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修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46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表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修脚器。所述全自动修脚器,包括:内部中空的仿脚型柱状体的底托,由双向电机(21)、伸缩杆(22)、支撑柱(23)、支撑板一(24)、支撑板二(25)、圆柱杆(26)、三棱柱(27)组成的修剪底板死皮装置,由伸缩电机(31)、支撑板(32)、修剪固定板(33)、去死皮装置(34)组成的修剪指缝死皮装置,通过在底托(1)内部设置两个电机,其中双向电机(21)控制修剪底板死皮装置将脚底板的死皮清理干净,伸缩电机(31)控制修剪指缝死皮装置将脚指缝的死皮除去,安全高效,速度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修脚器
本技术涉及表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修脚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的身体在承受高强度作业后,往往需要进一步的保养,在人们的生活中,每天作用时间最长的应当属于脚,因此如何对人的脚进行保养和养护是保证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目前市场上的修脚器多采用刀片或砂轮摩擦去除脚表面的死皮或老茧,特别是刀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使用者心里压力大,被修脚的人心里也承受一定的压力,而采用磨砂摩擦打磨脚皮,虽然比较安全,但是使用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因此专利技术一款能够一次性将脚底板和脚指缝之间的死皮去除且不伤害脚的一次性全自动修脚器就十分重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修脚器来解决在进行修脚的同时,还要使人体感觉到舒服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全自动修脚器,包括:底托、修剪底板死皮装置、修剪指缝死皮装置;所述底托为内部中空的仿脚型柱状体;所述上开有矩形凹槽,该矩形凹槽贯穿底托上表面;所述底托上前段开有多个指缝型凹槽,上述指缝型凹槽数量为四个,其对应指缝设置,该指缝型凹槽贯穿底托上表面;所述修剪底板死皮装置包括:双向电机、伸缩杆、支撑柱、支撑板一、支撑板二、圆柱杆、三棱柱;所述双向电机设置在底托内部中空的空间内,且固定在其底板上表面;所述伸缩杆有两个,分别连接在双向电机的两端;所述支撑柱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两个伸缩杆上,且该支撑柱通过矩形凹槽,其上端露出底托上表面;所述支撑板一为矩形薄板,其底面固定在一个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板二为矩形薄板,其底面固定在另一个支撑柱上;所述圆柱杆数量为多个,均匀的固定排布在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上表面;所述三棱柱数量为多个,与圆柱杆间隔排布,固定在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上表面,且三棱柱的上端略微露出圆柱杆形成的平面;所述修剪指缝死皮装置包括:伸缩电机、支撑板、修剪固定板、去死皮装置;所述伸缩电机固定在底托内部中空的空间内,且固定在其底板上表面所述支撑板固定在伸缩电机上,两者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且支撑板位于底托上表面下方;所述修剪固定板数量为四个,通过指缝型凹槽固定在支撑板上表面;所述去死皮装置为矩形杆状结构,数量为多个,均匀固定在修剪固定板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棱柱上端与底托上表面垂直角度为75°-8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棱柱配合圆柱杆形成的去死皮结构可采用圆球状的磨砂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一的长度略小于支撑板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去死皮装置采弧形摩擦结构。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1、在本技术中,通过电机带动去死皮装置,将死皮去除,安全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托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修剪指缝死皮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修剪底板死皮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修剪底板死皮装置撑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托、11---矩形凹槽、12---指缝型凹槽、2---修剪底板死皮装置、21---双向电机、22---伸缩杆、23----支撑柱、24---支撑板一、25---支撑板二、26---圆柱杆、27---三棱柱、3---修剪指缝死皮装置、31---伸缩电机、32---支撑板、33---修剪固定板、34---去死皮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出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修脚器,包括:底托1、修剪底板死皮装置2、修剪指缝死皮装置3;所述底托1为内部中空的仿脚型柱状体;所述上开有矩形凹槽11,该矩形凹槽11贯穿底托1上表面;所述底托1上前段开有多个指缝型凹槽12,上述指缝型凹槽12数量为四个,其对应指缝设置,该指缝型凹槽12贯穿底托1上表面;所述修剪底板死皮装置2包括:双向电机21、伸缩杆22、支撑柱23、支撑板一24、支撑板二25、圆柱杆26、三棱柱27;所述双向电机21设置在底托1内部中空的空间内,且固定在其底板上表面;所述伸缩杆22有两个,分别连接在双向电机21的两端;所述支撑柱23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两个伸缩杆22上,且该支撑柱通过矩形凹槽11,其上端露出底托1上表面;所述支撑板一24为矩形薄板,其底面固定在一个支撑柱23上;所述支撑板二25为矩形薄板,其底面固定在另一个支撑柱23上;所述圆柱杆26数量为多个,均匀的固定排布在支撑板一24和支撑板二25上表面;所述三棱柱27数量为多个,与圆柱杆26间隔排布,固定在支撑板一24和支撑板二25上表面,且三棱柱27的上端略微露出圆柱杆26形成的平面;所述修剪指缝死皮装置3包括:伸缩电机31、支撑板32、修剪固定板33、去死皮装置34;所述伸缩电机31固定在底托1内部中空的空间内,且固定在其底板上表面所述支撑板32固定在伸缩电机31上,两者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且支撑板32位于底托1上表面下方;所述修剪固定板33数量为四个,通过指缝型凹槽12固定在支撑板32上表面;所述去死皮装置34为矩形杆状结构,数量为多个,均匀固定在修剪固定板33上。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三棱柱27上端与底托1上表面垂直角度为75°-88°,在于脚底板接触时更方便将死皮去除。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三棱柱27配合圆柱杆26形成的去死皮结构可采用圆球状的磨砂结构,安全程度更高。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一24的长度略小于支撑板二25,节约材料。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去死皮装置34采弧形摩擦结构,使用安全效果更好。本技术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在底托1内部设置两个电机,其中双向电机21控制修剪底板死皮装置将脚底板的死皮清理干净,伸缩电机31控制修剪指缝死皮装置将脚指缝的死皮除去,安全高效,速度快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修脚器,包括:底托(1)、修剪底板死皮装置(2)、修剪指缝死皮装置(3);/n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为内部中空的仿脚型柱状体;/n所述底托(1)上开有矩形凹槽(11),该矩形凹槽(11)贯穿底托(1)上表面;/n所述底托(1)上前段开有多个指缝型凹槽(12),上述指缝型凹槽(12)数量为四个,其对应指缝设置,该指缝型凹槽(12)贯穿底托(1)上表面;/n所述修剪底板死皮装置(2)包括:双向电机(21)、伸缩杆(22)、支撑柱(23)、支撑板一(24)、支撑板二(25)、圆柱杆(26)、三棱柱(27);/n所述双向电机(21)设置在底托(1)内部中空的空间内,且固定在其底板上表面;/n所述伸缩杆(22)有两个,分别连接在双向电机(21)的两端;/n所述支撑柱(23)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两个伸缩杆(22)上,且该支撑柱通过矩形凹槽(11),其上端露出底托(1)上表面;/n所述支撑板一(24)为矩形薄板,其底面固定在一个支撑柱(23)上;/n所述支撑板二(25)为矩形薄板,其底面固定在另一个支撑柱(23)上;/n所述圆柱杆(26)数量为多个,均匀的固定排布在支撑板一(24)和支撑板二(25)上表面;/n所述三棱柱(27)数量为多个,与圆柱杆(26)间隔排布,固定在支撑板一(24)和支撑板二(25)上表面,且三棱柱(27)的上端略微露出圆柱杆(26)形成的平面;/n所述修剪指缝死皮装置(3)包括:伸缩电机(31)、支撑板(32)、修剪固定板(33)、去死皮装置(34);/n所述伸缩电机(31)固定在底托(1)内部中空的空间内,且固定在其底板上表面;/n所述支撑板(32)固定在伸缩电机(31)上,两者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且支撑板(32)位于底托(1)上表面下方;/n所述修剪固定板(33)数量为四个,通过指缝型凹槽(12)固定在支撑板(32)上表面;/n所述去死皮装置(34)为矩形杆状结构,数量为多个,均匀固定在修剪固定板(3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修脚器,包括:底托(1)、修剪底板死皮装置(2)、修剪指缝死皮装置(3);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为内部中空的仿脚型柱状体;
所述底托(1)上开有矩形凹槽(11),该矩形凹槽(11)贯穿底托(1)上表面;
所述底托(1)上前段开有多个指缝型凹槽(12),上述指缝型凹槽(12)数量为四个,其对应指缝设置,该指缝型凹槽(12)贯穿底托(1)上表面;
所述修剪底板死皮装置(2)包括:双向电机(21)、伸缩杆(22)、支撑柱(23)、支撑板一(24)、支撑板二(25)、圆柱杆(26)、三棱柱(27);
所述双向电机(21)设置在底托(1)内部中空的空间内,且固定在其底板上表面;
所述伸缩杆(22)有两个,分别连接在双向电机(21)的两端;
所述支撑柱(23)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两个伸缩杆(22)上,且该支撑柱通过矩形凹槽(11),其上端露出底托(1)上表面;
所述支撑板一(24)为矩形薄板,其底面固定在一个支撑柱(23)上;
所述支撑板二(25)为矩形薄板,其底面固定在另一个支撑柱(23)上;
所述圆柱杆(26)数量为多个,均匀的固定排布在支撑板一(24)和支撑板二(25)上表面;
所述三棱柱(27)数量为多个,与圆柱杆(26)间隔排布,固定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斗士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