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机构及脱毛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763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机构及脱毛仪,涉及脱毛仪散热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机构,包括:风机组件和光源组件,光源组件内部设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与风机组件流体连通。散热机构还包括导风组件,导风组件与反光杯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第二风道,第二风道与风机组件流体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形成双风道散热,流经第一风道的气体可对灯管、反光杯和滤光片进行散热,流经第二风道的气体可对滤光片的外壁进行散热,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Cooling mechanism and depi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机构及脱毛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毛仪散热
,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机构及脱毛仪。
技术介绍
脱毛仪或美容仪为便于手握操作,机体外形结构需要尽量小型化。由于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热量,且热量集中在机体内部,存在烫伤使用者的风险。尤其是具有光源的脱毛仪,由于光能转换成热量导致热量集中在局部区域,进而增大了散热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机构及脱毛仪,可避免光源组件内热量集中,且可以提高散热效果。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机构,包括:风机组件和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内部设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风机组件流体连通。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反光杯,且所述光源组件设有与所述风机组件流体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反光杯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之间。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灯管和滤光片;所述反光杯和所述滤光片共同围设形成空腔,所述灯管安装在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灯管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风道。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接近所述风机组件的一端安装有分流件;所述分流件将所述导风组件的进气口分隔形成第一侧风口和第二侧风口;所述第一侧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侧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侧风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风道具有夹角,所述第二侧风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风道具有夹角。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毛仪,所述脱毛仪设有第一方面提供的散热机构。结合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散热机构安装于机壳内,所述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流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流体连通。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机壳包括:壳体和侧盖,所述壳体具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与所述风机组件流体连通;所述侧盖盖合于所述侧开口,且所述侧盖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与所述侧开口连通的所述进风口。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侧开口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所述侧盖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侧盖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之间形成连通所述侧开口和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间隙。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侧盖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围设所述侧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光源组件内部设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与风机组件流体连通,通过风机组件驱动气体沿第一风道流动,从而实现对光源组件散热,可以避免热量集中,提高了散热效果。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机构和机壳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剖视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风机组件、导风组件和机壳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壳体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侧盖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毛仪的剖视图二。图标:100-风机组件;200-光源组件;201-第一风道;202-第二风道;210-灯管;220-反光杯;230-滤光片;300-导风组件;301-第一侧风口;302-第二侧风口;400-分流件;500-机壳;501-进风口;502-出风口;503-进风间隙;510-壳体;511-侧开口;512-安装槽;513-卡孔;514-定位孔;515-定位槽;520-侧盖;521-卡扣件;522-定位销;523-定位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公式中的物理量,如无单独标注,应理解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基本量,或者,由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的导出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机构,包括:风机组件100和光源组件200,光源组件200内部设有第一风道201,第一风道201与风机组件100流体连通。具体地,第一风道201设于光源组件200,通过风机组件100驱动气体流经第一风道201,从而可以对光源组件200进行散热,进而避免光源组件200内部热量集中,提高了散热效果。进一步的,光源组件200设有与风机组件100流体连通的第二风道202;反光杯220位于第一风道201和第二风道202之间。风机组件100驱动气体流经第一风道201和第二风道202,从而能够对反光杯220的两侧进行风冷,进而提高散热效率。关于光源组件200的机构,详细而言:光源组件200包括:灯管210、反光杯220和滤光片230;反光杯220和滤光片230共同围设形成空腔,灯管210安装在空腔内,且灯管210与空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201。具体的,反光杯220的截面形状为U形,灯管210插设于反光杯2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组件(100)和光源组件(200),所述光源组件(200)内部设有第一风道(201),所述第一风道(201)与所述风机组件(100)流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组件(100)和光源组件(200),所述光源组件(200)内部设有第一风道(201),所述第一风道(201)与所述风机组件(100)流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200)包括反光杯(220),且所述光源组件(200)设有与所述风机组件(100)流体连通的第二风道(202);
所述反光杯(220)位于所述第一风道(201)和所述第二风道(20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200)还包括:灯管(210)和滤光片(230);
所述反光杯(220)和所述滤光片(230)共同围设形成空腔,所述灯管(210)安装在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灯管(210)与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风道(20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导风组件(300),所述导风组件(300)接近所述风机组件(100)的一端安装有分流件(400);
所述分流件(400)将所述导风组件(300)的进气口分隔形成第一侧风口(301)和第二侧风口(302);
所述第一侧风口(301)与所述第一风道(201)连通,所述第二侧风口(302)与所述第二风道(20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风口(30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风道(201)具有夹角,所述第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仕华貌家财邵杰豪赵立群陈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皓醒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