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和用于制造这种热交换器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热交换器的方法。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同流换热器类型的热交换器和回热器类型的热交换器两者。同流换热器类型的热交换器的主要功能是允许通过交换器的壁在通过交换器的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传递热能,而在两种流体之间没有任何混合。在这个背景下实施的两种流体可以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回热器类型的热交换器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是在其壁中存储由通过该热交换器的流体提供的热能,另一方面是接下来将已存储在其壁中的热能返回到通过交换器的流体。热交换器的性能,无论是同流换热器还是回热器,都直接与它们的流体循环通道的几何形状以及这些交换器的组成材料的性质有关系。通常,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它们的交换表面与它们的交换体积之间的比率。例如,对于具有钢板和翅片的交换器,该比率通常为约2000m2/m3,该交换器的板通常具有包括在0.5至1mm之间的厚度,而其翅片通常具有包括在0.15至0.75mm之间的厚度。US2004/099712、U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100;200),/n包括用于流体循环的通道(C),这些通道在所述通道的相应相对端之间沿着第一轴线(X-X)纵向延伸,并且在通道中,所述流体用于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在所述端之间流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层(L),这些层是平坦的并且沿着第二轴线(Z-Z)彼此叠置,该第二轴线既垂直于所述层的相应平面又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X-X),/n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层中的每个层由金属条(B;B1、B2)组成,使得同一层的条全部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Z-Z)的方向纵向延伸,并且在所考虑的层的平面中彼此相邻而不必接触,所述多个层中的每个层的各个条占据对应层的沿着所述第二轴线(Z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09 FR 18520501.一种热交换器(100;200),
包括用于流体循环的通道(C),这些通道在所述通道的相应相对端之间沿着第一轴线(X-X)纵向延伸,并且在通道中,所述流体用于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在所述端之间流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层(L),这些层是平坦的并且沿着第二轴线(Z-Z)彼此叠置,该第二轴线既垂直于所述层的相应平面又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X-X),
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层中的每个层由金属条(B;B1、B2)组成,使得同一层的条全部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Z-Z)的方向纵向延伸,并且在所考虑的层的平面中彼此相邻而不必接触,所述多个层中的每个层的各个条占据对应层的沿着所述第二轴线(Z-Z)的整个厚度,
并且各个所述通道(C)由所述多个层中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共同限定,与各个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层(L2.C)沿着所述第二轴线(Z-Z)直接插入与该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层(L1.C)与所述第三层(L3.C)之间,使得各个通道由以下部分界定:
-与该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层的面(F.L1.C),该面沿着所述第二轴线(Z-Z)面向与该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
-与该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三层的面(F.L3.C),该面沿着所述第二轴线面向与该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并且
-与该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层的边缘(E1.L2.C、E2.L2.C),这些边缘被布置为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X-X)并且横向于该第二层的平面,这些边缘由该第二层的条(B1.L2.C、B2.L2.C;B1、B2)形成,这些条在熔合区域(Z1.C、Z2.C、Z3.C、Z4.C)上被熔焊到与该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这些熔合区域在所述通道的相对端之间在所述通道的整个长度上连续延伸,并且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的第三轴线(Y-Y)位于所述通道的任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00;200),其特征在于:与各个通道(C)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层(L2.C)具有小于或等于0.1mm的厚度,并且与各个通道相关联的所述边缘(E1.L2.C、E2.L2.C)沿着所述第三轴线(Y-Y)相距1mm或小于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100;200),其特征在于:与各个通道(C)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层(L1.C)的所述面(F.L1.C)和所述第三层(L3.C)的所述面(F.L3.C)具有小于或等于0.8μm的表面粗糙度R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100;200),其特征在于:与各个通道(C)相关联的所述边缘(E1.L2.C、E2.L2.C)具有小于或等于0.8μm的表面粗糙度Ra。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100;200),其特征在于:与各个通道(C)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层(L1.C)的所述面(F.L1.C)和所述第三层(L3.C)的所述面(F.L3.C)以及与该通道相关联的所述边缘(E1.L2.C、E2.L2.C)具有小于或等于0.3μm的表面粗糙度Ra。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100),
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是用于循环第一流体的第一通道(C),
对于各个第一通道(C),与该第一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层(L2.C)的、形成在该第二层处界定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边缘(E1.L2.C、E2.L2.C)的条是第一条(B1.L2.C)和第二条(B2.L2.C),这两个条沿着所述第一轴线(X-X)纵向延伸并且分别在所述第一通道的沿着所述第三轴线(Y-Y)的任一侧上延伸,并且
所述热交换器(100)包括用于循环第二流体的至少一个第二通道(C’):
-该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二通道的相应的相对端之间沿着所述第一轴线(X-X)纵向地延伸,
-在该第二通道中,所述第二流体用于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在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端之间流动,并且
-该第二通道布置在沿着所述第二轴线(Z-Z)与所述第一通道(C)中的至少一些相同的水平,同时部分地由与所述第一通道中的所述至少一些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层(L2.C)的所述第一条或所述第二条(B1.L2.C、B2.L2.C)界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100),其特征在于:对于各个第一通道(C),与该第一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层(L1.C)的所述面(F.L1.C)由该第一层的条(B1.L1.C)形成,该条沿着所述第一轴线(X-X)纵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三轴线(Y-Y)在该第一通道的任一侧上伸出,以便与和该第一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层(L2.C)的所述第一条和所述第二条(B1.L2.C、B2.L2.C)叠置并焊接在所述对应的熔合区域(Z1.C、Z2.C)上,并且
对于各个第一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三层(L3.C)的所述面(F.L3.C)由该第三层的条(B1.L3.C)形成,该条沿着所述第一轴线(X-X)纵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三轴线(Y-Y)在该第一通道的任一侧上伸出,以便与和该第一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层的所述第一条和第二条叠置并焊接在所述对应的熔合区域(Z3.C、Z4.C)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热交换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或各个第二通道(C’)由第一层和第二层以及所述多个层(L)中的叠置层的组共同限定,与该第二通道相关联的所述叠置层的组(GL.C’)沿着所述第二轴线(Z-Z)直接插入与该第二通道相关联的第一层(L1.C’)与第二层(L2.C’)之间,使得所述或各个第二通道由以下部分界定:
-与该第二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层的面(FL1.C’),该面沿着所述第二轴线面向与所述第二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三层和所述叠置层的组(GL.C’);
-与该第二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二层的面(FL2.C’),该面沿着所述第二轴线面向与所述第二通道相关联的所述第一层和所述叠置层的组;以及
-与该第二通道相关联的所述叠置层的组(GL.C’)的边缘(E1.GL.C’、E2.GL.C’),这些边缘各自布置为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X-X)并且横向于该叠置层的组中的层的相应平面,这些边缘由所述叠置层的组的层的条形成,这些条:
-沿着所述第一轴线(X-X)纵向延伸,
-在所述叠置层的组的各个层处,在熔合区域上熔焊到所述组的直接叠置在所考虑的层上的层,或者熔焊到所述第一层或所述第二层,这些熔合区域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帕特里克·特勒,埃米尔·柯蒂耶,
申请(专利权)人:依耐提科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