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464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该方法结合可见光通信技术和可信身份认证系统以实现用户安全高效的身份认证识别,可见光以暗码的形式在设备之间传输,且可见光不携带敏感信息,以此方式提高了身份认证识别的安全性能;且完成该身份认证方法对设备的要求低普适性高。

A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visible light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身份证是用于证明持有人身份的证件,是作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公民身份的证明工具。在生活的诸多场景中,为了证明特定人群的身份均需进行实人身份认证,目前实人身份认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实体身份证件刷卡配以人脸识别技术: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但是存在:实体身份证件不便于携带容易丢失以及身份信息安全系数低的问题:实体身份证件在取出和使用时容易被不法人士进行拍摄获取,而被盗取的身份证件号可能会被用于一些不法用途,另外实体身份证件一旦丢失也非常麻烦,需要个体特地去政府机关办理挂失和新的身份证件。2.二维码网证配以人脸识别技术:在该方式中实体身份证件被二维码网证取代,但依旧存在:二维码信息容易被盗取以及认证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二维码在生成后以明码的形式存在,不法人士通过摄影的方式即可拍摄盗取二维码信息,另请求者需要将二维码精确地对焦识别器才可完成身份识别,且受到认证环境的影响,例如在雨天、不开灯的室内、黑夜等环境下就很难保证二维码网证能被很好地进行识别。3.NFC网证配以人脸识别技术:在该方式中用NFC传递身份证件信息,但该方式目前存在:普适性差的问题:其对手机硬件软件的要求均更高,目前只有偏高端的手机才配置有NFC功能,而只有配置了NFC功能才能实现以上提到的身份认证方式。总结而言,目前的互联网身份认证方式或多或少均存在着些许的问题,而获取一种高效安全的互联网身份认证方法是必然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该方法结合可见光通信技术和CTID系统以实现用户安全高效的身份认证识别,可见光以暗码的形式在设备之间传输,且可见光不携带敏感信息,以此方式提高了身份认证识别的安全性能;且完成该身份认证方法对设备的要求低普适性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请求端设备获取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并将转换为光数据,向识别端设备发送融合有光数据的可见光,其中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为云认证端生成的对应用户身份信息的编码数据;识别端设备提取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识别端设备和/或请求端设备将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和实时人脸图像传送至云认证端,云认证端联合可信身份认证平台进行身份验证,得到认证信息;认证信息回传给请求端设备和/或识别端。另外,本方案提供一种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包括:请求端设备,识别端设备,云认证端以及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其中请求端设备向云认证端发送识别请求以获取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转换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为光数据,并向识别端设备发送融合有光数据的可见光,其中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为为云认证端生成的对应用户身份信息的编码数据;识别端设备获取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识别端设备和/或请求端设备将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和实时人脸图像传送至云认证端;云认证端获取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并获取请求者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和实时人脸图像传送给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其中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基于身份信息以及实时人脸图像进行身份验证,反馈识别信息;其中请求端设备上至少设置发光设备,识别端设备上至少设置图像获取设备。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针对目前身份认证过程中存在的实体身份证件携带不便及身份安全系数低、二维码网证安全系数低且受环境影响、NFC普适性差等问题,借助可见光技术采用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来代替用户的实体身份证件,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以光数据的形式在识别端和请求端之间传输,该光数据不携带用户真实的身份证公民身份号码信息,即使该光数据被盗取后也无法被不法人士破解其内的身份信息,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用户身份认证时的安全系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的工作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的框架示意图。图中:请求端设备10,请求通信模块11,信息处理模块12,可见光发送模块13,识别端设备20,识别通信模块21,可见光接收模块22,人脸图像获取模块23,执行模块24,云认证端30,身份信息模块31,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模块32,云端通信模块33,管理数据处理模块34,可信身份认证平台40,身份验证模块41,CTID通信模块42,解密模块43,可信身份认证加密服务器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认识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由计算机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或者通过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来实现或实施。方法可以使用标准编程技术-包括配置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其中如此配置的存储介质使得计算机以特定和预定义的方式操作——根据在具体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和附图。每个程序可以以高级过程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与计算机系统通信。然而,若需要,该程序可以以汇编或机器语言实现。在任何情况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或解释的语言。此外,为此目的该程序能够在编程的专用集成电路上运行。此外,可按任何合适的顺序来执行本文描述的过程的操作,除非本文另外指示或以其他方式明显地与上下文矛盾。本文描述的过程(或变型和/或其组合)可在配置有可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执行,并且可作为共同地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代码(例如,可执行指令、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一个或多个应用)、由硬件或其组合来实现。计算机程序包括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多个指令。本方案的提供的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需要联通CTID系统完成身份认证。CTID,又可称为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系统,是一种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应用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身份证为信任根的在线身份认证服务。CTID的基本工作原理为: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后查询并调取数据库中存储的人脸照片,再获取实拍的照片与数据库中人脸照片进行比对,以判断操作动作是否为用户本人进行。由于CTID实际上是提供一种“网证”,具有易保管、易携带、有多重密码保障,使用非常安全,能大大降低证件丢失的概率和被人冒用的可能性的效果。”验证过程中,“网证”电子文件不会在互联网空间传输或存储公民隐私信息。即便手机丢失,网证被冒用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因为“网证”生成过程十分安全,不会留存任何信息,且“网证”信息与人脸、指纹、身份证芯片绑定,几乎不可能被仿冒。“网证”信息由公安机关掌握、审核,用户通过“网证”采集的信息,直接对接公安数据库,由公安机关验证比对,验证过程不在互联网空间传输或存储公民隐私信息,第三方机构或他人仅能收到公安机关出具的认证信息,很难直接接触到公民个人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请求端设备(10)获取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并转换为光数据,向识别端设备(20)发送融合有光数据的可见光,其中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为云认证端(30)生成的对应用户身份信息的编码数据;识别端设备(20)提取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识别端设备(20)和/或请求端设备(10)将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和实时人脸图像传送至云认证端(30),云认证端(30)联合可信身份认证平台(40)进行身份验证,得到认证信息;认证信息回传给请求端设备(10)和/或识别端设备(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请求端设备(10)获取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并转换为光数据,向识别端设备(20)发送融合有光数据的可见光,其中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为云认证端(30)生成的对应用户身份信息的编码数据;识别端设备(20)提取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识别端设备(20)和/或请求端设备(10)将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和实时人脸图像传送至云认证端(30),云认证端(30)联合可信身份认证平台(40)进行身份验证,得到认证信息;认证信息回传给请求端设备(10)和/或识别端设备(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云认证端(30)的信息经由可信身份认证加密服务器(50)传送给可信身份认证平台(40),可信身份认证平台(40)唯一地解密可信身份认证加密服务器(50)的加密信息得到解密信息,其中解密信息至少包括身份信息和实时人脸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请求端设备(10)向云认证端(30)发送识别请求,其中识别请求至少包括用户的账户信息和请求信息,请求信息对应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的请求指令,云认证端(30)基于用户的账户信息匹配得到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基于用户的身份信息动态生成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云认证端(30)对应身份信息生成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端设备(20)在获取可见光后被触发以获取请求者的实时人脸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可见光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云认证端(30)获取实时人脸图像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识别端设备(20)提取电子身份证唯一的识别码并获取请求者的实时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东邹骁王朝阳肖智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优城智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