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桌面式等离子超快X射线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快晶格动力学探测领域,具体是桌面式等离子超快X射线源。
技术介绍
目前超快X射线主要被应用于超快现象探测领域,如超快X射线衍射、超快X射线吸收技术等。短脉冲X射线作为重要的超快探测束,以先进的三代同步加速器辐射源和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为代表的大规模X射线短源,以其卓越的性能和高的功率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现有X射线短源因成本昂贵、体积庞大,难以将中小型研究实验室推广到医院和其他应用场景。开发具有小尺寸、低成本和优异性能的新型超短X射线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减小超短X射线源的体积的同时,避免光子产额不足和数据采集周期过长,并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这成为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现今没有相应的设备,也没有相关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等离子X射线源设备在体积减小后存在光子产额不足、数据采集周期过长、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桌面式等离子超快X射线源,其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体积小,且其光子产额足 ...
【技术保护点】
1.桌面式等离子超快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腔(1)、反应腔(2)、靶带(3)、屏蔽带(4)、X射线CCD(22)、靶带传动系统、屏蔽带传动系统及外部光路系统,所述反应腔(2)位于真空腔(1)内,反应腔(2)左右侧壁均构成有两条竖直设置的屏蔽带条形过缝(30)和一条竖直设置的靶带条形过缝(31),位于反应腔(2)同一侧壁上的两条屏蔽带条形过缝(30)分布于该侧壁上靶带条形过缝(31)的两侧且分别靠近该侧壁前后两侧端头部位,所述靶带(3)穿过反应腔(2)上的两条靶带条形过缝(31)且由靶带传动系统驱动其从反应腔(2)一侧向另一侧移位,所述屏蔽带(4)的数量为两条,一条屏 ...
【技术特征摘要】
1.桌面式等离子超快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腔(1)、反应腔(2)、靶带(3)、屏蔽带(4)、X射线CCD(22)、靶带传动系统、屏蔽带传动系统及外部光路系统,所述反应腔(2)位于真空腔(1)内,反应腔(2)左右侧壁均构成有两条竖直设置的屏蔽带条形过缝(30)和一条竖直设置的靶带条形过缝(31),位于反应腔(2)同一侧壁上的两条屏蔽带条形过缝(30)分布于该侧壁上靶带条形过缝(31)的两侧且分别靠近该侧壁前后两侧端头部位,所述靶带(3)穿过反应腔(2)上的两条靶带条形过缝(31)且由靶带传动系统驱动其从反应腔(2)一侧向另一侧移位,所述屏蔽带(4)的数量为两条,一条屏蔽带(4)穿过靠近反应腔(2)后侧的两条屏蔽带条形过缝(30),另一条屏蔽带(4)穿过靠近反应腔(2)前侧的两条屏蔽带条形过缝(30),所述屏蔽带传动系统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屏蔽带传动系统对应驱动一条屏蔽带(4)从反应腔(2)一侧向另一侧移位;
所述真空腔(1)的腔体侧壁设有位于反应腔(2)前侧的光学窗口(5)和位于反应腔(2)后侧的X射线窗口(6),所述X射线窗口(6)位于光学窗口(5)正后方,所述反应腔(2)前侧壁设有正对光学窗口(5)的开口,反应腔(2)后侧壁设有正对X射线窗口(6)的开口,两条所述的屏蔽带(4)分别从反应腔(2)前后侧壁上开口正对的腔体内区域穿过;
所述外部光路系统包括飞秒激光器(21)、分束镜(23)、泵浦延迟光路及打靶光路,所述飞秒激光器(21)用于产生主激光束,所述分束镜(23)用于将飞秒激光器(21)产生的激光能量分配成泵浦束和打靶束,所述泵浦延迟光路用于将泵浦束进行时间延迟后作用于样品(29),所述打靶光路用于控制打靶束经光学窗口(5)后与靶带(3)作用产生X射线,该X射线穿过X射线窗口(6)后作用于样品(29),所述泵浦束和X射线作用于样品(29)同一处;所述X射线CCD(22)用于对样品(29)的泵浦探测数据进行扫描采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面式等离子超快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带传动系统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1)、第一编码器(13)、靶带主动盘(7)及靶带被动盘(8),所述靶带主动盘(7)和靶带被动盘(8)均设于真空腔(1)内且分别位于反应腔(2)左右两侧,所述靶带(3)两端分别固定于靶带主动盘(7)和靶带被动盘(8)上且靶带(3)缠绕在靶带主动盘(7)和/或靶带被动盘(8)上,所述第一编码器(13)设于真空腔(1)外用于监测靶带被动盘(8)角速度大小及靶带(3)运转是否正常,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1)设于真空腔(1)外用于驱动靶带主动盘(7)转动;
所述屏蔽带传动系统包括第二伺服电机(12)、第二编码器(14)、屏蔽带主动盘(9)及屏蔽带被动盘(10),所述屏蔽带主动盘(9)和屏蔽带被动盘(10)均设于真空腔(1)内且分别位于反应腔(2)左右两侧,所述屏蔽带(4)两端分别固定于屏蔽带主动盘(9)和屏蔽带被动盘(10)上且屏蔽带(4)缠绕在屏蔽带主动盘(9)和/或屏蔽带被动盘(10)上,所述第二编码器(14)设于真空腔(1)外用于监测屏蔽带被动盘(10)角速度大小及屏蔽带(4)运转是否正常,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2)设于真空腔(1)外用于驱动屏蔽带主动盘(9)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面式等离子超快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码器(13)与靶带被动盘(8)之间、第一伺服电机(11)与靶带主动盘(7)之间、第二编码器(14)与屏蔽带被动盘(10)之间、以及第二伺服电机(12)与屏蔽带主动盘(9)之间均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于真空腔(1)底部的磁流体密封轴承(33)、设于真空腔(1)内且下端与磁流体密封轴承(33)连接的定位轴承、以及设于真空腔(1)外且一端与磁流体密封轴承(33)连接的联轴器(34),所述靶带主动盘(7)、靶带被动盘(8)、屏蔽带主动盘(9)及屏蔽带被动盘(10)均包括中空转轴、以及上下两个套设于中空转轴上的盘体,上下两个盘体之间的区域为绕带区域,所述定位轴承上端从中空转轴下端嵌入中空转轴内,且与中空转轴上套设有两个盘体固定连接;所述靶带主动盘(7)和屏蔽带主动盘(9)两者联动的联轴器(34)相对连接磁流体密封轴承(33)端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靶带被动盘(8)和屏蔽带被动盘(10)两者联动的联轴器(34)相对连接磁流体密封轴承(33)端的另一端与编码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面式等离子超快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央管控系统,所述真空腔(1)内设有正对靶带主动盘(7)设置的激光位移传感器,真空腔(1)侧壁设有与激光位移传感器连接的航空插头,第一伺服电机(11)连接有第一控制器,第二伺服电机(12)连接有第二控制器,所述航空插头、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均与中央管控系统连接;其中:
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靶带主动盘(7)绕带区域的半径值,并通过航空插头将测量的实时数据传输至中央管控系统;
中央管控系统,用于接收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的实时半径值,结合设定的靶带(3)线速度转化为第一伺服电机(11)实时角速度,并以脉冲信号的方式发送至第一控制器,调控单位时间内第一伺服电机(11)角速度使靶带(3)在运转过程中始终保持用户所设定的线速度;还用于根据人为控制生成脉冲信号发送至第二控制器,调控单位时间内第二伺服电机(12)角速度;
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用于接收中央管控系统产生的脉冲信号,以实时调整伺服电机的角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面式等离子超快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靶带绕线柱(15),所述反应腔(2)内设有四根靶带绕线柱(15),其中两根靶带绕线柱(15)分布于反应腔(2)左右两侧且分别正对两条靶带条形过缝(31)设置,另两根靶带绕线柱(15)分布于反应腔(2)前后开口正对的反应腔(2)内部区域两侧且靠近开口正对的区域设置,所述反应腔(2)底部构成有纵向水平设置的条形孔(32),所述条形孔(32)位于反应腔(2)前后侧壁开口正对区域的一侧且靠近开口正对的区域设置,条形孔(32)中央区域位于靶带条形过缝(31)正对的反应腔(2)内区域正下方,一根靠近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靖,游朋先,胡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