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框体及电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917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47
电气设备框体(100)具有:主体(3),其设置有凸部(32)和钩引导部(31),该钩引导部(31)在与凸部(32)之间形成对帽型的安装轨道(4)进行配置的安装空间(33);第1钩(1),其一端部(11)能够在凸出至安装空间(33)的凸出位置和埋入至钩引导部(31)的退避位置之间滑动移动;以及第2钩(2),其在凸起(21)凸出至安装空间(33)的锁定位置和不凸出的解锁位置之间能够旋转地设置,凸部(32)具有伸出至安装空间(33)的返回部(321),返回部(321)对约束面(4b、4c)进行约束,主体(3)的背面对约束面(4a、4d)进行约束,配置于凸出位置的第1钩(1)的一端部(11)对约束面(4f)进行约束,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第2钩(2)的凸起(21)对约束面(4e)进行约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气设备框体及电气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定于安装轨道的电气设备框体及电气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气设备中将构成外轮廓的电气设备框体固定于安装轨道而进行设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构造,即,电气设备框体的一对凸部各自具有卡止爪,一方的凸部的卡止爪能够滑动,卡止爪彼此的间隔可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构造在一对凸部彼此之间配置安装轨道,向使卡止爪彼此的间隔变窄的方向使一方的卡止爪滑动而将电气设备框体固定于轨道。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04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构造,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一方的卡止爪后退而卡止爪彼此的间隔变宽,则电气设备框体会从安装轨道脱落。如果增大使卡止爪滑动所需的力,则能够不易使卡止爪后退,但在向安装轨道对电气设备框体进行装卸时需要对卡止爪施加强的力,操作性受损。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防止了从安装轨道的脱落的电气设备框体。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气设备框体,具有:主体,其设置有凸部和钩引导部,该凸部从背面凸出,该钩引导部在与凸部之间形成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对具有凸侧面和凹侧面、在两端设置有凸缘部的帽型的剖面形状的安装轨道进行配置;第1钩,其能够滑动地设置于钩引导部,在一端部凸出至安装空间的凸出位置和一端部埋入至钩引导部的退避位置之间滑动移动;以及第2钩,其具有凸起,在凸起凸出至安装空间的锁定位置和凸起没有凸出至安装空间的解锁位置之间能够旋转地设置。凸部具有伸出至安装空间的返回部。返回部对安装轨道的一方的端部的凸缘部的端面及凸侧面进行约束。主体的背面对安装轨道的一方的端部的凸缘部的凹侧面及安装轨道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凸缘部的凹侧面进行约束。配置于凸出位置的第1钩的一端部,对安装轨道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凸缘部的凸侧面进行约束。配置于锁定位置的第2钩的凸起,对安装轨道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凸缘部的端面进行约束。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具有能够防止从安装轨道的脱落这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的电气设备的斜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的向安装轨道的固定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进行固定的安装轨道的构造的图。图4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向安装轨道上配置前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配置于安装轨道上的状态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的向安装轨道的固定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配置于安装轨道上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固定于安装轨道的状态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的向安装轨道的固定部分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将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配置于安装轨道上的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将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固定于安装轨道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及电气设备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实施方式1.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的电气设备的斜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的向安装轨道的固定部分的剖视图。此外,图1将电气设备框体100和安装轨道4彼此独立地图示出。具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100的电气设备101能够例示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伺服系统控制器、张力控制器、开闭器及断路器,但并不限定于这些。电气设备框体100在主体3的背面具有钩引导部31和凸部32。下面,将钩引导部31和凸部32之间的空间称为安装空间33。电气设备框体100固定于在安装空间33配置的安装轨道4。图3是表示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框体进行固定的安装轨道的构造的图。安装轨道4是具有凸侧面和凹侧面,在两端部设置有凸缘部43的帽型的剖面形状。安装轨道4的一方的端部的凸缘部43具有:作为凹侧面的约束面4a、作为端面的约束面4b和作为凸侧面的约束面4c。安装轨道4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凸缘部43具有:作为凹侧面的约束面4d、作为端面的约束面4e和作为凸侧面的约束面4f。安装轨道4能够例示出被称为DIN轨道的依照德国工业标准(DeutscheIndustrieNormenausschuss)的轨道,但并不限定于DIN轨道。安装轨道4在冠部40形成有长孔41,安装轨道4由穿过长孔41的轨道安装螺钉42设置于设置部位。安装轨道4的设置部位能够例示出强电盘50,但并不限定于此。安装轨道4的两端部的凸缘部43各自从3个方向被约束,由此主体3固定于安装轨道4。关于电气设备框体100向安装轨道4的安装在后面记述。安装轨道4的宽度是指一方的端部的凸缘部43的端面即约束面4b和另一方的端部的凸缘部43的端面即约束面4e之间的宽度。钩引导部31具有凸出至主体3的背面侧,穿过安装空间33的槽。在钩引导部31的穿过安装空间33的槽设置有第1钩1。第1钩1能够滑动地设置于钩引导部31,能够变更向安装空间33的凸出量。钩引导部31对第1钩1的滑动移动进行引导。在图2中将第1钩1的滑动方向通过箭头A示出。第1钩1在一端部11具有约束面1c。第1钩1在一端部11形成有凹部12。第1钩1在另一端部14形成有操作部13,该操作部13在用户进行滑动操作时被施加力。第1钩1具有悬臂梁棒状的闩锁杆15。主体3在与安装空间33相面对的部分形成有孔34。在孔34的缘形成有止动器35。主体3在第1钩1的设置部分具有闩锁凸起36。主体3的凸部32形成有向安装空间33伸出的返回部321。返回部321具有:约束面3b,其从主体3的背面即约束面3a上升;以及约束面3c,其从约束面3b起与约束面3a平行延伸。闩锁凸起36是沿第1钩1的滑动方向在一端部361和另一端部362之间成为最大高度的形状。在闩锁杆15的前端部151与闩锁凸起36抵接时,闩锁杆15的前端部151沿闩锁凸起36的斜面,在第1钩1的一端部11侧或另一端部14侧被预紧。因此,如果在闩锁杆15的前端部151与闩锁凸起36抵接的状态下将第1钩1放开,则第1钩1配置于闩锁凸起36与闩锁杆15的前端部151相比位于第1钩1的另一端部14侧的凸出位置、及闩锁凸起36与闩锁杆15的前端部151相比位于第1钩1的一端部11侧的退避位置的任意位置。即,闩锁凸起36及闩锁杆15具有使处于凸出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的第1钩1配置于凸出位置或退避位置的机构。在第1钩1配置于凸出位置时,一端部11凸出至安装空间33。在第1钩1配置于退避位置时,一端部11埋入至钩引导部31。即,第1钩1在凸出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滑动移动。在闩锁杆15的前端部151越过闩锁凸起36时,产生咔哒的感觉,因此用户能够基于触觉而识别到通过滑动操作将第1钩1配置于凸出位置或退避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设备框体,其特征在于,具有:/n主体,其设置有凸部和钩引导部,该凸部从背面凸出,该钩引导部在与所述凸部之间形成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对具有凸侧面和凹侧面并在两端设置有凸缘部的帽型的剖面形状的安装轨道进行配置;/n第1钩,其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钩引导部,在一端部凸出至所述安装空间的凸出位置和所述一端部埋入至所述钩引导部的退避位置之间滑动移动;以及/n第2钩,其具有凸起,在所述凸起凸出至所述安装空间的锁定位置和所述凸起没有凸出至所述安装空间的解锁位置之间能够旋转地设置,/n所述凸部具有伸出至所述安装空间的返回部,/n所述返回部对所述安装轨道的一方的端部的所述凸缘部的端面及所述凸侧面进行约束,/n所述主体的所述背面对所述安装轨道的一方的端部的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凹侧面及所述安装轨道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凹侧面进行约束,/n配置于所述凸出位置的所述第1钩的所述一端部,对所述安装轨道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凸侧面进行约束,/n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第2钩的所述凸起,对所述安装轨道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所述凸缘部的端面进行约束。/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气设备框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其设置有凸部和钩引导部,该凸部从背面凸出,该钩引导部在与所述凸部之间形成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对具有凸侧面和凹侧面并在两端设置有凸缘部的帽型的剖面形状的安装轨道进行配置;
第1钩,其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钩引导部,在一端部凸出至所述安装空间的凸出位置和所述一端部埋入至所述钩引导部的退避位置之间滑动移动;以及
第2钩,其具有凸起,在所述凸起凸出至所述安装空间的锁定位置和所述凸起没有凸出至所述安装空间的解锁位置之间能够旋转地设置,
所述凸部具有伸出至所述安装空间的返回部,
所述返回部对所述安装轨道的一方的端部的所述凸缘部的端面及所述凸侧面进行约束,
所述主体的所述背面对所述安装轨道的一方的端部的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凹侧面及所述安装轨道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凹侧面进行约束,
配置于所述凸出位置的所述第1钩的所述一端部,对所述安装轨道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所述凸缘部的所述凸侧面进行约束,
配置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第2钩的所述凸起,对所述安装轨道的另一方的端部的所述凸缘部的端面进行约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钩在与旋转的支点相比的一端侧具有所述凸起,在与所述支点相比的另一端侧具有接受旋转的操作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向所述主体的外部露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正一郎日高贤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