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医用按摩装置,包括活动机构以及动力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固定架以及两个转动架,所述两个转动架均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所述两个转动架的顶部均设有多个摆动按摩球,所述两个转动架的底部均位于固定架以下;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可竖向滑动的顶升按摩组件,所述顶升按摩组件包括升降架以及多个顶升按摩球,所述顶升按摩球位于固定架的上方,所述升降架的底部均延伸至固定架的下方;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活动机构的下方,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安装架、凸轮以及转动驱动源,所述凸轮转动一周,所述两个转动架及升降架均被顶起一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按摩装置的运动方向多变,对患者背部产生很好的按摩效果,从而起到活血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按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病床,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按摩装置。
技术介绍
患者在接受重大手术后或获有其他病因需要长期卧床时,由于患者无法自行翻身转动,患者的背部神经长期处于挤压状态,导致容易发生充血等损坏,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甚至影响病情恶化等。为了让患者在卧床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背部进行按摩活血,现有技术中出现多种按摩病床,通过对患者背部的顶起实现按摩功能,从而起到活血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按摩装置,一般均是采用直上直下的方式对患者背部进行活动,按摩装置的运动方式较为单一,对患者背部的按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按摩装置,该按摩装置的运动方向多变,能对患者背部产生很好的按摩效果,从而起到活血作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医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机构以及驱动活动机构运动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固定架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架两侧的转动架,所述两个转动架均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且可绕着靠近固定架的一侧作转动运动,所述两个转动架的顶部均设有多个摆动按摩球,所述两个转动架的底部均位于固定架以下;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可竖向滑动的顶升按摩组件,所述顶升按摩组件包括升降架以及设置在升降架顶部的多个顶升按摩球,所述顶升按摩球位于固定架的上方,所述升降架的底部均延伸至固定架的下方,所述多个摆动按摩球以及多个顶升按摩球均沿床体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活动机构的下方,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凸轮以及驱动凸轮转动的转动驱动源,所述凸轮转动一周,所述两个转动架及升降架均被顶起一次。上述医用按摩床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转动驱动源工作,驱动所述凸轮转动,凸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顶起所述转动架以及升降架的底部,使得活动机构按照转动架转动、升降架升降以及另一个转动架转动的顺序运作,从而使得摆动按摩球以及顶升按摩球在向上摆动以及向上顶升时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在按摩过程中,两个转动架上的摆动按摩球以固定架为中轴线对患者背部作向上转动的按摩动作,而所述顶升按摩球则对患者背部作向上顶起的按摩动作,使得在按摩时患者背部的某一位置能接受到不同动作方式的按摩,有效提高背部活血效果。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机构中的顶升按摩球与摆动按摩球相互错开设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架为长杆,该长杆上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滑行孔;所述升降架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支撑杆,所述多个支撑杆等间距设置且与所述多个滑行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底板设置在固定架的下方,所述多个支撑杆的底部均连接在底板上,所述多个支撑杆的顶部穿过所述滑行孔后延伸到固定架顶部上方,所述多个顶升按摩球分别对应设置在多个支撑杆的顶部上。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连接杆以及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在连接杆顶部且位于滑行孔上方,所述限位杆比所述滑行孔大,所述顶升按摩球设置在限位杆上。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转动架包括两个转动连接板以及摆动杆;所述两个转动连接板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固定架的端部上,另一端向外侧延伸设置;所述摆动杆的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动连接板上且位于固定架的一侧,所述多个摆动按摩球设置在所述摆动杆上;所述两个转动连接板之间还设有辅助驱动杆,该辅助驱动杆设置在摆动杆的下方。优选地,所述转动连接板呈“7”字型,所述转动连接板的拐角处与固定架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杆和辅助驱动杆的端部分别设置在转动连接杆的两个自由端上。优选地,所述辅助驱动杆上设有驱动转轮,该驱动转轮设置在与凸轮的对应处。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转动轴,所述凸轮设置在转动轴上;所述转动驱动源由电机以及齿轮传动机构构成,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外壁上,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配合设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凸轮对转动架以及升降架的顶起运动,实现对患者背部按摩,设计巧妙,结构简单。2、本技术按照摆动按摩、顶升按摩以及摆动按摩的顺序运作,实现对患者背部同一位置进行按摩处理,按摩效果好,有利于活络背部神经,尤其适用于长时间卧床患者。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技术的医用按摩装置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立体图。图3-图4为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为主视图,图4为立体图。图5为顶升按摩组件和固定架的立体图。图6为支撑杆与顶升按摩球的主视图。图7为动力机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参见图1-图7,本实施例的医用按摩装置,包括活动机构以及驱动活动机构运动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固定架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架两侧的转动架,所述两个转动架均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且可绕着靠近固定架的一侧作转动运动,所述两个转动架的顶部均设有多个摆动按摩球,所述两个转动架的底部均位于固定架以下;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可竖向滑动的顶升按摩组件,所述顶升按摩组件包括升降架以及设置在升降架顶部的多个顶升按摩球,所述顶升按摩球位于固定架的上方,所述升降架的底部均延伸至固定架的下方,所述多个摆动按摩球以及多个顶升按摩球均沿床体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活动机构的下方,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凸轮以及驱动凸轮转动的转动驱动源,所述凸轮转动一周,所述两个转动架及升降架均被顶起一次。参见图2和图4,活动机构中的顶升按摩球与摆动按摩球相互错开设置。这样能够增强对患者同一位置的按摩效果,更加有利于患者背部神经的活动。参见图5,所述固定架为长杆,该长杆上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滑行孔;所述升降架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支撑杆,所述多个支撑杆等间距设置且与所述多个滑行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底板设置在固定架的下方,所述多个支撑杆的底部均连接在底板上,所述多个支撑杆的顶部穿过所述滑行孔后延伸到固定架顶部上方,所述多个顶升按摩球分别对应设置在多个支撑杆的顶部上。通过设置这样的固定架以及升降架,实现多个顶升按摩球的升降,并且便于装配,通过滑行孔能对整个升降架的竖向移动进行限位,从而提高顶升按摩球的顶升按摩效果。参见图6,所述支撑杆包括连接杆以及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在连接杆顶部且位于滑行孔上方,所述限位杆比所述滑行孔大,所述顶升按摩球设置在限位杆上。通过限位杆实现整个升降架的位置固定,当凸轮将升降架顶起时,升降架能在滑行孔中做上升运动,当凸轮离开升降架底部后,升降架随重力自行下降掉落,并通过限位杆的作用保持悬挂在固定架上。参见图1-图4,所述转动架包括两个转动连接板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机构以及驱动活动机构运动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固定架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架两侧的转动架,所述两个转动架均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且可绕着靠近固定架的一侧作转动运动,所述两个转动架的顶部均设有多个摆动按摩球,所述两个转动架的底部均位于固定架以下;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可竖向滑动的顶升按摩组件,所述顶升按摩组件包括升降架以及设置在升降架顶部的多个顶升按摩球,所述顶升按摩球位于固定架的上方,所述升降架的底部均延伸至固定架的下方,所述多个摆动按摩球以及多个顶升按摩球均沿床体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活动机构的下方,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凸轮以及驱动凸轮转动的转动驱动源,所述凸轮转动一周,所述两个转动架及升降架均被顶起一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机构以及驱动活动机构运动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固定架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架两侧的转动架,所述两个转动架均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且可绕着靠近固定架的一侧作转动运动,所述两个转动架的顶部均设有多个摆动按摩球,所述两个转动架的底部均位于固定架以下;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可竖向滑动的顶升按摩组件,所述顶升按摩组件包括升降架以及设置在升降架顶部的多个顶升按摩球,所述顶升按摩球位于固定架的上方,所述升降架的底部均延伸至固定架的下方,所述多个摆动按摩球以及多个顶升按摩球均沿床体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列设置;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活动机构的下方,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凸轮以及驱动凸轮转动的转动驱动源,所述凸轮转动一周,所述两个转动架及升降架均被顶起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机构中的顶升按摩球与摆动按摩球相互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为长杆,该长杆上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滑行孔;所述升降架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支撑杆,所述多个支撑杆等间距设置且与所述多个滑行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底板设置在固定架的下方,所述多个支撑杆的底部均连接在底板上,所述多个支撑杆的顶部穿过所述滑行孔后延伸到固定架顶部上方,所述多个顶升按摩球分别对应设置在多个支撑杆的顶部上。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易民,
申请(专利权)人:丰县新中牧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