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装配式构件运输仿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37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装配式构件运输仿真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构建临时堆放场地模型,获取装配现场BIM模型后,在BIM模型中建立临时堆放场地模型;步骤二,规划运输线路和时间,确定装配现场中运输货架和构件的车辆的运输线路和时间;步骤三,仿真与调整,进行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对运输线路、时间及模型结构进行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在装配现场BIM模型中直接构建临时堆放场地模型,反映出的工程信息更加立体、直观,使得规划构件的存放地点、运输路线更加合理,从而间接提升了施工效率;规划完毕后通过运输过程的仿真,能够有效结合仿真结果,对风险点进行规避或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装配式构件运输仿真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装配式构件运输仿真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施工方法的不断改进,装配式构件的数量也逐渐增多,甚至一部分工程直接采取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案,因此装配式构件的周转、运输效率直接影响到施工工期的长短。现有的方法是根据实际施工工艺直接从二维图纸上对装配式构件的存放地点等信息进行规划,这种方式下一方面缺乏对构件运输的时间、路线、风险点等信息的把控,导致实际施工执行时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整体施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二维图纸进行规划难以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考虑周全,导致构件在建筑物内运输时的路线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进一步降低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装配式构件运输仿真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装配式构件运输仿真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构建临时堆放场地模型,获取装配现场BIM模型后,根据装配现场所需的构件的使用需求,在BIM模型中建立临时堆放场地模型;步骤二,规划运输线路和时间,将具体施工工序信息与临时堆放场地模型信息相结合,确定装配现场中运输货架和构件的车辆的运输线路和时间;步骤三,仿真与调整,按照施工工序将装配现场BIM模型和临时堆放场地模型相结合并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运输线路、时间、临时堆放场地模型的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进一步的,步骤一中临时堆放场地模型中包括装配式构件的尺寸信息、用途信息以及存放构件的货架的尺寸信息、摆放位置信息。进一步的,步骤二中车辆的运输线路包括车辆的进场、出场路线以及构件在已施工建筑结构内的流转路线。进一步的,步骤三中调整运输路线和时间的具体步骤为:根据装配现场BIM模型的结构特点以及装配构件的结构信息,结合仿真结果,可以得到装配件运输过程中存在的较高故障风险点,通过对路线和时间进行调整可以规避掉其中的一部分,将无法规避的风险点信息记录到临时堆放场地模型,使得实际施工时能够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措施。进一步的,步骤三中调整运输路线和时间后根据施工工序、运输时间、存放货架地点为每个装配构件设计相应识别码,识别码通过文字和/或颜色或二维码进行区分。进一步的,临时堆放场包括六个存放区,通过颜色对装配构件存放位置进行区分,按照由靠近入口处至远离入口处的顺序,各存放区的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进一步的,根据具体施工工序要求,通过数字对装配构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区分,安装在一层的构件编号为01,二层的编号为02,以此类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方法通在装配现场BIM模型中直接构建临时堆放场地模型,反映出的工程信息更加立体、直观,使得规划构件的存放地点、运输路线更加合理,从而间接提升了施工效率;规划完毕后通过运输过程的仿真,能够有效结合仿真结果,对风险点进行规避或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施工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装配式构件运输仿真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构建临时堆放场地模型,获取装配现场BIM模型后,根据装配现场所需的构件的使用需求,在BIM模型中建立临时堆放场地模型;步骤二,规划运输线路和时间,将具体施工工序信息与临时堆放场地模型信息相结合,确定装配现场中运输货架和构件的车辆的运输线路和时间;步骤三,仿真与调整,按照施工工序将装配现场BIM模型和临时堆放场地模型相结合并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运输线路、时间、临时堆放场地模型的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进一步的,步骤一中临时堆放场地模型中包括装配式构件的尺寸信息、用途信息以及存放构件的货架的尺寸信息、摆放位置信息。进一步的,步骤二中车辆的运输线路包括车辆的进场、出场路线以及构件在已施工建筑结构内的流转路线。进一步的,步骤三中调整运输路线和时间的具体步骤为:根据装配现场BIM模型的结构特点以及装配构件的结构信息,结合仿真结果,可以得到装配件运输过程中存在的较高故障风险点,通过对路线和时间进行调整可以规避掉其中的一部分,将无法规避的风险点信息记录到临时堆放场地模型,使得实际施工时能够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措施。进一步的,步骤三中调整运输路线和时间后根据施工工序、运输时间、存放货架地点为每个装配构件设计相应识别码,识别码通过文字和/或颜色或二维码进行区分。进一步的,临时堆放场包括六个存放区,通过颜色对装配构件存放位置进行区分,按照由靠近入口处至远离入口处的顺序,各存放区的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进一步的,根据具体施工工序要求,通过数字对装配构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区分,安装在一层的构件编号为01,二层的编号为02,以此类推。本专利技术方法通在装配现场BIM模型中直接构建临时堆放场地模型,反映出的工程信息更加立体、直观,使得规划构件的存放地点、运输路线更加合理,从而间接提升了施工效率;规划完毕后通过运输过程的仿真,能够有效结合仿真结果,对风险点进行规避或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施工效率。上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装配式构件运输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n步骤一,构建临时堆放场地模型,/n获取装配现场BIM模型后,根据装配现场所需的构件的使用需求,在BIM模型中建立临时堆放场地模型;/n步骤二,规划运输线路和时间,/n将具体施工工序信息与临时堆放场地模型信息相结合,确定装配现场中运输货架和构件的车辆的运输线路和时间;/n步骤三,仿真与调整,/n按照施工工序将装配现场BIM模型和临时堆放场地模型相结合并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运输线路、时间、临时堆放场地模型的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建筑装配式构件运输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构建临时堆放场地模型,
获取装配现场BIM模型后,根据装配现场所需的构件的使用需求,在BIM模型中建立临时堆放场地模型;
步骤二,规划运输线路和时间,
将具体施工工序信息与临时堆放场地模型信息相结合,确定装配现场中运输货架和构件的车辆的运输线路和时间;
步骤三,仿真与调整,
按照施工工序将装配现场BIM模型和临时堆放场地模型相结合并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运输线路、时间、临时堆放场地模型的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建筑装配式构件运输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临时堆放场地模型中包括装配式构件的尺寸信息、用途信息以及存放构件的货架的尺寸信息、摆放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建筑装配式构件运输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车辆的运输线路包括车辆的进场、出场路线以及构件在已施工建筑结构内的流转路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建筑装配式构件运输仿真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爱珍杨红岩张保国刘典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