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小雅专利>正文

一种模块化按摩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56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模块化按摩床,属于休息、养生设备领域;提出一种智能化、可按摩的模块化床;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块化按摩床,包括:底座、支撑杆、支撑板、支撑单元和控制器;所述底座整体为板状结构,所述底座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槽,所述底座上方平行设置有支撑板,每个固定槽正上方的支撑板上对应设置有多边形的通孔,所述支撑板边缘与底座之间设置有至少四个支撑杆,每个固定槽内均设置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贯穿对应的通孔,所述支撑杆和支撑单元与控制器电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按摩床
本技术一种模块化按摩床,属于休息、养生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床是硬板床、弹簧床等。对于休息的人员而言,传统床垫可基本确保舒适;但是,鉴于当前人们工作压力逐步加大,长时间坐立,导致脊椎等组织存在一定病变,传统床垫无法实现对人体矫正、监测以及按摩等功能。目前,存在一些具有按摩功能的床垫,但是这种床垫普遍存在按摩方式死板,按摩功能单一,甚至按摩体验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化、可按摩的模块化床。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块化按摩床,包括:底座、支撑杆、支撑板、支撑单元和控制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底座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正多边形通孔,所述支撑板上的每个通孔内均设置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与控制器电气连接。一种模块化按摩床的支撑单元包括:电机、螺杆、螺套、上端头和压缩弹簧;所述电机竖直固定于固定槽内,所述电机输出轴与螺杆同轴连接,所述螺杆上套装有螺套,所述螺套贯穿通孔,所述螺套可在通孔上下滑动,且所述螺套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通孔固定,所述螺套上端固定有上端头,所述上端头与支撑板之间的螺套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底座整体为板状结构,所述底座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槽,所述底座上方平行设置有支撑板,每个固定槽正上方的支撑板上对应设置有多边形的通孔,所述支撑板边缘与底座之间设置有至少四个支撑杆,每个固定槽内均设置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贯穿对应的通孔,所述支撑杆和支撑单元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一级控制模块和次级控制模块,所述一级控制模块与支撑杆和若干次级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一级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触控屏、中间继电器KA和电源,所述单片机分别与触控屏、中间继电器KA的线圈和若干次级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电源正极串联中间继电器KA的触点后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中间继电器KA的触点与电源负极之间的电路上并联有若干支撑杆,所述电源还为单片机和触控屏的运行提供电力。所述次级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晶闸管VT、晶闸管驱动电路,所述电源正极与若干晶闸管VT阳极连接,所述电源负极与若干晶闸管VT阴极连接,所述晶闸管VT门极与晶闸管驱动电路连接,若干所述晶闸管驱动电路与微处理器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与微处理器VCC端电气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单片机之间通过串口连接。所述次级控制模块包括:所述支撑杆为电动推杆。所述上端头上端为橡胶或者塑胶皮垫。所述上端头为正多边形,若干所述上端头的侧边相互抵靠。所述上端头的外切圆直径为:0.5~2.0cm。所述电机下方的固定槽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电气连接。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另一种按摩床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套筒、支撑外套、底桶和中轴;所述中轴为竖直杆,所述中轴下端设置有齿牙,所述中轴从下至上依次套装有底桶和支撑外套,所述底桶下部为管状结构,所述底桶上部固定有若干弧形簧片,所述若干弧形簧片内壁上设置有三角齿牙,所述支撑外套下端设置有开口朝下的锥形口,所述底桶上部进入支撑外套下端开口后,所述底桶的三角齿牙和中轴齿牙可啮合,所述中轴上端设置有支撑套筒,且所述支撑套筒下端设置于支撑外套上端开口中,所述支撑外套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与支撑套筒之间的中轴上套装有压缩弹簧。适用于另一种按摩床支撑单元的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两个纵向导轨,所述两个纵向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纵向滑块,所述纵向滑块上设置有两个横向导轨,所述两个横向导轨上滑动设置有横向滑块,所述横向滑块上固定有按摩支撑杆,所述按摩支撑杆上方水平设置有支撑板和支撑单元。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以下叙述中结合功能体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俯视图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支撑单元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次级控制模块电路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底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底座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支撑板的俯视图。图中:1为底座,2为支撑杆,3为支撑板,4为支撑单元,11为固定槽,12为按摩支撑杆,31为通孔,41为电机,42为螺杆,43为螺套,44为上端头,45为压缩弹簧,46为支撑套筒,47为支撑外套,48为底桶,49为中轴,51为单片机,52为触控屏,53为电源,54为微处理器,56为晶闸管驱动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阐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模块化按摩床,包括:底座1、支撑杆2、支撑板3、支撑单元4和控制器;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底座1与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板3上设置有若干正多边形通孔,所述支撑板3上的每个通孔内均设置有支撑单元4,所述支撑单元4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底座1整体为板状结构,所述底座1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槽11,所述底座1上方平行设置有支撑板3,每个固定槽11正上方的支撑板3上对应设置有六边形的通孔31,所述支撑板3边缘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至少四个支撑杆2,每个固定槽11内均设置有支撑单元4,所述支撑单元4贯穿对应的通孔31,所述支撑杆2和支撑单元4与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支撑单元4包括:电机41、螺杆42、螺套43、上端头44和压缩弹簧45;所述电机41竖直固定于固定槽11内,所述电机41输出轴与螺杆42同轴连接,所述螺杆42上套装有螺套43,所述螺套43贯穿通孔31,所述螺套43可在通孔31上下滑动,且所述螺套43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通孔31固定,所述螺套43上端固定有上端头44,所述上端头44与支撑板3之间的螺套43上套装有压缩弹簧45。所述控制器包括:一级控制模块和次级控制模块,所述一级控制模块与支撑杆2和若干次级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一级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51、触控屏52、中间继电器KA和电源53,所述单片机51分别与触控屏52、中间继电器KA的线圈和若干次级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电源53正极串联中间继电器KA的触点后与电源53负极连接,所述中间继电器KA的触点与电源53负极之间的电路上并联有若干支撑杆2,所述电源53还为单片机51和触控屏52的运行提供电力。所述次级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54、晶闸管VT、晶闸管驱动电路56,所述电源53正极与若干晶闸管VT阳极连接,所述电源53负极与若干晶闸管VT阴极连接,所述晶闸管VT门极与晶闸管驱动电路56连接,若干所述晶闸管驱动电路56与微处理器54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53与微处理器54VCC端电气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杆(2)、支撑板(3)、支撑单元(4)和控制器;/n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底座(1)与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板(3)上设置有若干正多边形通孔,所述支撑板(3)上的每个通孔内均设置有支撑单元(4),所述支撑单元(4)与控制器电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杆(2)、支撑板(3)、支撑单元(4)和控制器;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底座(1)与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板(3)上设置有若干正多边形通孔,所述支撑板(3)上的每个通孔内均设置有支撑单元(4),所述支撑单元(4)与控制器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模块化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整体为板状结构,所述底座(1)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固定槽(11),所述底座(1)上方平行设置有支撑板(3),每个固定槽(11)正上方的支撑板(3)上对应设置有多边形的通孔(31),所述支撑板(3)边缘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至少四个支撑杆(2),每个固定槽(11)内均设置有支撑单元(4),所述支撑单元(4)贯穿对应的通孔(31),所述支撑杆(2)和支撑单元(4)与控制器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模块化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4)包括:电机(41)、螺杆(42)、螺套(43)、上端头(44)和压缩弹簧(45);所述电机(41)竖直固定于固定槽(11)内,所述电机(41)输出轴与螺杆(42)同轴连接,所述螺杆(42)上套装有螺套(43),所述螺套(43)贯穿通孔(31),所述螺套(43)可在通孔(31)上下滑动,且所述螺套(43)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通孔(31)固定,所述螺套(43)上端固定有上端头(44),所述上端头(44)与支撑板(3)之间的螺套(43)上套装有压缩弹簧(4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模块化按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一级控制模块和次级控制模块,所述一级控制模块与支撑杆(2)和若干次级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一级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51)、触控屏(52)、中间继电器KA和电源(53),所述单片机(51)分别与触控屏(52)、中间继电器KA的线圈和若干次级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电源(53)正极串联中间继电器KA的触点后与电源(53)负极连接,所述中间继电器KA的触点与电源(53)负极之间的电路上并联有若干支撑杆(2),所述电源(53)还为单片机(51)和触控屏(52)的运行提供电力。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雅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