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迁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46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骨科迁移器,包括固定骨钉、活动骨钉、提拉机构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骨钉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骨钉通过所述提拉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骨钉与所述活动骨钉相平行,并且所述固定骨钉和所述活动骨钉首尾端的朝向相一致,从而提出一种有助于骨骼生个的骨科迁移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迁移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骨科迁移器。
技术介绍
张力-应力法则是俄罗斯医学专家llizarov创立的肢体再生与功能重建的理论,其原理是:生物组织被缓慢牵拉时会产生定的张力,可刺激组织再生和活跃生长,其生长方式如同胎儿组织一样是细胞有丝分裂。人的骨骼和人体的上皮结缔组织一样,具有很大的再生潜力和可塑性。给骨骼一个合适的应力性牵拉,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经就会同步生长。llizarov已经证明在皮质截骨和逐步牵引延伸的过程中,骨和肢体的血管均发生明显的再生。针对上述技术原理,提供一种帮助骨骼生长的骨科迁移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助于骨骼生个的骨科迁移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骨科迁移器,包括固定骨钉、活动骨钉、提拉机构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骨钉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骨钉通过所述提拉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骨钉与所述活动骨钉相平行,并且所述固定骨钉和所述活动骨钉首尾端的朝向相一致。优选的,所述固定骨钉与所述活动骨钉的首端均呈尖锥状;以尖锥状的端头为起点,所述固定骨钉与所述活动骨钉的下半部表面均设有螺纹。优选的,所述固定骨钉为两根,两根所述固定骨钉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所述活动骨钉通过所述提拉机构设于两根所述固定骨钉之间。优选的,所述活动骨钉为两根,两根所述活动骨钉与所述提拉机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提拉机构包括升降旋钮、螺纹杆、锁紧螺母和活动支架;所述螺纹杆穿插于所述固定支架内,通过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固定支架限位固定;所述升降旋钮套设于所述螺纹杆上,所述升降旋钮与所述螺纹杆的接触面上,设有与所述螺纹杆表面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所述活动支架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支架上分别设有直线排布的三个第一通孔;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于中间的所述第一通孔内;两根所述活动骨钉分别插接固定于两端的所述第一通孔内。优选的,所述活动支架上设有与两端的所述第一通孔垂直设置的第二通孔,通过紧定螺钉旋拧于所述第二通孔内,直至所述紧定螺钉的端头抵触于所述活动骨钉表面,实现所述活动骨钉定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直线排布的三个第三通孔、两个第四通孔和旋钮槽;两个所述第四通孔与两端的所述第三通孔分别垂直设置;所述旋钮槽与中间的所述第三通孔相对设置;所述螺纹杆的尾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通过所述锁紧螺母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升降旋钮置于所述旋钮槽内;两根所述固定骨钉分别插设于两端的所述第三通孔内,通过所述紧定螺钉旋拧于所述第四通孔内,直至所述紧定螺钉的端头抵触于所述固定骨钉上,将所述固定骨钉定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之处在于:本技术的骨科迁移器利用张力-应力法则,通过固定骨钉实现固定,提拉组件带动活动骨钉向上缓慢牵拉截骨,激发组织再生潜能,改善下肢供血,使得截骨间隙形成新骨,促进骨骼的生长,达到骨骼再生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骨科迁移器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骨科迁移器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骨科迁移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骨科迁移器,包括固定骨钉1、活动骨钉2、提拉机构3和固定支架4;固定骨钉1通过螺栓与固定支架4固定连接;活动骨钉2通过提拉机构3与固定支架4活动连接;固定骨钉1与活动骨钉2相平行,并且固定骨钉1和活动骨钉2首尾端的朝向相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骨钉1与活动骨钉2的首端均呈尖锥状;以尖锥状的端头为起点,固定骨钉1与活动骨钉2的下半部表面均设有螺纹。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骨钉1为两根,两根固定骨钉1设于固定支架4的两端;活动骨钉2通过提拉机构3设于两根固定骨钉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骨钉2为两根,两根活动骨钉2与提拉机构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提拉机构3包括升降旋钮31、螺纹杆32、锁紧螺母33和活动支架34;螺纹杆32穿插于固定支架4内,通过锁紧螺母33与固定支架4限位固定;升降旋钮31套设于螺纹杆32上,升降旋钮31与螺纹杆32的接触面上,设有与螺纹杆32表面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螺纹杆32的底端与活动支架34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支架34上分别设有直线排布的三个第一通孔6;螺纹杆32固定连接于中间的第一通孔6内;两根活动骨钉2分别插接固定于两端的第一通孔6内。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支架34上设有与两端的第一通孔6垂直设置的第二通孔7,通过紧定螺钉5旋拧于第二通孔7内,直至紧定螺钉5的端头抵触于活动骨钉2表面,实现活动骨钉2定位于第一通孔6内。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4上设有直线排布的三个第三通孔8、两个第四通孔9和旋钮槽10;两个第四通孔9与两端的第三通孔8分别垂直设置;旋钮槽10与中间的第三通孔8相对设置;螺纹杆32的尾端穿过第三通孔8,通过锁紧螺母33固定于固定支架4上,升降旋钮31置于旋钮槽10内;两根固定骨钉分别插设于两端的第三通孔8内,通过紧定螺钉5旋拧于第四通孔9内,直至紧定螺钉5的端头抵触于固定骨钉上,将固定骨钉定位于第三通孔8内。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为:医务人员通过截骨板11在骨骼上截取截骨板11相应大小的截骨,同时保留骨膜等一系列软组织和血供组织的完整;将固定骨钉1的尖锥状的端头与截骨周围完整的骨骼相固定,将活动骨钉2的尖锥状的端头与截骨相固定;固定后,旋动相应的紧定螺钉5将固定骨钉1与固定支架4相定位,将活动骨钉2与活动支架34相定位;之后旋动升降旋钮31,调节螺纹杆32的上下位置,从而通过活动骨钉2提拉截骨缓慢向上位移,使得截骨与原骨骼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隙;提拉截骨至指定位置后,通过锁紧螺母33旋拧于螺纹杆32端头,实现螺纹杆32与固定支架4之间的定位,完成操作;进而激发组织再生潜能,改善下肢供血,使得截骨间隙形成新骨,促进骨骼的生长,达到骨骼再生的目的。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实现思路
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迁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骨钉、活动骨钉、提拉机构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骨钉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骨钉通过所述提拉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骨钉与所述活动骨钉相平行,并且所述固定骨钉和所述活动骨钉首尾端的朝向相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迁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骨钉、活动骨钉、提拉机构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骨钉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骨钉通过所述提拉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活动连接;所述固定骨钉与所述活动骨钉相平行,并且所述固定骨钉和所述活动骨钉首尾端的朝向相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迁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骨钉与所述活动骨钉的首端均呈尖锥状;以尖锥状的端头为起点,所述固定骨钉与所述活动骨钉的下半部表面均设有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迁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骨钉为两根,两根所述固定骨钉设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所述活动骨钉通过所述提拉机构设于两根所述固定骨钉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迁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骨钉为两根,两根所述活动骨钉与所述提拉机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迁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机构包括升降旋钮、螺纹杆、锁紧螺母和活动支架;所述螺纹杆穿插于所述固定支架内,通过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固定支架限位固定;所述升降旋钮套设于所述螺纹杆上,所述升降旋钮与所述螺纹杆的接触面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熙迥
申请(专利权)人:埃客上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