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置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18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物品放置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置物架,包括至少一层置物板,置物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墙面连接件,第一墙面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上,所述置物板远离第一墙面连接件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底端放置在地面上的用于支撑置物板的支撑柱。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置物架安装过程中不能调整的问题,使得在在安装过程中置物板与墙面连接件可相对滑动,用户可以自行调整置物板的位置,并且通过置物板一面与墙连接的设置减少了支撑柱的使用量,从而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置物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品放置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置物架。
技术介绍
置物架是使用十分广泛的用于保存物品的装置,其具有在安装好用于放置物品时非常便利、物品可分类放置、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等优点,利用置物架放置物品可以很好地保持物品的整洁。置物架在家庭、办公室、生产车间等场所都很受欢迎。目前,置物架通常是将置物板安装在支撑柱上,再将整个置物架移动到适合的位置处,不能满足用户在安装期间调整置物架的要求,另外安装置物架使用的支撑柱的数量较多,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可调节置物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置物架安装中不能调整且安装成本较高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包括至少一层置物板,置物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墙面连接件,第一墙面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上,所述置物板远离第一墙面连接件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底端放置在地面上的的用于支撑置物板的支撑柱。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使用前,将若干个第一墙面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墙板上,若干第一墙面连接件在同一水平线上,再将置物板的侧板与第一墙面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使用状态下置物板与第一墙面连接件可相对滑动,然后用户可以自行调整置物板的位置,调整完位置后,再在置物板远离第一墙面连接件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用于稳定置物板的底端放置在底面上的支撑柱。本方案的有益效果:置物板与第一墙面连接件连接后,用户能自行调整置物板在墙上的位置,相比现有的置物架,本置物架使用更加灵活,且本置物架一面与第一墙板连接而节省了支撑柱的用量,节约了成本。进一步,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置物板的两角。进一步,所述置物板包括网板和边框,所述第一墙面连接件具有供置物板边框插入的卡槽,且支撑板可相对第一墙面连接件滑动。卡槽结构实现了置物板与墙面连接件的相对滑动,且操作方便。进一步,所述置物板包括网板和边框,所述第一墙面连接件具有斜部,在使用状态下,所述斜部与墙板之间形成供置物板侧边插入的空隙,且支撑板可相对第一墙面连接件滑动。通过墙面连接件与墙板之间形成的空隙来卡合置物板,节约了成本。进一步,所述支撑柱侧壁上设有朝向支撑柱内部的凹板,所述凹板与支撑柱的内壁之间形成夹持通道,所述置物板上开设有从连通支撑柱内部和外部的进入口,所述进入口与夹持通道连通。夹持通道与置物板的侧面平行,用于防止凸板从夹持通道内脱落。进一步,所述置物板和支撑柱之间设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包括一个侧面与置物板侧面焊接的底板,底板的另一侧面上设有远离置物板的凸板,凸板与底板的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所述凸板通过支撑柱的进入口卡接在支撑柱的夹持通道内。由于凸板与底板之间的空隙需要卡入支撑柱的夹持通道,因此倾斜角的角度较小,具体为使凸板与底板之间的空隙小于或者等于支撑柱壁面的厚度。进一步,所述夹持通道的数量为多个,且平均分布在支撑柱的两侧。进一步,所述墙面连接件上开设有用于防止置物板相对墙面连接件滑动的定位孔。一种组合式置物架,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可调节置物架,每个可调节置物架一侧或两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架板,架板的一侧或两侧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架板靠近墙的一面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墙面连接件,第二墙面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上。进一步,所述支撑柱与架板之间设有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包括一个侧面与架板侧面焊接的底板,底板的另一侧面上设有远离架板的凸板,凸板与底板的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所述凸板通过支撑柱的进入口卡接在支撑柱的夹持通道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置物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置物架中置物板与第一墙面连接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置物架第一种第一墙面连接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置物架第二种第一墙面连接件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置物架第三种第一墙面连接件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置物架置物板、第一固定件和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置物架第一固定件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置物架支撑柱的立体图;图9为图8的仰视图;图10为图9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置物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置物架中架板与支撑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墙面连接件1、卡槽11、斜部12、定位孔13、置物板2、支撑柱3、凹板31、夹持通道32、进入口33、墙4、第一固定件5、底板51、凸板52、架板6、第二墙面连接件7、第二固定件8、地面9。实施例一基本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可调节置物架,包括多个第一墙面连接件1、置物板2和支撑柱3,本实施例一中包括六个第一墙面连接件1、三个置物板2和两个支撑柱3,六个第一墙面连接件1呈三行两列地通过螺钉固定在墙4上,每个置物板2的侧边与两个在一行上的第一墙面连接件1卡合连接,三个置物板2平行设置,置物板2远离第一墙面连接件1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底端放置在底面9上的用于支撑置物板2的支撑柱3,两个支撑柱3分别位于置物板2的两角,支撑柱3的设置增加了置物板2的稳定性,每个支撑柱3与三个的置物板2的同一侧边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撑柱3和置物板2的第一固定件5,置物板包括网板和边框。所述第一墙面连接件1上设置有用于卡合置物板2边框的卡槽11或者斜部12,如图3和图4所示的第一种和第二种第一墙面连接件1,其顶部具有供置物板2的边框插入的卡槽11,从而实现第一墙面连接件1与置物板2的卡合连接,且置物板2的边框插入卡槽11后置物板2可相对第一墙面连接件1滑动;如图5所示的第三种第一墙面连接件1,在使用状态下,其斜部12与墙4之间形成供置物板2侧边插入的空隙,从而实现第一墙面连接件1与置物板2的卡合连接,且置物板2的边框插入空隙后置物板2可相对第一墙面连接件1滑动。所述第一墙面连接件1上还开设有用于防止置物板2相对第一墙面连接件1滑动的定位孔13,通过螺钉穿过网板的网洞和第一墙面连接件1的定位孔13来实现置物板2和第一墙面连接件1的相对固定。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固定件5包括横截面为L型的底板51,横截面为L型的设置方便了与支撑柱3的侧边贴合,底板51的一个外侧面与置物板2焊接,底板51的两个内侧面上均设有远离置物板2的凸板52,凸板52与底板51的所在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支撑柱3侧壁对应第一固定件5的位置上设有朝向支撑柱3内部的凹板31,凹板31与支撑柱3的内壁之间形成夹持第一固定件5凸板52的夹持通道32,支撑柱3上还开设有供第一固定件5凸板52穿过的进入口33,进入口33与夹持通道32连通。由于凸板52与底板51之间的空隙需要卡入支撑柱3的夹持通道32内,因此倾斜角的角度较小,具体为使凸板52与底板51之间的空隙小于或者等于支撑柱3壁面的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层置物板,置物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墙面连接件,第一墙面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上,所述置物板远离第一墙面连接件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底端放置在地面上的的用于支撑置物板的支撑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层置物板,置物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墙面连接件,第一墙面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墙上,所述置物板远离第一墙面连接件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有底端放置在地面上的的用于支撑置物板的支撑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置物板的两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包括网板和边框,所述第一墙面连接件具有供置物板边框插入的卡槽,且支撑板可相对第一墙面连接件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包括网板和边框,所述第一墙面连接件具有斜部,在使用状态下,所述斜部与墙板之间形成供置物板侧边插入的空隙,且支撑板可相对第一墙面连接件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侧壁上设有朝向支撑柱内部的凹板,所述凹板与支撑柱的内壁之间形成夹持通道,所述置物板上开设有从连通支撑柱内部和外部的进入口,所述进入口与夹持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置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乐宏李方圆魏巍关洪臣
申请(专利权)人: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