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患者运输转移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22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化患者运输转移床,包括床体和患者固定部件,所述患者固定部件用于放置患者,所述床体包括床面,所述床面位于三维移动平台上,床面设有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用于转移患者固定部件,所述三维移动平台底部设有滚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患者的转移,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一个人即可完成对患者的转移操作;减少对患者的不恰当搬运造成的损伤以及减少弯腰搬运对医护人员的腰椎损伤;智能化身份识别并在导航模块协助下定向运输患者到指定的楼层和床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患者运输转移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患者运输转移床。
技术介绍
在临床中,常需要对患者进行转运,比如:救护车送过来昏迷的患者,从一个运输车转移到医院的病床上;外伤或瘫痪的患者从病床上转移到CT、核磁共振等检查的设备上平躺;病房病人转移到手术室手术床上;手术结束后患者转移回病房或监护室病床上。现阶段患者转移采用最原始的人工搬运的方式,人工搬运的缺点如下:1、需要人力大,需要的人多,劳动强度大。2、很多患者需要轴线搬运,不恰当的搬运会给患者造成二次损伤;但人力搬运的时候,往往很难完全保持轴线,存在搬运加重患者损伤的风险。3、人力搬运容易对患者皮肤造成损伤。4、对肥胖超重的患者搬运则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智能化患者运输转移床,能够实现患者的转移,降低劳动强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智能化患者运输转移床,包括床体和患者固定部件,所述患者固定部件用于放置患者,所述床体包括床面,所述床面位于三维移动平台上,床面设有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用于转移患者固定部件,所述三维移动平台底部设有滚轮。优选的,所述患者固定部件包括底板和两侧的挡板,所述底板包括两块梳状板,所述挡板的底部设有供梳状板穿过的槽孔,两块梳状板的梳齿交错排列。进一步的,所述三维移动平台与床面之间设有倾斜机构。三维移动平台包括横向移动、纵向移动和升降。作为一种优选的,所述转移机构包括可伸缩导轨,所述可伸缩导轨安装在床面的端面,所述患者固定部件的底部设有与可伸缩导轨适配的凹槽。优选的,所述滚轮为电动滚轮,所述可伸缩导轨为电动伸缩,所述床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滚轮、可伸缩导轨均受控于控制器。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包括用于操控电动滚轮、可伸缩导轨、倾斜机构的操作按钮。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所述转移机构包括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用于抓取患者固定部件的抓手。优选的,所述滚轮为电动滚轮,所述床体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滚轮、机械臂均受控于控制器。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包括用于操控电动滚轮、机械臂、倾斜机构的操作按钮。进一步的,还包括远控终端,所述远控终端与控制器无线连接智能化身份信息识别模块,可智能化识别患者身份条形码、二维码、身份芯片等身份识别装置,并通过导航模块定向运输患者到指定的楼层和床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节约人力成本,一个人即可完成对患者的转移操作;2、减少弯腰搬运对医护人员的腰椎损伤;3、真正做到轴线搬运,让患者身体处在直线上,不会对外伤患者造成二次损伤;4、减少对患者手工搬运造成的皮肤损伤,抓捏等;5、可以智能化的实现导轨的高低调节和倾斜调节;6、合拢插片式设计的转移筐,尽量减少了对患者的翻动;7、有导轨设计和机械臂设计2种方式,可以根据情况多种选择;8、智能化设计,可智能化识别患者身份条形码或二维码或身份芯片等身份识别装置,并通过导航模块定向运输患者到指定的楼层和床位。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床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患者固定部件的俯视图。图3为患者固定部件的侧视图。图4为实施例2床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气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床体和患者固定部件,患者固定部件用于放置患者,床体包括床面11,床面11位于三维移动平台12上,床面11设有转移机构,转移机构用于转移患者固定部件,三维移动平台12底部设有滚轮13。患者固定部件包括底板和两侧的挡板21,底板包括两块梳状板22,挡板21的底部设有供梳状板穿过的槽孔,两块梳状板22的梳齿23交错排列。三维移动平台与床面之间设有倾斜机构。转移机构包括可伸缩导轨15,可伸缩导轨15安装在床面11的端面,患者固定部件的底部设有与可伸缩导轨15适配的凹槽。滚轮13为电动滚轮,可伸缩导轨15为电动伸缩,床面11安装有控制器14,滚轮13、可伸缩导轨15均受控于控制器14。如图5所示,还包括远控终端,远控终端与控制器无线连接,控制器包括控制模块、显示面板、操作面板、定位导航模块、驱动模块和读卡器,远控终端具有条形码和二维码识别功能,远控终端可采用智能手机。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通过远控终端读取带有患者身份的识别码,识别码为条形码或二维码,或者通过读卡器读取带有患者身份的身份芯片,将梳状板从患者两侧插入汇合,使患者装入患者固定部件;移动床体靠近患者固定部件,伸出可伸缩导轨,调节床面的位置和高度,将可伸缩导轨插入患者固定部件底部的凹槽,上移床面,将装有患者的患者固定部件抬起,然后倾斜导轨,使患者固定部件滑动至床体上,再抽出梳状板,将患者转移至床面,并通过导航模块定向运输患者到指定的楼层和床位。逆向操作即可将患者从床面转移到目的地。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转移机构采用机械臂16替代可伸缩导轨15,机械臂16包括用于抓取患者固定部件的抓手,控制器14用于控制机械臂。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赘述。本实施例使用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机械臂抓取患者固定部件的方式移动患者,并通过导航模块定向运输患者到指定的楼层和床位。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化患者运输转移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患者固定部件患者固定部件,所述患者固定部件患者固定部件用于放置患者,所述床体包括床面,所述床面位于三维移动平台上,床体设有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用于转移患者固定部件,所述三维移动平台底部设有滚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化患者运输转移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患者固定部件患者固定部件,所述患者固定部件患者固定部件用于放置患者,所述床体包括床面,所述床面位于三维移动平台上,床体设有转移机构,所述转移机构用于转移患者固定部件,所述三维移动平台底部设有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患者运输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固定部件患者固定部件包括底板和两侧的挡板,所述底板包括两块梳状板,所述挡板的底部设有供梳状板穿过的槽孔,两块梳状板的梳齿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患者运输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移动平台与床面之间设有倾斜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患者运输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机构包括可伸缩导轨,所述可伸缩导轨安装在床面的端面,所述患者固定部件的底部设有与可伸缩导轨适配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化患者运输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刘浩洪瑛丁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