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93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7
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包括提升器主体和转轴,转轴通过提升器主体两侧的轴承孔横向穿过提升器主体并与其转动连接,环套上分别开设有数个第二透槽,第二透槽分别与第一透槽位置一一对应且开口形状和大小均相同,挡块朝向中心轴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透槽并与中心轴外周固定连接,旋钮与转轴之间通过弹性阻尼装置进行定位。本强压提升器可以在连接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该新型强压提升器相比传统带有泄压装置的强压提升器降低了漏油风险,工作状态切换更为便利,只需拧动旋钮即可脱开提升臂与转轴的刚性连接,适合作用新式小型强压提升器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
本技术属于强压提升器生产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
技术介绍
强压提升器是牵引拖拉机的常用配件之一,强压提升器大多由拖拉机发动机带动油泵为液压缸打压,利用液压缸推动配套的连杆和转轴,从而带动两侧的提升臂抬起或落下,提升臂用于连接需牵引的农业机械,对于大部分小型强压提升器,不同农机与提升臂连接点的初始高度不同,用户在向提升臂上安装农机时往往需要上下转动提升臂以调整连接点高度,但是由于提升臂的转轴通过连杆结构与液压缸连接,强压提升器需要为液压缸配置专用的泄压装置以便于用户在连接农具时手动调整提升臂的转动角度,液压缸上的泄压装置一方面增加了强压提升器的制造难度和成本,同时在较为恶劣的农田工作环境中泄压装置也存在着堵塞和漏油的风险,对于追求成本低廉、操作便捷、结构可靠的小型强压提升器需要一种能够便于用户连接农具的新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包括提升器主体和转轴,转轴通过提升器主体两侧的轴承孔横向穿过提升器主体并与其转动连接,提升器主体中的动力装置通过铰接座与转轴相连接并驱动转轴转动,其特征为:转轴两侧端面圆心位置分别开设有圆槽,圆槽的环形内壁上分别开设有数个第一透槽,圆槽的槽内端面圆心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中心轴,中心轴朝向圆槽开口处一端分别轴承安装有旋钮,旋钮与转轴对应端面之间具有3~5mm的间隙,旋钮朝向转轴一面固定安装有环套,环套均插入对应圆槽与中心轴形成的环形槽内,环套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圆槽环形内壁滑动配合,转轴外周两侧分别设有提升臂,提升臂靠近转轴一端分别开设有通孔,提升臂分别通过通孔套装于转轴两侧外周上,第一透槽中分别设有挡块,挡块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透槽滑动配合,通孔内壁上分别均匀开设有数个条形槽,挡块朝向通孔内壁一面的凸出部分分别伸入对应的条形槽中并与其接触配合,环套上分别开设有数个第二透槽,第二透槽分别与第一透槽位置一一对应且开口形状和大小均相同,挡块朝向中心轴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透槽并与中心轴外周固定连接,第二透槽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三透槽,旋钮与转轴之间通过弹性阻尼装置进行定位。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所述的挡块伸入条形槽的凸起部分均为倒圆角结构,条形槽同样设计为与挡块凸起部分接触配合的曲面凹槽。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所述的弹簧的弹簧力需大于挡块自身重力的2倍。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所述的弹性阻尼装置包括半球形橡胶凸块,转轴的两侧端面上分别设有半球形橡胶凸块,两侧旋钮与转轴端面的相对面均分别开设有两个半圆槽,半球形橡胶凸块的球面分别凸起于转轴端面表面并与对应的半圆槽内壁接触配合。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所述的环套、挡块、转轴以及提升臂与转轴的连接区域均由型号为35CrMo的钢材制成。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所述的转轴外周两端分别各自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环,每个提升臂的两侧分别各设有一个固定环。本技术的优点是:本强压提升器可以在连接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本装置在图状态下为连接状态,此时用户用手用力转动提升臂,挡块会被压入第一透槽和第二透槽中,弹簧受力压缩,提升臂可以绕转轴中心线进行转动,在用户将提升臂转动到合适的角度时,挡块会在弹簧的推动下重新卡入对应的条形槽中(由于拖拉机的后悬挂具有一定弹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上下按压适量调整强压提升器的本身高度,同侧相邻两个条形槽与转轴中心线的夹角控制在20°左右即可满足提升臂连接点的不同高度要求),此时用户即可将提升臂与农机进行连接固定,在安装完毕后用户需要用手依照图用力逆时针拧动旋钮,旋钮在克服弹性阻尼装置的阻力逆时针转动,此时弹簧会由第二透槽移动到第三透槽中,由于第三透槽的开口仅略大于弹簧的直径,挡块连接有弹簧一面会与环套的外周接触配合,从而将挡块挡住无法向转轴内缩回,此时挡块会通过条形槽将提升臂卡住无法绕转轴转动,本装置切换到工作状态,转轴可以正常带动提升臂和农机完成转动升降动作,此时旋钮也会再次被弹性阻尼装置所住保持当前状态,直到用户再次用力拧动旋钮克服弹性阻尼装置的阻力切换回连接状态为止;该新型强压提升器相比传统带有泄压装置的强压提升器降低了漏油风险,工作状态切换更为便利,只需拧动旋钮即可脱开提升臂与转轴的刚性连接,适合作用新式小型强压提升器进行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Ⅰ区域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的A向视图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如图所示,包括提升器主体1和转轴2,转轴2通过提升器主体1两侧的轴承孔横向穿过提升器主体1并与其转动连接,提升器主体1中的动力装置通过铰接座与转轴2相连接并驱动转轴2转动,提升器主体1采用常见的强压提升器主体结构,利用液压缸通过铰接方式带动转轴2转动,转轴2再带动安装于转轴2两侧的提升臂转动从而将安装于提升臂上的农用机械提起或放下,强压提升器为现有成熟技术,其具体结构和运行原理在此不再赘述,其特征为:转轴2两侧端面圆心位置分别开设有圆槽21,圆槽21的环形内壁上分别开设有数个第一透槽22,第一透槽22均与转轴2外周相通并在圆槽21的环形内壁上均匀分布,圆槽21的槽内端面圆心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中心轴23,中心轴23的一端与圆槽21的槽内端面固定连接,中心轴23的另一端则从圆槽21开口处伸出,中心轴23朝向圆槽21开口处一端分别轴承安装有旋钮3,旋钮3与转轴2对应端面之间具有3~5mm的间隙,旋钮3朝向转轴2一面固定安装有环套31,环套31均插入对应圆槽21与中心轴23形成的环形槽内,环套31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圆槽21环形内壁滑动配合,转轴2外周两侧分别设有提升臂4,提升臂4靠近转轴2一端分别开设有通孔41,提升臂4分别通过通孔41套装于转轴2两侧外周上,通孔41均与转轴2外周滑动配合,第一透槽22中分别设有挡块5,挡块5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透槽22滑动配合,通孔41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包括提升器主体(1)和转轴(2),转轴(2)通过提升器主体(1)两侧的轴承孔横向穿过提升器主体(1)并与其转动连接,提升器主体(1)中的动力装置通过铰接座与转轴(2)相连接并驱动转轴(2)转动,其特征为:转轴(2)两侧端面圆心位置分别开设有圆槽(21),圆槽(21)的环形内壁上分别开设有数个第一透槽(22),圆槽(21)的槽内端面圆心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中心轴(23),中心轴(23)朝向圆槽(21)开口处一端分别轴承安装有旋钮(3),旋钮(3)与转轴(2)对应端面之间具有3~5mm的间隙,旋钮(3)朝向转轴(2)一面固定安装有环套(31),环套(31)均插入对应圆槽(21)与中心轴(23)形成的环形槽内,环套(31)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圆槽(21)环形内壁滑动配合,转轴(2)外周两侧分别设有提升臂(4),提升臂(4)靠近转轴(2)一端分别开设有通孔(41),提升臂(4)分别通过通孔(41)套装于转轴(2)两侧外周上,第一透槽(22)中分别设有挡块(5),挡块(5)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透槽(22)滑动配合,通孔(41)内壁上分别均匀开设有数个条形槽(42),挡块(5)朝向通孔(41)内壁一面的凸出部分分别伸入对应的条形槽(42)中并与其接触配合,环套(31)上分别开设有数个第二透槽(32),第二透槽(32)分别与第一透槽(22)位置一一对应且开口形状和大小均相同,挡块(5)朝向中心轴(23)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51),弹簧(51)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透槽(32)并与中心轴(23)外周固定连接,第二透槽(32)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三透槽(33),旋钮(3)与转轴(2)之间通过弹性阻尼装置进行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拖拉机用强压提升器,包括提升器主体(1)和转轴(2),转轴(2)通过提升器主体(1)两侧的轴承孔横向穿过提升器主体(1)并与其转动连接,提升器主体(1)中的动力装置通过铰接座与转轴(2)相连接并驱动转轴(2)转动,其特征为:转轴(2)两侧端面圆心位置分别开设有圆槽(21),圆槽(21)的环形内壁上分别开设有数个第一透槽(22),圆槽(21)的槽内端面圆心位置分别固定安装有中心轴(23),中心轴(23)朝向圆槽(21)开口处一端分别轴承安装有旋钮(3),旋钮(3)与转轴(2)对应端面之间具有3~5mm的间隙,旋钮(3)朝向转轴(2)一面固定安装有环套(31),环套(31)均插入对应圆槽(21)与中心轴(23)形成的环形槽内,环套(31)的外周分别与对应的圆槽(21)环形内壁滑动配合,转轴(2)外周两侧分别设有提升臂(4),提升臂(4)靠近转轴(2)一端分别开设有通孔(41),提升臂(4)分别通过通孔(41)套装于转轴(2)两侧外周上,第一透槽(22)中分别设有挡块(5),挡块(5)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透槽(22)滑动配合,通孔(41)内壁上分别均匀开设有数个条形槽(42),挡块(5)朝向通孔(41)内壁一面的凸出部分分别伸入对应的条形槽(42)中并与其接触配合,环套(31)上分别开设有数个第二透槽(32),第二透槽(32)分别与第一透槽(22)位置一一对应且开口形状和大小均相同,挡块(5)朝向中心轴(23)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51),弹簧(51)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透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家福李松燕王兆华王松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弘宇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