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同辅专利>正文

组合式置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27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置物架,此组合式置物架包括至少二杆架组件及至少一承载框架,二杆架组件彼此并排设置,每一杆架组件包含一对立杆及跨接在该对立杆之间的至少一横向支架,每一横向支架具有至少一第一组接部及配置在第一组接部两侧的至少一第二组接部;承载框架一侧具有的至少一第一对接部及另一侧具有的至少一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彼此错位设置,第一对接部组接于其中一个横向支架的第一组接部,第二对接部组接于另一横向支架的第二组接部。如此,以达到组合式置物架具有节省成本、模块化扩充及组装便利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置物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节省成本、模块化扩充及组装便利的置物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组合式置物架。
技术介绍
住家、商店、仓库等场所存放物品都需要用到置物架,所以置物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且随着现代装潢设计追求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与客制化(Customization),置物架更需要具备可自行组装及增减层数等扩充功能。然而,目前市面上可自行组装的置物架,大多必须配合一些螺栓的锁固才能达成定位,导致安装、拆卸上耗时费力,造成使用者感到不便及欠缺效率;另外,传统置物架需要扩充层数时,多采用上、下方向增减,而无法左、右方向增减,使扩充能力缺乏变化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技术设计人改良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杆架组件,彼此并排设置,每一该杆架组件包含一对立杆及跨接在该对立杆之间的至少一横向支架,每一该横向支架具有至少一第一组接部及第一组接部至少一第二组接部;以及至少一承载框架,一侧具有的至少一第一对接部及另一侧具有的至少一第二对接部,该第一对接部与该第二对接部彼此错位设置,该第一对接部组接于其中一个该横向支架的该第一组接部,该第二对接部组接于另一该横向支架的该第二组接部。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中:第一组接部的数量为一,第二组接部的数量为二,二第二组接部配置在该第一组接部的两侧,该第一组接部为自该横向支架上向上弯折的一第一倒U字形段,该二第二组接部为自该横向支架上向上弯折的二第二倒U字形段。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中:第一对接部的数量为一,第二对接部的数量为二,该第一对接部为自该承载框架上向外弯折的一第一外凸段,二第二对接部为自该承载框架上向外弯折的二第二外凸段,该第一外凸段套设于其中一个该横向支架的该第一倒U字形段,该二第二外凸段套设于另一该横向支架的该二第二倒U字形段。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中:该承载框架在该第一外凸段两侧形成有可供该二第二外凸段嵌设其中的二第一凹陷段,该承载框架在该二第二外凸段之间形成有可供该第一外凸段嵌设其中的一第二凹陷段。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中:每一该杆架组件包含一U型杆,各该对立杆形成在各该U型杆的两端。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中:还包括至少一置物篮,该承载框架以焊接方式或锁固方式固定于该置物篮的下方。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中:该置物篮具有设置在该承载框架上方且与该承载框架之间形成有一高度差的一环形框,该环形框抵靠于二该对立杆。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中:该环形框弯折有四内凹段,该四内凹段分别紧迫贴接于二该对立杆。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中:还包括至少一置物箱,该承载框架以焊接方式或锁固方式固定于该置物箱的下方。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中:杆架组件的数量为三,三杆架组件彼此左、右并排设置,承载框架的数量为二以上,其中一个该承载框架的该第一外凸段套设于位置在中间的该横向支架的该第一倒U字形段,该二第二外凸段套设于位置在其中一个外侧的该二第二倒U字形段,另一该承载框架的该二第二外凸段套设于位置在中间的该横向支架的该二第二倒U字形段,该第一外凸段套设于位置在另一外侧的该第一倒U字形段。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中:杆架组件的数量为四,四杆架组件彼此上、下、左、右并排设置,位置在上方的该对立杆可组卸地套接在位置在下方的该对立杆上。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中:位置在上方的每一该立杆的底端具有一套管,位置在下方的每一该立杆的顶端具有一穿管,各该套管可组卸地套接于各该穿管。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中:承载框架的数量为复数,复数承载框架彼此上、下并排设置。本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一种组合式置物架,利用承载框架一侧的第一对接部组接于其中一个横向支架的第一组接部,及另一侧的第二对接部组接于另一横向支架的第二组接部,且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彼此错位设置,使组合式置物架的组装无须锁固定位,以达到组合式置物架具有节省成本、模块化扩充及组装便利的优点。基于上述,四杆架组件能够上、下组接从而调整组合式置物架的高度,进而提升组合式置物架的扩充变化性。基于上述,三杆架组件能够左、右组接从而调整组合式置物架的宽度,且数个杆架组件能通过承载框架左、右串接一起,使增加宽度的组合式置物架具有增加扩充变化性、加强结构强度及节省组装元件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合式置物架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组合式置物架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组合式置物架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组合式置物架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组合式置物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6是本技术组合式置物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组合式置物架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本技术组合式置物架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组合图。图9是本技术组合式置物架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10是本技术组合式置物架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1是本技术组合式置物架第四实施例的局部立体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组合式置物架;1-杆架组件;11-立杆;111-套管;112-穿管;12-横向支架;121-第一倒U字形段;122-第二倒U字形段;13-U型杆;14-第一组接部;15-第二组接部;2-承载框架;201-第一对接部;202-第二对接部;21-第一外凸段;22-第二外凸段;23-第一凹陷段;24-第二凹陷段;3-置物篮;31-环形框;311-内凹段;4-置物箱;s-高度差。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系提供一种组合式置物架的第一实施例,此组合式置物架10主要包括二或复数杆架组件1及一或复数承载框架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杆架组件1的数量为二,二杆架组件1彼此并排设置,每一杆架组件1包含一对立杆11及跨接在该对立杆11之间的一或复数横向支架12,每一横向支架12具有一或复数第一组接部14及一或复数第二组接部15。详细说明如下,本实施例的第一组接部14的数量为一,第二组接部15的数量为二,二第二组接部15配置在第一组接部121的两侧,第一组接部14为自横向支架12上向上弯折的一第一倒U字形段121,二第二组接部15为自横向支架12上向上弯折的二第二倒U字形段122。另外,每一杆架组件1包含一U型杆13,各对立杆11形成在各U型杆13的两端。其中,本实施例的每一横向支架12的两端以焊接方式固定于各对立杆11,但不以此为限制,每一横向支架12的两端可以焊接或套接等其他方式固定于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二杆架组件,彼此并排设置,每一该杆架组件包含一对立杆及跨接在该对立杆之间的至少一横向支架,每一该横向支架具有至少一第一组接部及第一组接部至少一第二组接部;以及/n至少一承载框架,一侧具有的至少一第一对接部及另一侧具有的至少一第二对接部,该第一对接部与该第二对接部彼此错位设置,该第一对接部组接于其中一个该横向支架的该第一组接部,该第二对接部组接于另一该横向支架的该第二组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二杆架组件,彼此并排设置,每一该杆架组件包含一对立杆及跨接在该对立杆之间的至少一横向支架,每一该横向支架具有至少一第一组接部及第一组接部至少一第二组接部;以及
至少一承载框架,一侧具有的至少一第一对接部及另一侧具有的至少一第二对接部,该第一对接部与该第二对接部彼此错位设置,该第一对接部组接于其中一个该横向支架的该第一组接部,该第二对接部组接于另一该横向支架的该第二组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特征在于:第一组接部的数量为一,第二组接部的数量为二,二第二组接部配置在该第一组接部的两侧,该第一组接部为自该横向支架上向上弯折的一第一倒U字形段,该二第二组接部为自该横向支架上向上弯折的二第二倒U字形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对接部的数量为一,第二对接部的数量为二,该第一对接部为自该承载框架上向外弯折的一第一外凸段,二第二对接部为自该承载框架上向外弯折的二第二外凸段,该第一外凸段套设于其中一个该横向支架的该第一倒U字形段,该二第二外凸段套设于另一该横向支架的该二第二倒U字形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框架在该第一外凸段两侧形成有可供该二第二外凸段嵌设其中的二第一凹陷段,该承载框架在该二第二外凸段之间形成有可供该第一外凸段嵌设其中的一第二凹陷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杆架组件包含一U型杆,各该对立杆形成在各该U型杆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合式置物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同辅
申请(专利权)人:陈同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