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方法、电路及电荷泵技术

技术编号:263463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方法、电路及电荷泵,该方法包括:将主MOS管的栅极与辅助MOS管的栅极相连;将所述主MOS管的基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源极、所述辅助MOS管的基极相连;将所述主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漏极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彻底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而且成本低,适宜推广应用。

Method, circuit and charge pump for blocking parasitic diode of MOS transis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方法、电路及电荷泵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方法、电路及电荷泵。
技术介绍
在当代的电子系统中,大部分集成电路的芯片都是基于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设计,其中,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是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的简称,以下简称MOS管。MOS管按导电沟道可分为P型沟道和N型沟道,无论哪个类型,都有栅极,源极,漏极和基极这4个电极,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基极与源极,以及基极与漏极之间存在寄生的二极管。对于P型MOS管(即P型沟道MOS管),基极是二极管的阴极,源极和漏极是二极管的阳极。对于N型MOS管(即N型沟道MOS管),基极是二极管的阳极,源极和漏极是二极管的阴极。在实际应用中,4个电极都会连接到相应的电位。基极的电位选择通常需要防止寄生二极管导通。对于N型MOS管,衬底可以连接到最低电位,通常是地。对于P型MOS管,基极可以连接到最高电位,通常是电源。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连接并不可行。例如:电源不是最高电位,P型MOS管的源极或漏极的电压超过电源电压时。或者,N型MOS管的栅极,源极,或者漏极的电位太高时,基极连接到地的话,会超过允许的最大电压,造成MOS管损坏。这种情况下,另一个选择是将基极连接到源极,如图2a至图2d所示,此种连接的效果是短接了源极与基极之间的二极管。需要防止导通的只剩下漏极与基极之间的二极管。对于P型MOS管,需要保持漏极电压始终低于源极和基极电压。对于N型MOS管,需要保持漏极电压始终高于源极和基极电压。然而,在一些特殊电路里,无法满足这个要求,例如:电荷泵电路。电荷泵常用于产生一个高于电源的电位。例如:当N型的功率MOS管连接到电源电位附近时,就需要基于电荷泵的驱动电路进行开启和关断。普通的电荷泵都是在电源电压的基础上翻倍,也就是说输出电压是输入电压的固定倍数,例如:2倍。但是在高压应用里,这个固定倍数的电压有可能过高,从而导致功率MOS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超出安全工作范围而受损。所以电荷泵的输出需要在源极电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固定电压,以保证功率MOS管既可以正常开启又不会损坏。在过压保护的应用中,如图3所示,N型MOS管M1的源极连接到低压的内部电路,漏极连接到需要承受高压的外部电路。电荷泵包含如下部分:I.电容充电电路:工作在输入端和地之间。其负责从输入取得电量并为飞跨电容C1充电。电容C1充好后的电压不高于MOS管M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允许的最大电压。II.电平转换电路:工作在输出端和地之间。其负责调整电容C1的负端的电位。在充电时,负端接近地(0V)。充好电后,负端接近输出端电位,放电给MOS管M1的栅极。III.输出控制电路:工作在MOS管M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其负责开启和关断为电荷泵提供输出的P型MOS管M2。当电容C1充电时,MOS管M2关断,使得MOS管M1的栅极保持电量。当电容C1放电时,MOS管M2导通,使得电量能够从电容C1转移给MOS管M1的栅极,并不断提高MOS管M1的栅极电压,直至其接近电容C1的充满电压。在这个应用中,当MOS管M1开启后,输出端和输入端电压接近。MOS管M1的栅极电压高于输出端。此时,电荷泵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MOS管M2的寄生二极管D2A不导通。但是在这之前,MOS管M1的栅极电压有可能是0V。因为,内部电路有可能因为电池过放,或者卸载,没有电压。过压保护芯片在输入端接入外部电压之前也不工作。没有电源的情况下,MOS管M1的栅极和源极都为0V。当接入外部电压,过压保护芯片开始工作时,电容充电电路的电压高于电荷泵输出电压,使得寄生二极管D2A导通,分流了本应该给电容C1充电的电流,导致电容C1无法充电。当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其流经的电流会有一部分泄露到基极。其余的电流有可能会通过输出控制电路泄露到输出端的负载。这是由于MOS管M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很低,输出控制电路不能保证切断栅极与源极之间的导通路径。当没有电流可以给MOS管M1的栅极持续充电时,MOS管M1无法开启。因此,在电荷泵的输出从0V开始慢慢上升到高于输入电压的这个过程中,MOS管M2的寄生二极管不能导通。在任何情况下保证MOS管的寄生二极管不导通,才能保持电路正常工作,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串联两个相同的MOS管来实现。串联时,可以源极与源极相连,或者漏极与漏极相连,使其寄生二极管按照相反方向背靠背连接,如图4a至图4d所示。但是,这样的设计大幅增加了成本。原因是MOS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气特性等效于电阻。MOS管的面积越大,等效的电阻值越小,导通时功耗越小。所以需要根据导通时的电流,选择合适的等效电阻,并设计MOS管的面积。当两个相同的MOS管串联后,等效电阻变成两倍大。也就是说,要达到与原来相同的等效电阻,每个MOS管的等效电阻要减半,其面积就要加倍,导致整体的面积就是原来单独一个MOS管的四倍。以上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方法、电路及电荷泵,来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方法,包括:将主MOS管的栅极与辅助MOS管的栅极相连;将所述主MOS管的基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源极、所述辅助MOS管的基极相连;将所述主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漏极相连。进一步的,所述主MOS管与所述辅助MOS管均为P型MOS管。进一步的,所述主MOS管与所述辅助MOS管均为N型MOS管。进一步的,所述主MOS管开启阈值电压要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辅助MOS管的开启阈值电压与寄生二极管的压降之和。第二方面,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电路,该电路包括主MOS管和辅助MOS管;其中,所述主MOS管的栅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主MOS管的基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源极、所述辅助MOS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主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漏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MOS管与所述辅助MOS管均为P型MOS管,其中,所述主MOS管的栅极G1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栅极G2连接,所述主MOS管的基极B1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源极S2、所述辅助MOS管的基极B2连接,所述主MOS管的源极S1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漏极D2连接,所述主MOS管的漏极D1与主MOS管的寄生二极管D1A的阳极连接,所述寄生二极管D1A的阴极与所述主MOS管的二极管D1B的阴极、所述主MOS管的基极B1连接,所述二极管D1B的阳极与所述主MOS管的源极S1连接,所述辅助MOS管的二极管D2A的阳极与辅助MOS管的漏极D2连接,所述二极管D2A的阴极与所述辅助MOS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n将主MOS管的栅极与辅助MOS管的栅极相连;/n将所述主MOS管的基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源极、所述辅助MOS管的基极相连;/n将所述主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漏极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将主MOS管的栅极与辅助MOS管的栅极相连;
将所述主MOS管的基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源极、所述辅助MOS管的基极相连;
将所述主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漏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MOS管与所述辅助MOS管均为P型MOS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MOS管与所述辅助MOS管均为N型MOS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MOS管开启阈值电压要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辅助MOS管的开启阈值电压与寄生二极管的压降之和。


5.一种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主MOS管和辅助MOS管;其中,所述主MOS管的栅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主MOS管的基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源极、所述辅助MOS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主MOS管的源极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漏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挡MOS管的寄生二极管导通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MOS管与所述辅助MOS管均为P型MOS管,其中,所述主MOS管的栅极G1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栅极G2连接,所述主MOS管的基极B1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源极S2、所述辅助MOS管的基极B2连接,所述主MOS管的源极S1与所述辅助MOS管的漏极D2连接,所述主MOS管的漏极D1与主MOS管的寄生二极管D1A的阳极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应能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