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蚊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98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灭蚊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壳体、风扇架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风扇架连接,上壳体设置有进蚊腔,下壳体设置有储蚊腔,风扇架内设有用于连通进蚊腔和储蚊腔的安装腔,安装腔处安装有风扇,上壳体上设置有供蚊虫飞入进蚊腔的进风口,下壳体设置有与储蚊腔连通的出风口,进风口、进蚊腔、安装腔、储蚊腔和出风口之间构成完整风路,外壳内还设有诱蚊灯,所述外壳在对应储蚊腔的上端口处设置有若干个弹片,弹片在初始状态下封堵储蚊腔的上端口,弹片受气压作用向储蚊腔内摆动从而打开储蚊腔的上端口。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其具有灭蚊功能,蚊虫不易飞出,灭蚊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蚊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灭蚊设备
,尤其是一种灭蚊灯。
技术介绍
在公共场合或是家里常会有各种蚊虫,蚊虫会影响人的正常休息,也会携带病菌,因此需要灭杀蚊虫。一般的灭蚊灯,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壳体、风扇架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风扇架连接,上壳体设置有进蚊腔,下壳体设置有储蚊腔,风扇架内设有用于连通进蚊腔和储蚊腔的安装腔,安装腔处安装有风扇,上壳体上设置有供蚊虫飞入进蚊腔的进风口,下壳体设置有与储蚊腔连通的出风口,进风口、进蚊腔、安装腔、储蚊腔和出风口之间构成完整风路,外壳内还设有诱蚊灯,风扇工作时,进风口处产生负压,蚊虫飞至进风口处,会被吸入进蚊腔内,再由气流带至储蚊腔处。然而这类灭蚊灯,其在风扇停止工作时,由于储蚊腔的上端口敞开设置,蚊虫会从上壳体的进风口处飞出,灭蚊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灭蚊灯,其具有灭蚊功能,蚊虫不易飞出,灭蚊效果更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灭蚊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壳体、风扇架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风扇架连接,上壳体设置有进蚊腔,下壳体设置有储蚊腔,风扇架内设有用于连通进蚊腔和储蚊腔的安装腔,安装腔处安装有风扇,上壳体上设置有供蚊虫飞入进蚊腔的进风口,下壳体设置有与储蚊腔连通的出风口,进风口、进蚊腔、安装腔、储蚊腔和出风口之间构成完整风路,外壳内还设有诱蚊灯,所述外壳在对应储蚊腔的上端口处设置有若干个弹片,弹片在初始状态下封堵储蚊腔的上端口,弹片受气压作用向储蚊腔内摆动从而打开储蚊腔的上端口。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风扇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因此在本文中不具体介绍,风扇能带动外壳内的空气进行流动,气体可从进风口处进入进蚊腔,然后依次经安装腔、储蚊腔,最后从出风口处流出,各弹片为金属片,弹片可发生弹性变形,该初始状态为风扇未开启状态,弹片封堵储蚊腔的上端口,该封堵并不是指密不透风,也可以是具有较小的间隙,蚊虫不能飞过,当风扇开启工作时,气压会带动弹片向向储蚊腔内摆动变形从而打开储蚊腔的上端口,蚊虫飞至进风口处,会被吸入进蚊腔内,再由气流带至储蚊腔处,蚊虫不能飞出出风口,只要风扇一直工作,蚊虫在气流的带动下一直留在储蚊腔内;当风扇停止工作时,弹片恢复变形,从而封堵储蚊腔的上端口,蚊虫不能飞过,被弹片关在储蚊腔内,直至蚊虫死亡,这样即使风扇停止工作,蚊虫也不会飞出灭蚊灯,诱蚊灯能够吸引并引诱蚊虫接近进风口处,使得灭蚊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外壳在安装腔与储蚊腔之间设置有贴片架,贴片架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导通安装腔和储蚊腔的通道,各弹片对应设置在通道处,弹片包括定位端和活动端,弹片的定位端固定设置在贴片架上,弹片的活动端封堵通道设置,弹片受气压作用向储蚊腔内摆动从而打开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其中弹片的定位端固定设置在贴片架上,该固定方式可以是弹片的定位端直接固定在贴片架上,也可以是弹片间接的固定在贴片架上,弹片的活动端可进行摆动,用于封堵或打开通道,贴片架的设置,便于弹片的安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贴片架上固定设置有贴片,各弹片的定位端一体设置在贴片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贴片被切割后形成各弹片,弹片的定位端与贴片一体连接,弹片的活动端受气压作用可进行摆动,采用整体式结构,便于成型安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贴片成圆锥状设置,贴片的上端直径大于贴片的下端直径,各弹片沿贴片的周向间隔分布于贴片的侧面,弹片的定位端位于弹片的活动端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蚊虫被气流带至贴片的侧面上,蚊虫会顺着贴片的侧面落至弹片处,蚊虫就会被气流从通道处带入储蚊腔内,并且各弹片的位置设计合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贴片成圆盘状设置,各弹片沿贴片的周向间隔分布于贴片,各弹片的定位端靠近贴片的中心处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贴片的形状设计,可减小所需的安装空间,并且各弹片的位置设计合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贴片架成圆锥状设置,贴片架包括上安装板、支撑杆和底板,上安装板和底板通过支撑杆相互连接,上安装板夹设于风扇架和下壳体之间,底板可遮挡贴片的下端设置,上安装板、底板以及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构成通道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贴片架的形状与贴片的形状相适配,便于贴片的安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贴片架成圆盘状设置,所述贴片架包括外圈、内圈和加强筋,外圈与内圈通过加强筋连接,外圈夹设于风扇架和下壳体之间,内圈、外圈以及相邻两个加强筋之间构成通道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贴片架的形状与贴片的形状相适配,便于贴片的安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底板向上延伸有圆锥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底板上设置圆锥凸起,这样蚊虫就无法停留在底板上,蚊虫会顺着圆锥凸起的侧面滑落至贴片的侧面处,蚊虫就会被气流从通道处带入储蚊腔内。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上壳体包括中架和上盖,上盖盖设在中架上并且与中架固定连接,中架与风扇架固定连接,进风口开设在中架的外侧面上,进蚊腔设置在中架内,所述上盖上固定设置有导光套,导光套伸入进蚊腔,诱蚊灯设置在导光套的端部,所述上盖上还设有电路板、电池和按钮开关,电池、风扇、诱蚊灯和按钮开关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上盖上固定设有管子,管子导通上盖和安装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按钮开关包括用于控制风扇运行的灭蚊开关以及用于开启诱蚊灯的灯开关,诱蚊灯开启后可通过导光套将光进行传导,起到更好的诱蚊效果,导线可经管子输送,设置更加合理。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贴片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环形防蚊网,下壳体与贴片架插接配合,下壳体的侧壁围设在环形防蚊网的四周,出风口包括设置在下壳体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以及设置在下壳体底面上的第二出风口。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环形防蚊网的设置,不会让蚊虫从下壳体的第一出风口处飞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设置,可增加空气的流通,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贴片和贴片架的第一种配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贴片和贴片架的第二种配合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为上盖与导光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9为风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中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上盖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12所示,一种灭蚊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壳体1、风扇架2和下壳体3,上壳体1与下壳体2通过风扇架2连接,其中风扇架2可分别与上壳体1与下壳体3分体设置,当然也可以是风扇架2与上壳体1一体设置或是风扇架2与下壳体3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蚊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壳体、风扇架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风扇架连接,上壳体设置有进蚊腔,下壳体设置有储蚊腔,风扇架内设有用于连通进蚊腔和储蚊腔的安装腔,安装腔处安装有风扇,上壳体上设置有供蚊虫飞入进蚊腔的进风口,下壳体设置有与储蚊腔连通的出风口,进风口、进蚊腔、安装腔、储蚊腔和出风口之间构成完整风路,外壳内还设有诱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对应储蚊腔的上端口处设置有若干个弹片,弹片在初始状态下封堵储蚊腔的上端口,弹片受气压作用向储蚊腔内摆动从而打开储蚊腔的上端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蚊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壳体、风扇架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风扇架连接,上壳体设置有进蚊腔,下壳体设置有储蚊腔,风扇架内设有用于连通进蚊腔和储蚊腔的安装腔,安装腔处安装有风扇,上壳体上设置有供蚊虫飞入进蚊腔的进风口,下壳体设置有与储蚊腔连通的出风口,进风口、进蚊腔、安装腔、储蚊腔和出风口之间构成完整风路,外壳内还设有诱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对应储蚊腔的上端口处设置有若干个弹片,弹片在初始状态下封堵储蚊腔的上端口,弹片受气压作用向储蚊腔内摆动从而打开储蚊腔的上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安装腔与储蚊腔之间设置有贴片架,贴片架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导通安装腔和储蚊腔的通道,各弹片对应设置在通道处,弹片包括定位端和活动端,弹片的定位端固定设置在贴片架上,弹片的活动端封堵通道设置,弹片受气压作用向储蚊腔内摆动从而打开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架上固定设置有贴片,各弹片的定位端一体设置在贴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成圆锥状设置,贴片的上端直径大于贴片的下端直径,各弹片沿贴片的周向间隔分布于贴片的侧面,弹片的定位端位于弹片的活动端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成圆盘状设置,各弹片沿贴片的周向间隔分布于贴片,各弹片的定位端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宇林清宝李朝归张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硕而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