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558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属于土壤修复领域,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通过自分散杆的设置,在进行土壤修复时,直接将其埋入土壤中,自分散杆上的蚯蚓幼虫生长发育向外蠕动,并带动自分散杆上的分散线球相附近土壤内扩散,在蚯蚓的持续外蠕动过程中,分散线球逐渐崩解形成碎片,碎片跟随蚯蚓继续向土壤中分散再次过程中,部分修复剂会不断从碎片边缘渗出,并不断随着蚯蚓的行动轨迹分散,同时一段时间后,碎片不断被降解,其内部的修复剂不断渗出,从而实现修复剂的自分散,对土壤进行原位修复,相较于现有技术,不需要机械或者人工翻动土壤,使修复剂与土壤混合,显著降低工作量以及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原位土壤修复指不移动受污染的土壤,直接在场地发生污染的位置对其进行原地修复或处理的土壤修复技术,具有投资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的特点。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主要有原位淋洗、气相抽提(SVE)、多相抽提(MPVE)、气相喷射(IAS)、生物降解、原位化学氧化(ISCO)、原位化学还原、污染物固定、植物修复等。土壤原位修复需要因地制宜,灵活结合工期、污染情况、地质条件、地面设施等,得出最经济实用的修复方法,并在辅助提高技术上展开更多研究,使原位修复技术更经济有效。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主要有原位物理修复法、原位化学修复法和原位生物修复法。原位土壤物理法主要包括:土壤气相抽提技术、电动分离技术、改土法和热处理法等。原位土壤修复法的化学修复法主要包括:原位土壤淋洗法、原位化学氧化法、原位化学还原法、原位化学固化/稳定化技术等。原位土壤生物修复法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法和植物修复法等现有技术中对于土壤的原位修复,一般是将配置好的修复剂喷洒到土壤上,同时进行机械或者人工翻土,从而进行混合,加速对于土壤的修复,然而这种方式中,机械或者人工翻土的工作量较大,较为繁琐,并且对于土壤修复的成本投入也会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它通过自分散杆的设置,在进行土壤修复时,直接将其埋入土壤中,自分散杆上的蚯蚓幼虫生长发育向外蠕动,并带动自分散杆上的分散线球相附近土壤内扩散,在蚯蚓的持续外蠕动过程中,分散线球逐渐崩解形成碎片,碎片跟随蚯蚓继续向土壤中分散再次过程中,部分修复剂会不断从碎片边缘渗出,并不断随着蚯蚓的行动轨迹分散,同时一段时间后,碎片不断被降解,其内部的修复剂不断渗出,从而实现修复剂的自分散,对土壤进行原位修复,相较于现有技术,不需要机械或者人工翻动土壤,使修复剂与土壤混合,显著降低工作量以及成本投入。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在需要修复的土壤处开挖多个纵向分散槽,并保留开挖后的土壤;S2、将自分散杆放至纵向分散槽中部,然后在纵向分散槽和自分散杆之间填充开挖后的土壤和沙土的混合物,从而在纵向分散槽和自分散杆之间形成缓释层;S3、自分散杆上的蚯蚓幼虫生长发育向外蠕动,并带动自分散杆上的分散线球相附近土壤内扩散,在蚯蚓的持续外蠕动过程中,分散线球逐渐崩解形成碎片,碎片跟随蚯蚓继续向土壤中分散;S4、同时分散线球逐渐崩解时,部分修复剂会不断从碎片边缘渗出,并不断随着蚯蚓的行动轨迹分散;S5、碎片在随着蚯蚓不断扩散时,在土壤的阻力作用下逐渐从蚯蚓上脱落,一段时间后,碎片不断被降解,其内部的修复剂不断渗出,从而实现修复剂的自分散,对土壤进行原位修复。通过自分散杆的设置,在进行土壤修复时,直接将其埋入土壤中,自分散杆上的蚯蚓幼虫生长发育向外蠕动,并带动自分散杆上的分散线球相附近土壤内扩散,在蚯蚓的持续外蠕动过程中,分散线球逐渐崩解形成碎片,碎片跟随蚯蚓继续向土壤中分散再次过程中,部分修复剂会不断从碎片边缘渗出,并不断随着蚯蚓的行动轨迹分散,同时一段时间后,碎片不断被降解,其内部的修复剂不断渗出,从而实现修复剂的自分散,对土壤进行原位修复,相较于现有技术,不需要机械或者人工翻动土壤,使修复剂与土壤混合,显著降低工作量以及成本投入。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纵向分散槽的深度均不低于1米,使得纵向分散槽具有一定的纵向深度,从而有效保证后期通过二次分散杆上端部向自分散杆内通入修复剂时能够进行大面积的分散,使得对于土壤的修复效果更好,多个所述纵向分散槽的分布密度为每平方米不低于10个,过多,容易造成工作量的增加,资源的浪费,过少,容易造成对于土壤的修复效率较差。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分散槽整体呈圆台状,且口部直径大底部直径小,有效保证纵向分散槽的稳定性,使得纵向分散槽不易发生塌陷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自分散杆的上端部位于土壤表层以上,且高出的距离为10-20cm,一方面便于定位,另一方面在修复后期,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修复进程,可以通过高出的部分,即二次分散杆口部,向自分散杆内部注入修复剂,修复剂沿着二次分散杆在纵向上不断向着土壤内蔓延,从而可以对土壤进行后续的二次修复,使得修复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自分散杆包括二次分散杆,多个所述分散线球均匀固定连接在二次分散杆外端,所述分散线球包括与二次分散杆固定连接的分散连绳以及连接在分散连绳端部的自碎分散球,所述生长型修复颗粒填充在自碎分散球内部,使用时,当生长型修复颗粒内的蚯蚓幼虫生长发育后,会向着自碎分散球外部蠕动,从而进入到附近的泥土中,在其向外蠕动的过程中,会使自碎分散球破裂,形成的碎片会套设在蚯蚓上,并随着蚯蚓向土壤中扩散。进一步的,所述自碎分散球包括与分散连绳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以及多个相互粘接的预碎分散片,所述生长型修复颗粒位于连接块和多个预碎分散片围成的空间内。进一步的,所述预碎分散片中部开凿有预碎孔,所述预碎孔朝向外侧的口部固定连接气囊环,所述预碎孔花草香内侧的口部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有凸起粗糙环,蚯蚓沿着预碎孔向外界蠕动,此时在气囊环作用下,气囊环可以将预碎分散片套在蚯蚓外,在蚯蚓外移的过程中,相邻两个预碎分散片的逐渐被撕开分离,独立的一个预碎分散片或者多个预碎分散片形成碎片,随着蚯蚓在土壤中移动,凸起粗糙环可以有效增大蚯蚓与预碎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有效保证碎片不易掉落,从而使得蚯蚓对于碎片的自分散效果更明显,使得对于修复剂的分散更加均匀,有效提高对于土壤的修复效果,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不需要机械或者人工翻动土壤,使修复剂与土壤混合,显著降低工作量以及成本投入。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预碎分散片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凿有椭球槽,相邻两个所述椭球槽围成分离腔,所述预碎分散片内部设置有中空腔,所述修复剂分别填充在分离腔和中空腔内,在蚯蚓蠕动时,两个椭球槽分离,内部的修复剂漏出,进行分散,碎片随着蚯蚓继续分散,一段时间后,预碎分散片分解,中空腔内的修复剂泄漏,此时实现修复剂更大范围的分散,使得对于土壤的修复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生长型修复颗粒为蚯蚓幼虫、修复剂以及黏性土壤按照1:3-5:3-8的体积比混合而成。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自分散杆的设置,在进行土壤修复时,直接将其埋入土壤中,自分散杆上的蚯蚓幼虫生长发育向外蠕动,并带动自分散杆上的分散线球相附近土壤内扩散,在蚯蚓的持续外蠕动过程中,分散线球逐渐崩解形成碎片,碎片跟随蚯蚓继续向土壤中分散再次过程中,部分修复剂会不断从碎片边缘渗出,并不断随着蚯蚓的行动轨迹分散,同时一段时间后,碎片不断被降解,其内部的修复剂不断渗出,从而实现修复剂的自分散,对土壤进行原位修复,相较于现有技术,不需要机械或者人工翻动土壤,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首先在需要修复的土壤处开挖多个纵向分散槽(1),并保留开挖后的土壤;/nS2、将自分散杆(2)放至纵向分散槽(1)中部,然后在纵向分散槽(1)和自分散杆(2)之间填充开挖后的土壤和沙土的混合物,从而在纵向分散槽(1)和自分散杆(2)之间形成缓释层(3);/nS3、自分散杆(2)上的蚯蚓幼虫生长发育向外蠕动,并带动自分散杆(2)上的分散线球相附近土壤内扩散,在蚯蚓的持续外蠕动过程中,分散线球逐渐崩解形成碎片,碎片跟随蚯蚓继续向土壤中分散;/nS4、同时分散线球逐渐崩解时,部分修复剂会不断从碎片边缘渗出,并不断随着蚯蚓的行动轨迹分散;/nS5、碎片在随着蚯蚓不断扩散时,在土壤的阻力作用下逐渐从蚯蚓上脱落,一段时间后,碎片不断被降解,其内部的修复剂不断渗出,从而实现修复剂的自分散,对土壤进行原位修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在需要修复的土壤处开挖多个纵向分散槽(1),并保留开挖后的土壤;
S2、将自分散杆(2)放至纵向分散槽(1)中部,然后在纵向分散槽(1)和自分散杆(2)之间填充开挖后的土壤和沙土的混合物,从而在纵向分散槽(1)和自分散杆(2)之间形成缓释层(3);
S3、自分散杆(2)上的蚯蚓幼虫生长发育向外蠕动,并带动自分散杆(2)上的分散线球相附近土壤内扩散,在蚯蚓的持续外蠕动过程中,分散线球逐渐崩解形成碎片,碎片跟随蚯蚓继续向土壤中分散;
S4、同时分散线球逐渐崩解时,部分修复剂会不断从碎片边缘渗出,并不断随着蚯蚓的行动轨迹分散;
S5、碎片在随着蚯蚓不断扩散时,在土壤的阻力作用下逐渐从蚯蚓上脱落,一段时间后,碎片不断被降解,其内部的修复剂不断渗出,从而实现修复剂的自分散,对土壤进行原位修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纵向分散槽(1)的深度均不低于1米,多个所述纵向分散槽(1)的分布密度为每平方米不低于10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分散槽(1)整体呈圆台状,且口部直径大底部直径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分散杆(2)的上端部位于土壤表层以上,且高出的距离为10-20c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盈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鑫筑博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