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自优化CNN的内膛复杂表面接触碰撞响应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触碰撞分析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自优化CNN的内膛复杂表面接触碰撞响应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火炮作为复杂多体系统,射击精度是其战术性能的重要指标。受弹炮间隙影响,弹丸在膛内高速运动过程中将不断与身管发生剧烈弹塑性接触碰撞,造成身管柔性振动与弹丸膛内运动的相互耦合,引起弹丸炮口扰动,降低火炮射击精度。火炮服役期间,高温高压火药燃气的烧蚀冲刷以及弹丸的反复机械作用皆会导致内膛磨损,影响身管-弹丸接触碰撞响应。针对身管-弹丸的复杂表面弹塑性接触碰撞问题,传统的知识驱动建模方法由于过多假设简化,或者巨大计算内存需求,无法提供兼具精度与效率的响应预测,且鉴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现有研究较少涉及膛线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优化CNN的内膛复杂表面接触碰撞响应预测方法,其解决了在考虑火炮内膛磨损的条件下,高效高精度预测接触碰撞响应,且有助于明确弹丸膛内受力状态和运动规律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S1、基于火炮射击测试数据,以身管-弹丸试验平台为原型建立磨损身管-弹丸接触碰撞有限元模型;S2、基于所述有限元模型,结合试验平台测试结果,构建多工况接触碰撞样本集;S3、基于所述样本集,根据卷积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组合优化算法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卷积神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自优化CNN的内膛复杂表面接触碰撞响应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基于火炮射击测试数据,以身管-弹丸试验平台为原型建立磨损身管-弹丸接触碰撞有限元模型;/nS2、基于所述有限元模型,结合试验平台测试结果,构建多工况接触碰撞样本集;/nS3、基于所述样本集,根据卷积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组合优化算法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卷积神经网络超参数的自优化,从而获取最佳超参数组;在超参数的寻优过程中训练并得到最佳的基于自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身管-弹丸接触碰撞模型;/nS4、根据所述基于自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身管-弹丸接触碰撞模型,变参量研究接触碰撞响应变化规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优化CNN的内膛复杂表面接触碰撞响应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基于火炮射击测试数据,以身管-弹丸试验平台为原型建立磨损身管-弹丸接触碰撞有限元模型;
S2、基于所述有限元模型,结合试验平台测试结果,构建多工况接触碰撞样本集;
S3、基于所述样本集,根据卷积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组合优化算法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卷积神经网络超参数的自优化,从而获取最佳超参数组;在超参数的寻优过程中训练并得到最佳的基于自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身管-弹丸接触碰撞模型;
S4、根据所述基于自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身管-弹丸接触碰撞模型,变参量研究接触碰撞响应变化规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优化CNN的内膛复杂表面接触碰撞响应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S11、根据采集到的火炮射击测试数据,得出火炮内膛磨损量分布与射击发数对应关系;
S12、利用非等间隔灰色系统模型对所述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磨损量分布与射击发数对应关系,建立内膛磨损数学模型;
S13、以身管-弹丸试验平台为原型,基于所述内膛磨损数学模型,构建不同磨损程度身管-弹丸接触碰撞先验性有限元模型;
S14、结合应力分析结果与试验平台测试数据对所述先验性有限元模型的相关参数设置进行修正,所述相关参数包括网格尺寸以及接触碰撞刚度;
S15、多次执行步骤S14,直到修正后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平台测试结果相对误差小于预设误差,得到磨损身管-弹丸接触碰撞有限元模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优化CNN的内膛复杂表面接触碰撞响应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膛磨损数学模型为:
Δd=f(n,x)
其中,Δd表示内膛磨损量,n为射击发数,x为轴向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优化CNN的内膛复杂表面接触碰撞响应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
S21、确定身管-弹丸接触碰撞响应的影响因素;
S22、根据各所述影响因素的物理量变化范围生成正交表,按照所述正交表进行多工况弹塑性接触碰撞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模拟结果;
S23、分析模拟结果,确定神经网络模型输入物理量与输出物理量,构建多工况接触碰撞样本集,所述样本集包括训练集和验证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自优化CNN的内膛复杂表面接触碰撞响应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影响因素包括身管的口径、磨损程度以及初始接触碰撞运动状态;
所述输入物理量包括身管-弹丸材料参数、几何尺寸以及初始接触碰撞运动状态;
所述输出物理量包括接触碰撞力、压下量、接触碰撞速度、接触面积、塑性能量损失及变形量、接触碰撞最大膛线条数、最大接触压力及Mises应力。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自优化CNN的内膛复杂表面接触碰撞响应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基于所述样本集,根据卷积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组合优化算法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卷积神经网络超参数的自优化,从而获取最佳超参数组包括:
S31、随机生成具有不同超参数组的卷积神经网络染色体,其上均包含若干待优化超参数基因,以此作为遗传算法初始种群;训练获取各个卷积神经网络的均方误差;
S32、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均方误差损失函数构建初始种群个体适应度评价指标;
S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