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书英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459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气智能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接线装置。所述接线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壳体、第一防水组件、接线组件和上盖板;所述第一壳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防水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上盖板安装在第一壳体的上端,且所述上盖板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壁顶端铰接;所述接线组件包括第三壳体、本体安装座、接线盒本体和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三壳体位于所述第一防水组件内;所述本体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接线装置一组服务终端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整条线路瘫痪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接线装置在防水和散热问题上无法兼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接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智能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建筑智能产业发展而设立的新专业,该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特点;其融合了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与系统集成以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学科;其专业实验系统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智能安防系统、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建筑照明与供配电系统、智能消防系统等多个综合性工程化的实验系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在平时应用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接线装置,一个好的接线装置直接影响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使用效果。传统的接线装置都是将电压直接进行分流,然后供给到每组服务终端上,当其中任意一组服务终端发生异常时,就会造成整条线路的故障,甚至瘫痪。当接线装置需要进行户外作业时,由于要承受雨雪和日晒的双重考验,这就使接线装置要同时具备防水和散热功能。但传统的接线装置在防水和散热的兼顾性上难以做到,这就导致户外安装的接线装置普遍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接线装置,所述接线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壳体、第一防水组件、接线组件和上盖板;所述第一壳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防水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为开放式结构;所述上盖板安装在第一壳体的上端,且所述上盖板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壁顶端铰接;所述上盖板上开设有若干组透气孔;所述接线组件包括第三壳体、本体安装座、接线盒本体和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三壳体位于所述第一防水组件内,且所述第三壳体顶部为开放式结构;所述本体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内;所述第一继电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内,且所述第一继电器通过电线与所述接线盒本体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第二防水组件,所述第二防水组件包括第二液体传感器和第二电动门机;所述第一壳体内开设有防水仓;所述第二液体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水仓内;所述第二电动门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水仓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组件包括第二壳体、散热网、第一电动门机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防水仓上方;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散热网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电动门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顶部,且所述第一电动门机位于所述散热网外侧。优选的,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四壳体、第二继电器、检测仓、第一液体传感器和检测仓出水管;所述第四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顶部;所述第二继电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检测仓位于所述第四壳体顶部,且所述检测仓顶部固定安装在有透水网;所述第一液体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仓内,且所述第一液体传感器通过电线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检测仓出水管一端与所述检测仓连通,且另一端贯穿至所述第四壳体外部。优选的,所述接线组件还包括入线管和出线管;所述入线管和出线管一端均连通在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壁上;且所述入线管和出线管另一端均贯穿至所述第一壳体外部;所述接线组件还包括两组密封防水圈;两组所述密封防水圈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入线管和出线管与第三壳体的结合处。优选的,所述接线组件还包括盖板固定组件,所述盖板固定组件包括推杆、第一弹簧、限位板和盖板限位块;所述第一壳体远离铰接处的一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两端分别设置有防脱块;所述推杆位于所述通槽内,所述推杆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一壳体外部,且固定安装有按钮;所述限位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推杆上;所述限位板一面抵止在靠近按钮的一组防脱块上;所述第一弹簧套装在所述推杆上,所述第一弹簧一端抵止在所述限位板另一面上,且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抵止在远离按钮的一组防脱块上;所述盖板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靠近通槽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盖板限位块顶部开设有盖板限位槽,所述盖板限位槽一侧连通有活动板限位槽;所述活动板限位槽与所述通槽连通。优选的,所述盖板固定组件还包括固定块、活动板和若干组第二弹簧;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盖板下表面上,且所述固定块底部卡接在所述盖板限位槽内;若干组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块一侧壁上,且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板上;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活动板限位槽内。优选的,所述接线盒本体可包括本体外壳、若干组空气开关和若干组故障处理器;所述本体外壳固定安装在所述本体安装座上;所述本体外壳靠近所述入线管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输入端口,所述输入端口通过电线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电性连接;若干组所述空气开关一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所述输入端口电性连接;若干组所述故障处理器通过电线分别与若干组所述空气开关另一端电性连接,且所述故障处理器与空气开关数量相等;所述本体外壳靠近所述出线管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若干组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的数量与所述故障处理器数量相等,且若干组所述输出端口通过电线分别与若干组所述故障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本体外壳上开设有散热孔。优选的,所述第二继电器通过电线分别与第一电动门机、第二电动门机、第三电动门机、第一液体传感器和第二液体传感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一端为开放式结构,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底部;所述第一壳体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组第三电动门机,若干组所述第三电动门机底部均贴合在所述防水仓定部外壁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当某组服务终端发生异常时,通过第一继电器控制并断开该组空气开关,从而使得该组服务终端不会影响到其他各组服务终端的正常工作;解决了传统接线装置一组服务终端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整条线路瘫痪的问题。2、通过检测机构的实时监测,并分别控制散热网上的第一电动门机关闭,第二电动门机和第三电动门机开启,实现了自动防水的功能,并解决了传统接线装置在防水和散热问题上无法兼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接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接线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防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防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检测组件的剖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接线组件的剖视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接线盒本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壳体(2)、第一防水组件(3)、接线组件(4)和上盖板(7);所述第一壳体(2)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防水组件(3)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2)内;所述第一壳体(2)的上端为开放式结构;/n所述上盖板(7)安装在第一壳体(2)的上端,且所述上盖板(7)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一壳体(2)一侧壁顶端铰接;所述上盖板(7)上开设有若干组透气孔;/n所述接线组件(4)包括第三壳体(401)、本体安装座(402)、接线盒本体(403)和第一继电器(404);所述第三壳体(401)位于所述第一防水组件(3)内,且所述第三壳体(401)顶部为开放式结构;所述本体安装座(40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401)内;所述第一继电器(40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401)内,且所述第一继电器(404)通过电线与所述接线盒本体(403)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壳体(2)、第一防水组件(3)、接线组件(4)和上盖板(7);所述第一壳体(2)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防水组件(3)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2)内;所述第一壳体(2)的上端为开放式结构;
所述上盖板(7)安装在第一壳体(2)的上端,且所述上盖板(7)的一端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一壳体(2)一侧壁顶端铰接;所述上盖板(7)上开设有若干组透气孔;
所述接线组件(4)包括第三壳体(401)、本体安装座(402)、接线盒本体(403)和第一继电器(404);所述第三壳体(401)位于所述第一防水组件(3)内,且所述第三壳体(401)顶部为开放式结构;所述本体安装座(40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401)内;所述第一继电器(40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壳体(401)内,且所述第一继电器(404)通过电线与所述接线盒本体(40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第二防水组件(6),所述第二防水组件(6)包括第二液体传感器(602)和第二电动门机(603);
所述第一壳体(2)内开设有防水仓(601);所述第二液体传感器(602)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水仓(601)内;所述第二电动门机(603)固定安装在所述防水仓(601)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组件(3)包括第二壳体(301)、散热网(302)、第一电动门机(303)和安装座(304);
所述安装座(304)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2)内,且所述安装座(304)位于所述防水仓(601)上方;所述第二壳体(301)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304)上;所述散热网(30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301)的顶部;所述第一电动门机(30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301)顶部,且所述第一电动门机(303)位于所述散热网(302)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检测组件(5),所述检测组件(5)包括第四壳体(501)、第二继电器(502)、检测仓(503)、第一液体传感器(504)和检测仓出水管(506);
所述第四壳体(50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301)顶部;所述第二继电器(50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301)内;所述检测仓(503)位于所述第四壳体(501)顶部,且所述检测仓(503)顶部固定安装在有透水网(505);所述第一液体传感器(504)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仓(503)内,且所述第一液体传感器(504)通过电线与所述第二继电器(502)电性连接;所述检测仓出水管(506)一端与所述检测仓(503)连通,且另一端贯穿至所述第四壳体(501)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组件(4)还包括入线管(405)和出线管(406);所述入线管(405)和出线管(406)一端均连通在所述第三壳体(401)的一侧壁上;且所述入线管(405)和出线管(406)另一端均贯穿至所述第一壳体(2)外部;
所述接线组件(4)还包括两组密封防水圈(407);两组所述密封防水圈(407)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入线管(405)和出线管(406)与第三壳体(401)的结合处。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贾书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