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81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地制造初期放电容量等电池性能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方法。其是由通过通式L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经过由含钴的锂镍系复合氧化物构成的中间原料的球状粒子制作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型信息终端的普及,对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小型且轻量的二次电池的需求在上升。另外,在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汽车的领域中,对高输出二次电池的需求也在上升。在这些领域中,非水系电解质二次电池受到注目,尤其是,目前正在积极地研究开发使用了能在负极和正极的活性物质中解吸和插入锂的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正极材料中使用了层状或尖晶石型的锂镍复合氧化物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可获得4V级的高电压的基础上,能量密度高,并且已经在各方面投入实际使用。另外,在将来,期待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全部是由固体构成的全固体电池实际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作为目前为止提出的主要正极材料,可举出合成相对容易的锂钴复合氧化物(LiCoO2)、使用比钴便宜的金属即镍的锂镍复合氧化物(LiNiO2)、使用锰的锂锰复合氧化物(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锂镍钴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球状粒子,其是由通过通式Li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02 JP 2018-0708461.一种由锂镍钴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球状粒子,其是由通过通式LizNi1-x-yCoxMyO2表示的锂镍钴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球状粒子,该通式中,M是从Mn、V、Mg、W、Mo、Nb、Ti和Al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x、y、z分别满足0<x≤0.35、0≤y≤0.35、0.97≤z≤1.20,其特征在于,
在SEM图像中,不均匀地分布在该粒子表面上的锂化合物的面积率是5%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锂镍钴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球状粒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状粒子是前驱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由锂镍钴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球状粒子,其特征在于,
根据由X射线衍射获得的(003)面衍射峰的半值宽度并且使用谢乐公式求出的微晶粒径是在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由锂镍钴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球状粒子,其特征在于,
其体积平均粒径MV是在8~30μm的范围内。


5.一种由锂镍钴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球状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体积平均粒径MV是在8~30μm的范围内的镍钴复合化合物中混合锂化合物,获得堆积密度是1.0~2.2g/ml的混合物,将该混合物填充到烧成容器中,并且在500℃以上且600℃以下的烧成温度条件下保持30分钟以上且5小时以下,由此,进行预烧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由锂镍钴复合氧化物构成的球状粒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预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健太郎小向哲史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