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20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推车,其包括床面架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床架主体的下方,且所述支撑机构上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床面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调节床架、第一承载床架、第二承载床架和第二调节床架,所述第一调节床架经第一折叠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床架经第二折叠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二承载床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床架与第二承载床架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推车的第二调节床架采用气动弹簧推起折叠,推起角度可随意调节,舒适性大大增加;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推车的中间折叠能够方便收起,折叠后的体积小,能够方便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推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推车,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推车,属于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折叠转运床主要用于转移运送行动不便的人,由于其可折叠收放,使用方便又占用空间少,因此被广泛应用。现有的折叠转运床存在结构繁琐、需要设置横档以及横档支撑腿、造价高且稳固性差、由于背部支撑腿和腿部支撑腿分别设置在背部床面架和腿部床面架外端部的两侧,背部床面架的重心至背部支撑腿的距离以及腿部床面架的重心至腿部支撑腿的距离很大,从而导致折叠时所需克服的由重力引起的阻力较大、折叠非常费力等问题。CN203724351U中公开了一种折叠转运医用床。其背部支撑腿位于背部床面架中间部位的两侧,腿部支撑腿位于腿部床面架中间部位的两侧,背部床面架与腿部床面架拼合处的两侧端部相互接触抵靠形成摩擦支撑面;每侧的背部支撑腿与该侧的腿部床面架之间均铰接有第一支撑连杆,每侧的腿部支撑腿与该侧的背部床面架之间均铰接有第二支撑连杆,每侧的第一支撑连杆与第二支撑连杆铰连接于该侧摩擦支撑面的正下方的支撑铰接轴处;背部床面架与腿部床面架之间设置有防止拼合处的背部床面架和腿部床面架向上翘起的锁紧装置;打开锁紧装置能使背部床面架和腿部床面架折叠于竖直位置,然后再锁上锁紧装置能使两者保持在竖直折叠位置处。该技术虽然解决了不能折叠的问题,然而同样存在一些问题:(1)只有背部和腿部两块床板,只有竖直折叠一种方式,功能单一;(2)折叠后,护栏不可收,占用空间同样比较大;(3)没有办法在运输患者的过程中进入一些相对狭小的环境如(居民楼电梯),即不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床板前后占地面积。<br>CN104644349B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折叠转运床,包括背部床板组件、腿部床板组件和中床板。背部床板组件包括背部床板一、背部床板二、背部床板托架以及让背部床板一和背部床板二抬升的背部升降装置。腿部床板组件包括腿部床板一、腿部床板二、腿部床板托架以及让腿部床板一和腿部床板二抬升的腿部升降装置。两条背部床腿内侧项部分别设有一个短销,两条腿部部床腿内侧项部分别设有一个短销。背部床板组件和腿部床板组件分别铰接在中床板的两侧。该专利技术虽然功能多,但忽视了折叠平车设计的初衷——简便易用性,多功能的设计反而导致其架构繁琐、工艺复杂、造价较高,实用性差,不易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推车,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前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推车,其包括床面架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床面架的下方,且所述支撑机构上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床面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调节床架、第一承载床架、第二承载床架和第二调节床架,所述第一调节床架经第一折叠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床架经第二折叠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二承载床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床架与第二承载床架铰接;所述第一调节床架、第一承载床架、第二承载床架和第二调节床架能够被固定于同一水平面内而使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调节床架能够由所述第一折叠旋转机构处沿第一方向翻折而使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调节床架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之间呈大于0°小于180°的夹角;所述第二调节床架能够由铰接轴处沿第一方向翻折而使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当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调节床架位于所述第二承载床架上方且与所述第二承载床架之间呈大于0°小于等于90°的夹角;所述第一承载床架和第二承载床架能够由第二折叠旋转机构处沿第二方向对折而使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收纳状态,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第一承载床架和第二承载床架之间呈大于等于0°且小于180°的夹角;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叠旋转机构为单向棘轮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单向棘轮机构包括间隔固定设置在第一调节床架上的两个以上的单向棘轮以及活动设置在床面架上的棘爪,以及,在相邻两个单向棘轮之间还活动设置有限位挡片,所述单向棘轮和限位挡片的外周缘部均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连续曲面,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凸齿结构,在所述第一调节床架沿第一方向翻折过程中,所述棘爪能够与所述棘轮和限位挡片的凸齿结构嵌合。进一步的,所述两个以上的单向棘轮与限位挡片同轴设置在第一轴体上,并能够以所述第一轴体为轴转动;以及,在所述相邻两个单向棘轮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轴体,所述限位挡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体上,且所述单向棘轮上还设置有限位孔或限位槽,所述第二轴体的两端设置在所述限位孔或限位槽中,并能够沿所述限位孔或限位槽运动。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挡片的直径大于所述单向棘轮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或限位槽为弧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棘爪经与所述床面架铰接;并且,所述棘爪还与一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棘爪始终与所述限位挡片相抵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床架还与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并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使下沿第一方向翻折。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动弹簧机构,所述气动弹簧机构固定设置在第二承载床架上,所述气动弹簧机构的运动部件与所述第二调节床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折叠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折叠旋转件和第二折叠旋转件,所述第一折叠旋转件和第二折叠旋转件中的一者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固定连接,另一者与第二承载床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旋转件和第二折叠旋转件之间经折叠旋转轴连接,且所述第一折叠旋转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折叠旋转件相对应设置的限位槽,至少所述第二折叠旋转件的局部能够嵌入所述限位槽中,进而使所述第一折叠旋转件和第二折叠旋转件仅能够沿第二方向旋转折叠。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和第二承载床架铰接,且所述支撑机构上还设置有锁扣机构,该锁扣结构能够与智能锁具配合使用而实现该可折叠推车共享使用和扫码借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床架和第二承载床架的两侧还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第二承载床架活动连接,且当所述护栏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护栏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第二承载床架所在平面之间呈大于0°且小于270°的夹角;优选为90°,即所述护栏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第二承载床架所在平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床架和/或第二承载床架上还设置有输液架。进一步的,所述可折叠推车上还设置有通讯机构以及其他用于急救的医疗设备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包括: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推车,结构简单,且具有多种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可以适用于多种场景下实用;其中位于两端的调节床架能够向上折叠,进而在不影响可折叠推车使用的同时缩短了可折叠推车的长度,进而使其适应不同体积的空间环境(如居民楼电梯等);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推车中的单向棘轮机构能够提供多档位折叠角度,进而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进行调节;3)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床面架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床面架的下方,且所述支撑机构上设置有万向轮;/n所述床面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调节床架、第一承载床架、第二承载床架和第二调节床架,所述第一调节床架经第一折叠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床架经第二折叠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二承载床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床架与第二承载床架铰接;/n所述第一调节床架、第一承载床架、第二承载床架和第二调节床架能够被固定于同一水平面内而使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n所述第一调节床架能够由所述第一折叠旋转机构处沿第一方向翻折而使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调节床架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之间呈大于0°小于180°的夹角;/n所述第二调节床架能够由铰接轴处沿第一方向翻折而使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当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调节床架位于所述第二承载床架上方且与所述第二承载床架之间呈大于0°小于90°的夹角;/n所述第一承载床架和第二承载床架能够由第二折叠旋转机构处沿第二方向对折而使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收纳状态,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第一承载床架和第二承载床架之间呈大于等于0°且小于180°的夹角;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床面架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所述床面架的下方,且所述支撑机构上设置有万向轮;
所述床面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调节床架、第一承载床架、第二承载床架和第二调节床架,所述第一调节床架经第一折叠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床架经第二折叠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二承载床架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床架与第二承载床架铰接;
所述第一调节床架、第一承载床架、第二承载床架和第二调节床架能够被固定于同一水平面内而使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所述第一调节床架能够由所述第一折叠旋转机构处沿第一方向翻折而使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调节床架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承载床架之间呈大于0°小于180°的夹角;
所述第二调节床架能够由铰接轴处沿第一方向翻折而使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当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二调节床架位于所述第二承载床架上方且与所述第二承载床架之间呈大于0°小于90°的夹角;
所述第一承载床架和第二承载床架能够由第二折叠旋转机构处沿第二方向对折而使所述可折叠推车处于收纳状态,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第一承载床架和第二承载床架之间呈大于等于0°且小于180°的夹角;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旋转机构为单向棘轮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棘轮机构包括间隔固定设置在第一调节床架上的两个以上的单向棘轮以及活动设置在床面架上的棘爪,以及,在相邻两个单向棘轮之间还活动设置有限位挡片,所述单向棘轮和限位挡片的外周缘部均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连续曲面,所述第二区域具有凸齿结构,在所述第一调节床架沿第一方向翻折过程中,所述棘爪能够与所述棘轮和限位挡片的凸齿结构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的单向棘轮与限位挡片同轴设置在第一轴体上,并能够以所述第一轴体为轴转动;以及,在所述相邻两个单向棘轮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轴体,所述限位挡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体上,且所述单向棘轮上还设置有限位孔或限位槽,所述第二轴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千里成庆华贺金明杨洪波陈全凤郝雨晨黄淇轩江俪川
申请(专利权)人:互邦老宝贝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上海互邦智能康复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