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4373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电缆设备的标识,对所述电缆设备的身份进行识别;通过状态感知组件对对经过身份识别的电缆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获取采集数据,并将所述采集数据发送至所述边缘代理组件;通过边缘代理组件将接收到的所述采集数据发送至巡检终端;通过巡检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采集周期接收所述采集数据,并将所述采集数据发送至诊断终端,通过诊断终端基于所述采集数据和历史数据评估所述电缆设备的运行状态。

A method and system of moving inspection of cable line based on fusion data of front and rear en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mobile patrol inspection of a cable line based on the fusion data of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The method comprises: identifying the identity of the cable device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ble device; collecting the data of the identified cable device through the state sensing component, obtaining the collected data, and sending the collected data to the edge gen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e-set collection cycle, the patrol terminal receives the collected data and sends the collected data to the diagnosis terminal. The diagnosis terminal evaluates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cable equipment based on the collected data and historical dat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线路移动巡检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电缆线路的运维检修以人工巡视、状态检测及在线监测为主,数据离散化、孤岛化,运维人员无法在巡视或检修过程中有效评估和掌握电缆线路运行状态,也无法通过系统平台获取线路运行及状态信息数据,巡检效率收到一定制约,巡视检测的数据分散于各类检测设备、数据表单或监控平台中,格式缺乏统一性规范性,难以实现信息交互,且录入存储工作流程繁杂。且电缆运维体量大、人员少、通道环境复杂,巡视以人工接入为主不仅难以电缆巡视周期要求,也难以保证运检巡视效果,巡检不及时、不到位,存在漏检或错检的问题时有发生。此外,全面推广带电检测,庞大的设备数量和有限的人力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当前带电检测工作对测试人员要求高,测试效率低;大数据应用发现测试数据整理工作量大且整理不规范、不完善;现场大量测点或过高或接近高压部位等,对检测人员的安全性带来极大挑战;就在线监测而言,装置质量良莠不齐、故障率高、寿命短、维护工作量大,电源和通信技术瓶颈制约了技术发展,此外,数据准确性、稳定性、实时性不够;监测手段缺乏,各重要状态参量在线监测技术仍未实现全面突破;设备与传感器集成度不高,建设改造难度大等诸多因素也存在一定制约。因此,亟待建立一种新型的电缆线路及通道运维巡检模式,强化运维人员与检测/监测装置以及后台数据中心的数据信息交互,提升运维检修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如何高效地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电缆设备的标识,对所述电缆设备的身份进行识别;通过状态感知组件对对经过身份识别的电缆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获取采集数据;基于所述采集数据和历史数据评估所述电缆设备的运行状态。优选地,所述采集数据包括:电缆线路局部放电、运行温度、接地电流、介质损耗、通道环境、沉降、水位、视频监控数据。优选地,还包括:通过状态感知组件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缓存。优选地,通过所述巡检终端接收巡检计划,并定期执行所述巡检计划。优选地,还包括:通过所述边缘代理组件辅助完成巡检记录、风险点记录;基于模糊证据理论的状态评价模型、灰色马尔可夫的误差反推预测模型的前端自诊断模型对电缆设备的隐患进行追踪处理。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识别单元,用于基于电缆设备的标识,对所述电缆设备的身份进行识别;状态感知组件单元,用于通过状态感知组件对经过身份识别的电缆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获取采集数据;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边缘代理组件将接收到的所述采集数据发送至巡检终端;诊断终端,通过诊断终端基于所述采集数据和历史数据评估所述电缆设备的运行状态。优选地,所述采集数据包括:电缆线路局部放电、运行温度、接地电流、介质损耗、通道环境、沉降、水位、视频监控数据。优选地,还用于:通过状态感知组件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缓存。优选地,通过所述巡检终端接收巡检计划,并定期执行所述巡检计划。优选地,还包括:通过所述边缘代理组件辅助完成巡检记录、风险点记录;基于模糊证据理论的状态评价模型、灰色马尔可夫的误差反推预测模型的前端自诊断模型对电缆设备的隐患进行追踪处理。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电缆设备的标识,对电缆设备的身份进行识别;通过状态感知组件对对经过身份识别的电缆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获取采集数据,并将采集数据发送至边缘代理组件;通过边缘代理组件将接收到的采集数据发送至巡检终端;通过巡检终端根据预先设置的采集周期接收采集数据,并将采集数据发送至诊断终端,通过诊断终端基于采集数据和历史数据评估电缆设备的运行状态。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应用智能移动巡检技术,通过结合电子标签和具有射频识别的移动终端,实现地下管道及电力电缆的身份辨识、信息调阅和日常巡检。同时将电子标签、状态感知模块和智能移动终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电缆线路智能巡检,并对巡视质量关键指标进行远程自动管控,对巡视异常信息及时处理,最终综合全过程电缆状态检测与评估体系,结合电缆线路设备质量、安装质量及历史试验检修数据,实现电缆状态评估与运维检修策略决策。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系统结构图;以及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系统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专利技术,并且向所属
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
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方法流程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缆线路移动巡检及交互诊断系统构建方法,该方法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与无线发送组件对电缆线路进行数据流改造,引入手持信息终端与集成化检测终端,利用电子标签建立巡检设备与电缆线路及相关设备的快速关联,与管控中心数据后台的信息交互,在点对点传输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建立起电缆线路移动巡检及交互诊断系统,实现运维人员的可控运维,提升运维检修效率,降低巡检人员携带大量设备、反复录入导出查询数据信息以及检修过程中查阅运行状态信息等工作的复杂程度。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方法,方法包括:优选地,在步骤101:基于电缆设备的标识,对电缆设备的身份进行识别。本专利技术通过智能识别组件,利用无源电子标签技术,记录存储电缆基础台账信息,与GIS系统联合实现电缆设备资产管理与身份识别,并与无线发送、接收组件自动联动,当移动巡检终端接近时,可快速、远距离识别电缆及通道设备、设施,结合巡检计划或人工选择的方式,启动状态检测数据发送,简化巡检人员查询设备台账流程,并可作为参照物对巡检路径、巡检到位率进行远程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n基于电缆设备的标识,对所述电缆设备的身份进行识别;/n通过状态感知组件对对经过身份识别的电缆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获取采集数据;/n基于所述采集数据和历史数据评估所述电缆设备的运行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前后端融合数据对电缆线路进行移动巡检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电缆设备的标识,对所述电缆设备的身份进行识别;
通过状态感知组件对对经过身份识别的电缆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获取采集数据;
基于所述采集数据和历史数据评估所述电缆设备的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采集数据包括:电缆线路局部放电、运行温度、接地电流、介质损耗、通道环境、沉降、水位、视频监控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状态感知组件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缓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通过所述巡检终端接收巡检计划,并定期执行所述巡检计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边缘代理组件辅助完成巡检记录、风险点记录;
基于模糊证据理论的状态评价模型、灰色马尔可夫的误差反推预测模型的前端自诊断模型对电缆设备的隐患进行追踪处理。


6.一种基于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昱力丁斌欧阳本红刘敬文夏荣李国鹏刘松华王学彬张振鹏李文杰王格李志雷邓显波赵鹏费雯丽刘宗喜陈铮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