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疗法的副作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784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39
本公开内容一般涉及用于改善患有成熟T细胞淋巴瘤并且正在接受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与伴随化疗联合治疗的个体中的不良事件的方法。不良事件包含周边神经病变和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Methods to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anti-CD30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therap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降低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疗法的副作用的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申请要求2017年11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580,261和2018年10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739,635的优先权,其各自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减少接受任选地与环磷酰胺、多比柔星、泼尼松的化学疗法方案组合的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疗法的患有成熟T细胞淋巴瘤的个体中副作用例如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周边神经病变的方法。
技术介绍
T细胞淋巴瘤是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个子集,其占美国所有新诊断的NHL病例的约10-15%。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方案,有18种亚型的成熟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肿瘤(Swerdlow2008)。已知T-和NK-细胞淋巴瘤的各种亚型表达细胞表面标志物CD30;最值得注意的是,sALCL,其中CD30表达是诊断的标志(Savage2008)。CD30阳性成熟T细胞淋巴瘤,包括sALCL,外周T细胞淋巴瘤-未另行规定(PTCL-NOS),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等,是侵袭性淋巴肿瘤,常伴有晚期、有症状疾病。这些难以治疗的淋巴瘤通常根据其普遍惨淡的结果归入临床试验。超过1,300名患者的国际外周T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研究中五年总生存期(OS)较差,取决于组织学亚型,范围为12%至49%(Vose2008)。五年无失败生存,定义为从初始诊断到进展的时间,反应后复发或由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范围为6%至36%。其它研究报导,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CHOP)治疗的CR率在40-50%之间(Mercadal2008;Simon2010)。这些数据证实了2个不同的未满足需求。首先,未能诱导高比率的初始完全缓解(CR),其次,那些对组合化疗有反应的患者以不可接受的高速率经历疾病进展。增加达到和维持CR的患者比例可能会导致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的临床上有意义的改善。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的治疗前线依赖于疾病的亚型,通常包括临床试验作为首选的治疗选择(NCCN2013)。对于大多数亚型,通常使用基于蒽环类的多药物化疗方案,例如CHOP。值得注意的例外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腔和非鼻腔类型,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虽然没有进行随机研究以确定在CD30阳性成熟T细胞肿瘤患者中使用CHOP,但它是这些患者一线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案。国际外周T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研究结果表明,超过85%的患者接受了基于蒽环类的多药物化疗方案治疗(Vose2008)。在已发表的研究中,将新的治疗方法与既定的护理标准进行了比较,每3周进行一次CHOP(CHOP-21)已被用作对照组(Simon2010)。此外,已发布的指南建议将入选临床试验或CHOP作为诊断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皮肤”的患者的适当前线治疗方案(NCCN2013)。指南支持对I-II期疾病和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0-2的患者进行6个周期的CHOP治疗,对IPI评分为3-5的I-II期患者和所有III-IV期患者进行6-8个CHOP治疗周期(Schmitz2010;NCCN2013)。非随机临床试验的比较不支持6或8个CHOP周期的活动差异,临床实践中常用6-8个周期(Coiffier2002;Schmitz2010)。如上所述,对CHOP化疗的反应不是最理想的,CR率约为40-50%,总反应率约为75%(Mercadal2008;Simon2010;Dearden2011)。无论基于蒽环类药物的多药化疗的框架如何,成熟T细胞淋巴瘤人群的长期预后估计都不是最理想的,中位EFS或PFS为12-18个月,中位OS小于4年(取决于组织学亚型和IPI得分)。响应一线治疗的患者随后疾病进展的高发率导致一些研究人员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SCT)作为改善长期预后的手段;但是,没有进行任何随机研究。国家和国际指南支持观察,临床试验或使用自体SCT作为前线治疗后达到CR的患者的可接受选择(Dearden2011;NCCN2013)。在患有复发或难治性sALCL的患者的关键性2期研究中评估了每3周施用的贝伦妥单抗维多汀(brentuximabvedotin)1.8mg/kg的临床安全性和活性(StudySG035-0004)。在这项研究中,所有患者以前至少接受过1种多药全身化疗方案,具有治愈意图。大多数患者诊断为ALK阴性疾病(72%);相对于最近的治疗,50%的患者是难治性的。此外,大约60%的患者患有原发性难治性疾病,定义为在完成一线治疗后3个月内未能通过一线治疗或进展达到完全缓解(CR),并且22%的患者从未获得任何先前治疗的反应。在这项对高度难治性患者的研究中,客观反应(CR+PR)率为86%,57%的患者达到CR(Pro2012)。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12.6个月,在达到CR的患者亚组中,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13.2个月。贝伦妥单抗维多汀通常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施用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且减少患有成熟T细胞淋巴瘤且接受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疗法的个体中的不良事件的改进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与化疗方案组合施用。在此考虑了疗法方案可包含癌症治疗领域中已知的化学疗法。示例性化学疗法更详细地公开于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各种实施例中,本文的方法包括包含基本上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CHP)组成的化学疗法的治疗。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的量和/或时序来降低如周边神经病变的副作用。在其它实施例中,通过共同施用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与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granulopoiesisstimulatingfactor)来降低包含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感染的副作用。在一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例如每两周施用一次的1.8mg/kg剂量将例如贝伦妥单抗维多汀的抗CD30药物缀合物施用至患有成熟T细胞淋巴瘤的个体的方法成熟T细胞淋巴瘤可以更具体地诊断为例如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通常表现为淋巴结受累的PTCL实体,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它方面未特定说明,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肠病型肠T细胞淋巴瘤和结外T细胞淋巴瘤-鼻型。在各种实施例中,本公开内容提供了治疗患有成熟T细胞淋巴瘤的个体的方法,所述成熟T细胞淋巴瘤在开始用组合疗法治疗后表现出2级或更高的周边神经病变,所述组合疗法包含1.8mg/kg剂量的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与每三周的基本上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CHP)组成的化学疗法组合,其包括以0.9mg/kg至1.2mg/kg的剂量给予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在各种实施例中,个体展现出2级或3级周边神经病变。在各种实施例中,当个体展现出3级神经病变时,停止施用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直至周边神经病变降至2级或更低,且随后施用0.9mg/kg至1.2mg/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患有成熟T细胞淋巴瘤的个体的方法,所述成熟T细胞淋巴瘤在开始用组合疗法治疗后表现出2级或更高的周边神经病变,所述组合疗法包含每三周1.8mg/kg剂量的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与基本上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CHP)组成的化学疗法组合,其包括以0.9mg/kg至1.2mg/kg的剂量给予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01 US 62/580,261;20181001 US 62/739,6351.一种治疗患有成熟T细胞淋巴瘤的个体的方法,所述成熟T细胞淋巴瘤在开始用组合疗法治疗后表现出2级或更高的周边神经病变,所述组合疗法包含每三周1.8mg/kg剂量的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与基本上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CHP)组成的化学疗法组合,其包括以0.9mg/kg至1.2mg/kg的剂量给予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个体展现出3级神经病变时,停止所述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的施用直至周边神经病变降至2级或更低,且随后施用0.9-1.2mg/kg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疗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2级或3级周边神经病变升至1级或更低之后,所述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的剂量增加至1.8mg/kg。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疗法每三周施用一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疗法在21天周期的第1天施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疗法施用不超过六至八个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疗法施用八个周期。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个体接收单剂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8到10个附加周期,共16个周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施用所述疗法直至PET扫描确定无肿瘤或无肿瘤进展。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疗减少感觉异常、感觉迟钝、多发性神经病变、肌肉无力和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神经病变为周边运动神经病变或周边感觉神经病变。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出现周边神经病变,则所述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的剂量延迟一周或两周,且当所述神经病变转变或确定为1级或更低时,所述组合疗法继续。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为贝伦妥单抗维多汀。


14.一种用于治疗个体中成熟T细胞淋巴瘤的方法,包括施用组合疗法,其包含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与基本上由环磷酰胺、多比柔星和泼尼松(CHP)组成的化疗组合,以及预防性地施用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其中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与所述组合疗法的开始一起施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组合疗法开始后,施用所述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1至7天,或2至5天。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在第二次或后续施用所述组合疗法之后1天至7天内施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在第二次或后续施用所述组合疗法之后2天至5天内施用。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施用至先前未接受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疗法的个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个体在施用所述组合疗法之后未经受治疗中出现的3至4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为贝伦妥单抗维多汀。


21.一种用于降低个体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的方法,所述个体患有成熟T细胞淋巴瘤并且接受包含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与基本上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组成的化学疗法的组合疗法(CHP),包括向所述个体施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其中所述粒细胞刺激因子与所述组合治疗的开始一起施用。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为粒细胞群落刺激因子(GCSF)。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GCSF为长效GCSF或非长效GCSF。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GCSF为长效GCSF,且在开始所述组合疗法之后1天或2天内施用。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GCSF不为长效GCSF,且在开始所述组合疗法之后1、2、3、4、5、6或7天内施用。


26.根据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疗法每3周施用一次。


27.根据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疗法每2周施用一次。


28.根据权利要求14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疗法在21天周期的第1天施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疗法施用不超过六至八个周期。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合疗法施用八个周期。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个体接收单剂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8到10个附加周期,共16个周期。


32.根据权利要求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的抗CD30抗体包括
i)SEQIDNO:4中列出的重链CDR1、SEQIDNO:6中列出的重链CDR2、SEQIDNO:8中列出的重链CDR3;和
ii)SEQIDNO:12中列出的轻链CDR1、SEQIDNO:14中列出的轻链CDR2和SEQIDNO:16中列出的轻链CDR13。


33.根据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的抗CD30抗体包括
i)与SEQIDNO:2中列出的重链可变区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
ii)与SEQIDNO:10中列出的轻链可变区具有至少85%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的抗CD30抗体为单克隆抗CD30抗体。


35.根据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的抗CD30抗体为嵌合AC10抗体。


36.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体药物缀合物包括单甲基奥瑞斯他汀E和蛋白酶可裂解连接子。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蛋白酶可裂解连接子包括硫醇反应性间隔子和二肽。


38.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蛋白酶可裂解连接子由硫醇反应性马来酰亚胺己酰基间隔子、缬氨酸-瓜氨酸二肽和对氨基芐氧羰基间隔子组成。


39.根据权利要求1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为贝伦妥单抗维多汀。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抗CD30抗体药物缀合物为贝伦妥单抗维多汀以1.8mg/kg施用,环磷酰胺以750mg/m2施用,多柔比星以50mg/m2施用,泼尼松在21天周期的第1至5天以100mg施用。


41.根据权利要求14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以5至10微克/千克/天或300至600微克/天或6微克/剂的剂量范围施用。


42.根据权利要求14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静脉内或皮下施用。


43.根据权利要求14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粒细胞生成刺激因子以单剂量或多剂量施用。


44.根据权利要求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个体患有选自下组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通常表现为淋巴结受累的PTCL实体、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它方面未特定说明、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肠病型肠T细胞淋巴瘤和结外T细胞淋巴瘤-鼻型。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熟T细胞淋巴瘤是PTCL。


46.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TCL选自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外周T细胞淋巴瘤-未另外指明(PTCL-NOS)、成人T-白血病/淋巴瘤(ATLL)、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和肝脾T细胞淋巴瘤。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TCL是sALCL。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ALCL选自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ALK+)sALCL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ALK-)sALCL。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ALCL是ALK+sALCL。


50.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TCL不是sALCL。


51.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TCL选自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外周T细胞淋巴瘤-未另外指明(PTCL-NOS)、成人T-白血病/淋巴瘤(ATLL)、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和肝脾T细胞淋巴瘤。


52.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TCL不是AITL。


53.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TCL选自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外周T细胞淋巴瘤-未另外指明(PTCL-NOS)、成人T-白血病/淋巴瘤(ATLL)、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和肝脾T细胞淋巴瘤。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曼利尼尔·约瑟夫森
申请(专利权)人:西雅图知耐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