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蓄电元件(100)与隔件(200)的蓄电装置(10),隔件(200)具有主体部(211)和第三突起(215),该第三突起(215)在从主体部(211)朝向蓄电元件(100)的侧面侧或者底面侧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突出,并且具有不抵接于蓄电元件(100)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的形状,主体部(211)的第一方向上的端缘配置于比蓄电元件(100)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靠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蓄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蓄电元件与隔件的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广泛已知有具备蓄电元件与隔件的蓄电装置。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构成的蓄电装置(电池模组):其具备蓄电元件(电池单元)与隔件,隔件具有与蓄电元件的底面对置的底壁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3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将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以往那样的构成的蓄电装置中,有蓄电元件的冷却变难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冷却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与隔件,其中,所述隔件具有:主体部;以及突起,其在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蓄电元件的侧面侧或者底面侧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突出,并且具有不抵接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的形状,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缘配置于比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靠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作为这种蓄电装置而实现,也能够作为该蓄电装置所具备的隔件而实现。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中的蓄电装置,能够容易地冷却蓄电元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分解了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情况下的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的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隔件(中间隔件)的构成的立体图以及剖面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隔件(末端隔件)的构成的立体图以及剖面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绝缘体的构成的立体图以及俯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侧板的构成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隔件、末端部件、绝缘体以及侧板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以及剖面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隔件、末端部件、绝缘体以及侧板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隔件、绝缘体以及侧板的位置关系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上述以往那种构成的蓄电装置中,有蓄电元件的冷却变难的情况。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隔件通过在底壁部载置蓄电元件来实现了蓄电元件的定位,但隔件具有底壁部而使得蓄电元件的底面不露出,或者即使露出,露出的部分也变少。因此,例如在使蓄电元件的底面抵接于冷却装置而将蓄电元件冷却的情况下,隔件的底壁部成为障碍,难以使蓄电元件的底面抵接于冷却装置,因此不能容易地冷却蓄电元件。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与隔件,其中,所述隔件具有:主体部;以及突起,其在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蓄电元件的侧面侧或者底面侧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突出,并且具有不抵接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的形状,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缘配置于比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靠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据此,在蓄电装置中,隔件具有在从主体部朝向蓄电元件的侧面侧或者底面侧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突出、并且具有不抵接于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的形状的突起,主体部的第一方向上的端缘配置于比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靠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如此,在隔件设置虽然在蓄电元件的第一方向上突出、但不抵接于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的形状的突起,利用该突起将隔件的主体部配置于不比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突出的位置。由此,能够不被隔件的主体部以及突起妨碍地使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抵接于冷却装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冷却蓄电元件。而且,也可以是,还具备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抵接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据此,蓄电装置还具备与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抵接的抵接部件。如此,通过使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抵接于抵接部件,能够将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定位。例如在蓄电装置具备多个蓄电元件的情况下,通过使该多个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抵接于抵接部件,能够对齐该多个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抵接于冷却装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冷却蓄电元件。也可以是一种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与隔件,其中,所述隔件具有:主体部;以及突起,其在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蓄电元件的侧面侧或者底面侧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突出,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缘配置于比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靠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抵接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据此,在蓄电装置中,隔件具有在从主体部朝向蓄电元件的侧面侧或者底面侧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突出的突起,主体部的第一方向上的端缘配置于比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靠与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蓄电装置还具备抵接于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的抵接部件。如此,在隔件设置在蓄电元件的第一方向上突出的突起,利用该突起,将隔件的主体部配置于不比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突出的位置。由此,能够不被隔件的主体部妨碍地将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抵接于冷却装置。通过使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抵接于抵接部件,能够将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定位。例如在蓄电装置具备多个蓄电元件的情况下,通过使该多个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抵接于抵接部件,能够对齐该多个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通过这些,能够容易地将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抵接于冷却装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冷却蓄电元件。也可以是,所述抵接部件抵接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面。据此,抵接部件配置于与蓄电元件的朝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面抵接的位置。如此,抵接部件也抵接于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二方向的面,从而能够在第二方向上也将蓄电元件定位。由此,也能够在第二方向上容易地将蓄电元件相对于冷却装置定位,因此能够容易地冷却蓄电元件。所述突起也可以抵接于所述抵接部件。据此,隔件的该突起配置于与抵接部件抵接的位置。如此,通过使隔件的该突起也抵接于蓄电元件所抵接的抵接部件,能够利用将蓄电元件定位的部件也将隔件定位。由此,能够容易地将隔件定位在使蓄电元件抵接于冷却装置时不会成为障碍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冷却蓄电元件。也可以是,所述突起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缘与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配置于同一平面上。据此,隔件的该突起的第一方向上的端缘与蓄电元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面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如此,通过将隔件的该端缘与蓄电元件的该面配置于同一平面上,能够对齐隔件的该端缘与蓄电元件的该面地配置,因此仅通过使隔件与蓄电元件载置于平坦的部件就能够容易地定位。由此,能够容易地隔件定位于不会成为障碍的位置,并且能够容易地将蓄电元件相对于冷却装置定位,因此能够容易地冷却蓄电元件。也可以是,所述突起配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两端部。据此,隔件的该突起配置于隔件的主体部的两端部。如此,通过将隔件的突起配置于主体部的两端部,能够在该两端部的突起之间配置冷却装置。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蓄电元件抵接于冷却装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与隔件,其中,/n所述隔件具有:/n主体部;以及/n突起,其在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蓄电元件的侧面侧或者底面侧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突出,并且具有不抵接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的形状,/n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缘配置于比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靠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3 JP 2018-056957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与隔件,其中,
所述隔件具有:
主体部;以及
突起,其在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蓄电元件的侧面侧或者底面侧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突出,并且具有不抵接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的形状,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端缘配置于比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靠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抵接于所述蓄电元件的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面。
3.一种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元件与隔件,其中,
所述隔件具有:
主体部;以及
突起,其在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蓄电元件的侧面侧或者底面侧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突出;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骏,岁冈芳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