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衬套疲劳耐久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固定座、衬套夹持块、径向加载组件、轴向加载组件和扭转加载组件;固定座用于固定待测衬套的轴向两端;衬套夹持块用于夹持待测衬套的外圈;径向加载组件通过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径向力,轴向加载组件通过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轴向力,扭转加载组件通过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扭转力。通过设置固定座固定衬套的轴向两端,并且用衬套夹持块夹持衬套的外圈,对衬套起到固定的作用以方便对其施加力或力矩的作用,并且由于衬套夹持块夹持在衬套的外圈,衬套夹持块受到不同的力或力矩直接作用在衬套的外圈上,更符合实际工况,使得试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衬套疲劳耐久试验
,特别是涉及一种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悬架系统对于乘用车的驾驶舒适性及平顺性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衬套是悬架系统中重要的减震零部件,可以减少对车身的冲击,保证操纵稳定性及悬架的运动学特性。因此对其刚度和耐久可靠性的考核具有实际意义。衬套的结构复杂性及其在运动过程中受力的多变性使得对衬套在不同温度环境条件下的多角度考核存在技术开发的必要。衬套试验领域技术现状:(1)目前开发的常见技术方案多为单轴或者双轴试验方案,经过分析可知,类似于扭力梁衬套,后纵臂衬套等衬套在绝大多数车况中会受到轴向、径向及扭转三个方向的力或力矩的影响,单双轴技术方案对于这一类衬套的考核存在很大局限性。(2)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对衬套进行多轴疲劳耐久试验的装置,但其开发和生产成本较高或者有的技术方案试验出来的结果与实际相比会有较大的误差。例如,现有的一种衬套外圈固定在扭转加载装置,内圈固定在径向加载装置,外圈的扭转加载和内圈的径向加载互相影响大,并且其径向作用是通过穿过衬套孔的加载杆对内圈加载,外圈在扭转作用下会带动内圈旋转,穿过衬套内孔的径向加载杆就会在内孔打滑,从而导致内圈磨损,进而导致扭转加载和目标值产生较大误差,导致试验结果失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试验结果失真的问题,提供一种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固定座、衬套夹持块、径向加载组件、轴向加载组件和扭转加载组件;所述固定座用于固定待测衬套的轴向两端;所述衬套夹持块用于夹持待测衬套的外圈;所述径向加载组件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径向力,所述轴向加载组件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轴向力,所述扭转加载组件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扭转力。可选地,所述轴向加载组件包括第一施力件和加载分叉臂,所述加载分叉臂包括第一叉臂、第二叉臂和连接臂,所述第一叉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叉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叉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衬套夹持块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叉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衬套夹持块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施力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施力件用于驱动所述加载叉臂沿待测衬套的轴向移动以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轴向力。可选地,所述轴向加载组件还包括轴向加载杆、三角转换臂和转换支架,所述三角转换臂的第一角与所述转换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轴向加载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三角转换臂的第二角转动连接,所述轴向加载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施力件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三角转换臂的第三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施力件驱动所述三角转换臂在所述转换支架上转动以驱动所述连接臂沿待测衬套的轴向移动。可选地,所述轴向加载组件还包括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第一端与所述轴向加载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施力件的输出端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径向加载组件包括第二施力件和径向加载杆,所述径向加载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衬套夹持块转动连接,所述径向加载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施力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施力件用于驱动所述径向加载杆沿待测衬套的径向移动以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径向力。可选地,所述径向加载组件还包括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施力件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的第二端与所述径向加载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扭转加载组件包括第三施力件、扭转加载杆和扭转加载臂,所述扭转加载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衬套夹持块的径向上的一侧壁上,所述扭转加载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扭转加载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扭转加载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施力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施力件用于驱动所述扭转加载杆移动以对所述衬套夹持块施加以所述扭转加载臂为力臂的扭矩,以此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扭转力。可选地,所述扭转加载组件还包括第三直线导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施力件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直线导轨的第二端与所述扭转加载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还包括箱体和温度控制系统,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加热件、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模块,所述加热件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温度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箱体内的温度并反馈至所述温度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控制所述加热件对所述箱体内的气体加热。可选地,所述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还包括泥水喷射系统,所述泥水喷射系统包括喷嘴和泥水供应组件,所述喷嘴与所述泥水供应组件连通,所述泥水供应组件用于将泥水通过所述喷嘴喷射在待测衬套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固定座固定待测衬套的轴向两端,并且用衬套夹持块夹持待测衬套的外圈,对待测衬套起到固定的作用以方便对其施加力或力矩的作用,通过设置径向加载组件可以对所述衬套夹持块施加径向力以向待测衬套加载径向力,设置轴向加载组件可以对衬套夹持块施加轴向力以向待测衬套加载轴向力,设置扭转加载组件可以对衬套夹持块施加扭转力以向待测衬套加载扭转力,以模拟真实车况下衬套所受到不同方向的力或力矩,并且由于衬套夹持块夹持在待测衬套的外圈,衬套夹持块受到不同的力或力矩直接作用在待测衬套的外圈上,更符合实际工况,减小了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试验出来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误差,使得试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是图1中径向加载组件作用在衬套夹持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扭转加载组件作用在的衬套夹持块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固定座;2、衬套夹持块;3、径向加载组件;31、第二施力件;32、径向加载杆;33、第二直线导轨;331、第二滑块;332、第二导杆;333、第三加载头;334、第四加载头;34、径向加载球铰;4、轴向加载组件;41、第一施力件;42、加载分叉臂;421、第一叉臂;422、第二叉臂;423、连接臂;43、轴向加载杆;44、三角转换臂;45、转换支架;46、第一直线导轨;461、第一滑块;462、第一导杆;463、第一加载头;464、第二加载头;5、扭转加载组件;51、第三施力件;52、扭转加载杆;53、扭转加载臂;54、第三直线导轨;541、第三滑块;542、第三导杆;543、第五加载头;544、第六加载头;6、待测衬套;7、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衬套夹持块、径向加载组件、轴向加载组件和扭转加载组件;/n所述固定座用于固定待测衬套的轴向两端;所述衬套夹持块用于夹持待测衬套的外圈;/n所述径向加载组件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径向力,所述轴向加载组件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轴向力,所述扭转加载组件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扭转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衬套夹持块、径向加载组件、轴向加载组件和扭转加载组件;
所述固定座用于固定待测衬套的轴向两端;所述衬套夹持块用于夹持待测衬套的外圈;
所述径向加载组件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径向力,所述轴向加载组件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轴向力,所述扭转加载组件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扭转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加载组件包括第一施力件和加载分叉臂,所述加载分叉臂包括第一叉臂、第二叉臂和连接臂,所述第一叉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叉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叉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衬套夹持块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叉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衬套夹持块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施力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施力件用于驱动所述加载叉臂沿待测衬套的轴向移动以通过所述衬套夹持块向待测衬套加载轴向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加载组件还包括轴向加载杆、三角转换臂和转换支架,所述三角转换臂的第一角与所述转换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轴向加载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三角转换臂的第二角转动连接,所述轴向加载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施力件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三角转换臂的第三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施力件驱动所述三角转换臂在所述转换支架上转动以驱动所述连接臂沿待测衬套的轴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加载组件还包括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第一端与所述轴向加载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施力件的输出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疲劳耐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加载组件包括第二施力件和径向加载杆,所述径向加载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衬套夹持块转动连接,所述径向加载杆的第二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高峰,刘鑫,梁焕彬,樊愿华,梁天开,吴博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