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559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属于板带钢冷轧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轧机处于稳定轧制阶段;S2.周期性地改变轧机的某一板形执行机构的控制量而保持其他板形执行机构的控制量不变;S3.通过轧机出口的板形仪实时检测对应板带钢的平直度分布;S4.对获取的平直度实测数据进行处理;S5.计算对应控制量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平均平直度的差值,根据该平均平直度的差值及控制量的变化计算出该板形执行机构的板形调控能力;S6.依次重复步骤S2~S5,直至确定轧机所有板形执行机构的板形调控能力。该方法适应性强,计算时间短,计算结果精度极高,能大大提高板形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确保轧后板带钢具有良好的实物板形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板带钢冷轧领域,涉及一种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
技术介绍
轧机的板形调控能力决定了轧机消除板带钢来料板形缺陷的能力,轧机不同的板形执行机构具有不同的板形调控特性。一般来说,轧机的板形执行机构包括轧辊倾斜、工作辊弯辊,四辊轧机的板形执行机构还可以包括工作辊横移,六辊轧机的板形执行机构还可以包括中间辊弯辊、工作辊横移和中间辊横移。轧辊倾斜可有效控制一次浪形,如单边浪;轧辊弯辊(工作辊弯辊或中间辊弯辊)可有效控制二次和四次浪形,如中浪、双边浪、W形和M形复合浪等;轧辊横移(工作辊横移或中间辊横移)可有效控制二次浪形,如中浪和双边浪等。板形反馈控制系统根据轧机出口的板形仪实时检测板带钢的平直度分布,与目标设定平直度分布作比较后求出两者之间的偏差,然后根据板形执行机构的调控能力来确定其实时的控制量,通过采用多种板形执行机构的组合使得实测值与设定值间的偏差最小。因此,板形执行机构的板形调控能力(通常以功效函数或功效系数来表示)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板形反馈控制的效果,决定着轧后板带材的板形质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使轧机处于稳定轧制阶段;/nS2.周期性地改变轧机的某一板形执行机构的控制量而保持其他板形执行机构的控制量不变;/nS3.通过轧机出口的板形仪实时检测对应板带钢的平直度分布;/nS4.对获取的平直度实测数据进行处理;/nS5.计算对应控制量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平均平直度的差值,根据该平均平直度的差值及控制量的变化计算出该板形执行机构的板形调控能力;/nS6.依次重复步骤S2~S5,直至确定轧机所有板形执行机构的板形调控能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使轧机处于稳定轧制阶段;
S2.周期性地改变轧机的某一板形执行机构的控制量而保持其他板形执行机构的控制量不变;
S3.通过轧机出口的板形仪实时检测对应板带钢的平直度分布;
S4.对获取的平直度实测数据进行处理;
S5.计算对应控制量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平均平直度的差值,根据该平均平直度的差值及控制量的变化计算出该板形执行机构的板形调控能力;
S6.依次重复步骤S2~S5,直至确定轧机所有板形执行机构的板形调控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也适用于平整机,步骤S1中,将轧机或平整机的轧制速度提升到一定速度后保持不变,以使轧机或平整机处于稳定轧制阶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轧机处于稳定轧制阶段,即轧机的轧制速度提升到400m/min及以上后保持速度不变,;平整机的轧制速度提升到250m/min及以上后保持速度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板形执行机构包括轧辊倾斜和工作辊弯辊,步骤S2中,采用矩形波的脉冲信号来周期性地改变待确定调控能力的板形执行机构的控制量,矩形波的周期时间2~10s,轧辊倾斜的矩形波的幅值0.02~0.05mm,工作辊弯辊的矩形波的幅值20~50k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四辊轧机,其板形执行机构还包括工作辊横移;对于六辊轧机,其板形执行机构还包括中间辊弯辊、工作辊横移和中间辊横移;其中,中间辊弯辊的矩形波的幅值30~80kN,工作辊横移和中间辊横移的矩形波的幅值1~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轧机出口采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板形仪来测量平直度,总测量段数10~100个,测量周期100ms,平直度实测数据保存到文件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轧机板形调控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401.计算板形执行机构的控制量开始变化至对应板带钢位置点到达板形仪的时间,即平直度测量滞后时间,以确定平直度测量的开始位置,t=L/V,t为平直度测量滞后时间,s;L为板形仪距离轧机中心线的距离,m;V为轧制速度,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勋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