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罩和麦克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4908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来自发光部的光的目视确认效果良好的风罩以及麦克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罩(20)是一种麦克风(10)的风罩,麦克风(10)具有:拾音部(111、114),其对声音进行拾音;以及发光部(116),其用于报告拾音部的工作状态。风罩具有:风罩主体(21),其覆盖拾音部;以及固定部件(22),其将风罩主体固定于麦克风上。风罩主体具备供拾音部配置的插入孔(21h)。固定部件具备配置于插入孔的外部的导光部(221)。导光部对来自发光部的光进行导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风罩和麦克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罩和麦克风装置。
技术介绍
麦克风中有例如像会议用麦克风那样具备发光部(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的麦克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发光部将麦克风的工作状态(麦克风的开/关等状态)报告给会议参加者及/或发言者自己。专利文献1公开的麦克风具备用于报告麦克风的工作状态的发光部(LED)以及用于使来自发光部的光向外部漫射的盖。发光部配置于麦克风的顶端侧(发言者(声源)侧)部分等会议参加者可目视确认位置。专利文献1公开的麦克风借助盖使来自LED的光向外部漫射,由此将麦克风的工作状态报告给会议参加者或发言者自己。会议用麦克风往往放在发言者的嘴边使用。因此当发言者发出“P”或“T”等声音时,会因其声压而导致振膜剧烈振动,产生所谓“爆音(popnoise)”。为减少此类爆音,会议用麦克风会以覆盖拾音部的方式安装由金属网、连续泡沫体等构成的风罩来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20158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3479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前所述,具备发光部的麦克风中,发光部配置于麦克风的拾音部的附近(麦克风的顶端侧部分)。因此,若将风罩安装于具备发光部的麦克风上,则发光部会被风罩遮挡,会议的参加者及/或发言者自己不能目视确认来自发光部的光。另一方面,若使用大小(长度)不会遮挡发光部的风罩,会议的参加者则可目视确认来自发光部的光。但是,当麦克风朝向发言者时,发言者会因风罩而不能目视确认来自发光部的光。此外,若增大发光部以便于发言者目视确认来自发光部的光,则会妨碍麦克风的小型化,并损害麦克风的设计感。本专利技术即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来自发光部的光的目视确认效果良好的风罩以及麦克风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风罩是一种麦克风的风罩,该麦克风具备对声音进行拾音的拾音部以及用于报告拾音部的工作状态的发光部,该风罩具有覆盖拾音部的风罩主体以及将风罩主体固定于麦克风上的固定部件。风罩主体具备供拾音部配置的插入孔。固定部件具备配置于插入孔的外部的导光部。导光部对来自发光部的光进行导光。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对来自发光部的光的目视确认效果良好的风罩以及麦克风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麦克风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外观图。图2是图1的麦克风装置的沿AA线剖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风罩的实施方式的、沿图1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风罩所具备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麦克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在图1的麦克风装置所具备的麦克风上安装了图3的风罩时的麦克风与风罩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麦克风装置的沿BB线剖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8是示出图1的麦克风装置的使用状态的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麦克风装置和风罩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麦克风装置··麦克风装置的构成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麦克风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外观图。麦克风装置1对来自声源(未图示)的声波进行拾音,并输出与声波相对应的电信号。麦克风装置1具有麦克风10和风罩20。以下说明中,以图1的纸面上侧的方向为上方,以图1的纸面下侧的方向为下方。·麦克风的构成麦克风10对来自声源的声波进行拾音,并输出与声波相对应的电信号。麦克风10是例如在会议室等以可从/向麦克风座(未图示)拆/装的方式安装的鹅颈式麦克风。麦克风10具备单元部11、调节部12、连接部13。图2是图1的麦克风装置1的沿AA线剖切的局部放大剖视图。该图以非剖面示出麦克风10,以剖面示出风罩20。单元部11朝向声源,对来自声源的声波进行拾音。单元部11具备第1壳体111、第2壳体112、第3壳体113、麦克风单元114、电路基板115(参照图7)、发光显示部116。第1壳体111与麦克风单元114构成本专利技术中的对声音进行拾音的拾音部。第1壳体111容纳麦克风单元114。第1壳体111由金属制造,呈有底圆筒状。第1壳体111具备第1声波导入口111h1和第2声波导入口111h2。第1声波导入口111h1与第2声波导入口111h2各自将来自声源的声波导入麦克风单元114。第1声波导入口111h1与第2声波导入口111h2各自由多个狭缝状的孔构成。第1声波导入口111h1配置于第1壳体111的上端面(底面)上。第2声波导入口111h2在第1壳体111的外周面的3处在第1壳体111的周向上以等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为120°)间隔配置。第2壳体112容纳电路基板115和发光显示部116。第2壳体112由金属制造,呈圆筒状。第2壳体112具备嵌合槽112a。嵌合槽112a是供后述的风罩20的嵌合部233a-233c(参照图4)嵌合的槽。嵌合槽112a在第2壳体112的外周面(麦克风10的外周面)上沿着该外周面的周向在整周呈环状配置。第3壳体113容纳调节部12(后述的第1挠性管121)的上端。第3壳体113由金属制造,呈朝向下端而顶端收窄的圆锥台筒状。麦克风单元114对从第1声波导入口111h1和第2声波导入口111h2分别导入至第1壳体111内的声波进行拾音,并将该声波转换为电信号。麦克风单元114是例如电容式电声换能器。麦克风单元114容纳于第1壳体111中。需要说明的是,麦克风单元不限于电容式电声换能器。意即,例如,麦克风单元也可是动圈式电声换能器。电路基板115(参照图7)上安装有用于将来自麦克风单元114的音频信号向输出连接器(未图示)输出的平衡传输电路(未图示)等电路以及用于报告拾音部的工作状态的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115a、115b(参照图7。下同)等元件。电路基板115容纳于第2壳体112中。“拾音部的工作状态”包含麦克风10的电源导通的状态(麦克风单元114能对声波进行拾音的状态)以及麦克风10的电源切断的状态(麦克风单元114不能对声波进行拾音的状态)。发光显示部116将来自LED115a、115b的光向单元部11的外部显示(报告)。发光显示部116由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等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制造。发光显示部116呈环状。当发光LED115a、115b发光时,显示部116大致均匀地将来自LED115a、115b的光向外部发射,当LED115a、115b停止发光时,显示部116停止发射来自LED115a、115b的光。发光显示部116容纳于第2壳体112中。第1壳体111与第2壳体112连接。第2壳体112与第3壳体113连接。此时,发光显示部116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被第2壳体112和第3壳体113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罩,安装于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具有:拾音部,其对声音进行拾音;以及发光部,其用于报告所述拾音部的工作状态,所述风罩的特征在于,具有:/n风罩主体,其覆盖所述拾音部;以及/n固定部件,其将所述风罩主体固定于所述麦克风上,/n所述风罩主体具备供所述拾音部配置的插入孔,/n所述固定部件具备配置于所述插入孔的外部的导光部,/n所述导光部对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进行导光。/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23 JP 2018-0819781.一种风罩,安装于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具有:拾音部,其对声音进行拾音;以及发光部,其用于报告所述拾音部的工作状态,所述风罩的特征在于,具有:
风罩主体,其覆盖所述拾音部;以及
固定部件,其将所述风罩主体固定于所述麦克风上,
所述风罩主体具备供所述拾音部配置的插入孔,
所述固定部件具备配置于所述插入孔的外部的导光部,
所述导光部对来自所述发光部的光进行导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部覆盖所述发光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部的在所述风罩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发光部的在所述麦克风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部呈环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部具备在所述风罩主体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风罩主体的外周面相连续的外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野智
申请(专利权)人:铁三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