一条所述束带(1)连接;
摆动带(3),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一条所述束带(1)连接,该摆动带(3)的另一端能够摆动,所述摆动带(3)的长度能够调整;
置袋盒(5),其一端设有袋口(51),所述摆动带(3)的另一端与所述置袋盒(5)的一端连接,所述置袋盒(5)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另一条所述束带(1)连接;以及
导管夹(6),其设于所述束带(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带(1)的一端设有环形扣(15),该束带(1)的另一端设有强力尼龙贴(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尿袋与导尿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夹(6)包括海绵块(61),该海绵块(61)上开有管槽(62),弹性绑带(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顺华卢翔
申请(专利权)人:刘顺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