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缺血再灌注损伤指的是缺血后的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七氟烷抑制炎性反应的效应及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效应已在心肌、大脑、肾脏、肝脏等得到证实,其内源性器官保护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有的七氟烷在缺血再灌注中的处理中,通常为事先在器官中通入七氟烷气体对其进行预处理,处理过后再对需要移植的器官通入血液进行再灌注,但这种方法会造成气管一段时间内的血液供应量不足,形成无法避免的再灌注损伤,同时现有的通入七氟烷的过程全部依赖器官的自然吸收,吸收效果差。因此,设计避免再灌注损伤和吸收效果强的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及使用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及使用方法,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包括七氟烷储存罐(7),其特征在于:所述七氟烷储存罐(7)的出口端贯通连接有鼓气泵(71),所述鼓气泵(71)的一端贯通连接有气血混合装置(2),还包括进血口(11)和出血口(12),所述进血口(11)与气血混合装置(2)贯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包括七氟烷储存罐(7),其特征在于:所述七氟烷储存罐(7)的出口端贯通连接有鼓气泵(71),所述鼓气泵(71)的一端贯通连接有气血混合装置(2),还包括进血口(11)和出血口(12),所述进血口(11)与气血混合装置(2)贯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血混合装置(2)的一端贯通连接有器官托盘(5),所述七氟烷储存罐(7)的底部开设有入口端,且入口端贯通连接有气血分离装置(3),所述气血分离装置(3)的一端与出血口(12)贯通连接,所述气血分离装置(3)的一端与器官托盘(5)贯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血分离装置(3)与器官托盘(5)之间连接有第二阀门(62),所述气血混合装置(2)与器官托盘(5)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61),所述器官托盘(5)的两端设置有吸收促进装置(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促进装置(4)包括活塞缸一(41)和活塞缸二(42),所述活塞缸一(41)的一端贯通连接有泵液壳一(43),所述活塞缸二(42)的一端贯通连接有泵液壳二(44),所述泵液壳一(43)与泵液壳二(44)之间连接有折叠压缩体(45),所述折叠压缩体(45)的内部填充有非牛顿流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液壳一(43)和泵液壳二(44)的内部均设置有叶轮(431),所述叶轮(431)为两个相互接触咬合的椭圆体,且椭圆体与泵液壳一(43)和泵液壳二(44)的内壁相互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血混合装置(2)包括主气管(24),所述主气管(24)的一端连接有支气管(241),所述支气管(241)上均匀分布有气体喷头(242),还包括无混合区(21)、中混合区(22)和高混合区(23),且无混合区(21)、中混合区(22)和高混合区(23)内的气体喷头(242)数量依次增多,所述无混合区(21)、中混合区(22)和高混合区(23)沿着管路的血液流动方向交错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七氟烷缺血再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托盘(5)的内部安装有弹性膜(5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余鹏,余树春,华福洲,魏根,肖凡,邓伟,周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