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56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包括外清洗槽、内清洗槽和底座,外清洗槽内部形成空腔,内清洗槽内部形成供刀头清洗的清洗腔,内清洗槽置于空腔中,所述外清洗槽和内清洗槽的底部同轴密封固定在底座上,外清洗槽内部与内清洗槽外部之间的空腔被隔成外排废槽,外排废槽的底部开设外排废口;外清洗槽的顶部开设供刀头进入空腔的进刀口,内清洗槽的顶部在对应进刀口下方的位置开设溢流口,溢流口低于进刀口,溢流口四周的水溢出流向外排废槽;底座开设进水口以及具有阀门的内排废口,进水口与内排废口与清洗腔的底部连通。本案实现可连续冲洗、防溢流的同时,提高刀头清洁力度,并清洗内壁,结构小巧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刀头清洗
,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刀头的清洗方法为,将刀头置入一具有冲洗功能的清洗槽中,冲洗3-5秒后静置3-5秒,待排废后再继续冲洗3-5秒,不断重复此动作直到清洗完毕,但是传统清洗槽的缺点是无法连续冲洗、清洗时间长,而且,当水压不稳定时,废水容易溢出。因此,本申请人设计过一种既可连续冲洗又可保持液位的洗刀装置(公告号CN20564400U),虽然该洗刀装置克服了传统清洗槽的缺陷,但是,该洗刀装置的结构较宽厚,加上清洁力度较弱,从而导致装置内部容易藏污纳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实现可连续冲洗、防溢流的同时,提高刀头清洁力度,并清洗内壁,结构小巧紧凑。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包括外清洗槽、内清洗槽和底座,所述外清洗槽内部形成空腔,所述内清洗槽内部形成供刀头清洗的清洗腔,所述内清洗槽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外清洗槽和内清洗槽的底部同轴密封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清洗槽、包括外清洗槽、内清洗槽和底座,所述外清洗槽内部形成空腔,所述内清洗槽内部形成供刀头清洗的清洗腔,所述内清洗槽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外清洗槽和内清洗槽的底部同轴密封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清洗槽内部与所述内清洗槽外部之间的空腔被隔成外排废槽,所述的外排废槽的底部开设外排废口;/n所述外清洗槽的顶部开设供刀头进入空腔的进刀口,所述内清洗槽的顶部在对应进刀口下方的位置开设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低于进刀口,所述溢流口四周的水溢出流向所述外排废槽;/n所述底座开设进水口以及具有阀门的内排废口,所述的进水口与内排废口与所述清洗腔的底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反向冲洗刀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清洗槽、包括外清洗槽、内清洗槽和底座,所述外清洗槽内部形成空腔,所述内清洗槽内部形成供刀头清洗的清洗腔,所述内清洗槽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外清洗槽和内清洗槽的底部同轴密封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清洗槽内部与所述内清洗槽外部之间的空腔被隔成外排废槽,所述的外排废槽的底部开设外排废口;
所述外清洗槽的顶部开设供刀头进入空腔的进刀口,所述内清洗槽的顶部在对应进刀口下方的位置开设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低于进刀口,所述溢流口四周的水溢出流向所述外排废槽;
所述底座开设进水口以及具有阀门的内排废口,所述的进水口与内排废口与所述清洗腔的底部连通。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春生陈克彦卢人辉黄灿明叶丽贞
申请(专利权)人:睿科集团厦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