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口及其过滤装置、加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97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氢口及其过滤装置、加氢装置,加氢口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主体,过滤主体的侧面具有能够与加氢口内壁形成腔体的凹陷部,凹陷部设置有通气孔;其中,过滤主体包括支撑体以及设置在支撑体上的滤芯;支撑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支撑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上述加氢口的过滤装置使得经过滤芯过滤的气体能够自不同的通道排出,有效增大了气体流量,减小了流通阻力,从而提高了加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氢口及其过滤装置、加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氢能汽车加氢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氢口及其过滤装置、加氢装置。
技术介绍
氢能以其来源广泛、转化效率高、燃烧产物洁净等特点,被认为是新世纪重要的清洁能源。在交通工具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充气时间短,续航里程长的特点而作为未来汽车发展方向之一。虽然氢气的单位质量能量密度很高,但是其单位体积能量密度却非常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氢气必须被高压存储以提供足够的能量。近年来,氢能汽车上的储氢压力高达700bar,因此,氢气需要在700bar或更大的压力下从加注站充入到氢能车辆储氢罐中,具体地,采用加氢装置完成加氢。由于气体燃料的净化度较低,较易导致杂质堵塞、划伤阀门出现泄漏或破坏,所以在加氢装置中需要设置过滤装置,具体地,在加氢装置的加氢口中设置过滤装置。但是,现有的过滤装置的过滤精度较低,或者因提高了过滤精度而导致流通阻力较大,导致加氢温升过快,限制了加氢效率,导致加氢效率较低。综上所述,如何设计过滤装置,以减小流通阻力,提高加氢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氢口的过滤装置,以减小流通阻力,提高加氢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过滤装置的加氢口、以及一种具有上述加氢口的加氢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氢口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主体,所述过滤主体的侧面具有能够与加氢口内壁形成腔体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置有通气孔;r>其中,所述过滤主体包括支撑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滤芯;所述支撑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支撑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滤芯能够过滤自所述进气口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体;所述进气口、所述通气孔、所述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出气口依次连通,所述滤芯能够过滤自所述进气口流向所述通气孔的气体。优选地,所述滤芯包括:能够过滤自所述进气口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体的第一滤芯,以及能够过滤自所述进气口流向所述通气孔的气体的第二滤芯;其中,所述第二滤芯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芯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气口处。优选地,所述第二滤芯呈筒状,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滤芯共同形成所述凹陷部,所述通气孔为所述第二滤芯上的通孔。优选地,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二滤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固定相连,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中部,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边缘。优选地,所述支撑体自身形成所述凹陷部,所述通气孔为所述支撑体上的通孔。优选地,所述凹陷部为环形凹陷部,所述第二出气口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环形凹陷部的周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外围。优选地,所述滤芯为多层金属网。基于上述提供的加氢口的过滤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氢口,该加氢口包括: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过滤装置;其中,所述过滤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主体与所述阀体密封连接,且所述凹陷部和所述阀体的内壁形成腔体。基于上述提供的加氢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氢装置,加氢装置包括加氢口,所述加氢口为上述加氢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氢口的过滤装置的过滤原理为:气体自进气口进入过滤主体的内部,一部分气体经滤芯过滤后自第一出气口排出,另一部分气体经滤芯过滤后经通气孔到达凹陷部,由于凹陷部能够与加氢口内壁形成腔体,则另一部分气体达到腔体内,并通过第二出气口排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氢口的过滤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以及能够与加氢口内壁形成腔体的凹陷部,使得经过滤芯过滤的气体能够自不同的通道排出,有效增大了气体流量,减小了流通阻力,从而提高了加氢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氢口的过滤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氢口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氢口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主体,过滤主体的侧面具有能够与加氢口内壁形成腔体的凹陷部105,凹陷部105设置有通气孔。上述过滤主体包括支撑体以及设置在支撑体上的滤芯;支撑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1031,支撑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1011。具体地,进气口1031和第一出气口连通,滤芯能够过滤自进气口1031流向第一出气口的气体,即一部分气体自进气口1031流至第一出气口后,会经滤芯过滤;进气口1031、通气孔、凹陷部105和第二出气口1011依次连通,滤芯能够过滤自进气口1031流向通气孔的气体,即气体自进气口1031后流至通气孔的过程中会被滤芯过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氢口的过滤装置的过滤原理为:气体自进气口1031进入过滤主体的内部,一部分气体经滤芯过滤后自第一出气口排出,另一部分气体经滤芯过滤后经通气孔到达凹陷部105,由于凹陷部105能够与加氢口内壁形成腔体,则另一部分气体达到腔体内,并通过第二出气口1011排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氢口的过滤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1011以及能够与加氢口内壁形成腔体的凹陷部105,使得经过滤芯过滤的气体能够自不同的通道排出,有效增大了气体流量,减小了流通阻力,从而提高了加氢效率。对于滤芯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完成过滤,简化滤芯结构,上述滤芯包括:能够过滤自进气口1031流向第一出气口的气体的第一滤芯102,以及能够过滤自进气口1031流向通气孔的气体的第二滤芯104;其中,第二滤芯104连通进气口1031和第一出气口。上述结构中,气体自进气口1031流向第一出气口的过程中,可经第二滤芯104过滤,也可不经第二滤芯104过滤,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安装,优先选择上述第一滤芯102设置在第一出气口处。当然,也可选择上述第一滤芯102设置在其他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上述第一滤芯102可为筒状、板状等结构。为了减小体积,优先选择上述第一滤芯102为板状结构。上述第二滤芯104可为筒状、板状等结构。为了便于完成过滤,上述第二滤芯104呈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氢口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主体,所述过滤主体的侧面具有能够与加氢口内壁形成腔体的凹陷部(105),所述凹陷部(105)设置有通气孔;/n其中,所述过滤主体包括支撑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滤芯;/n所述支撑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1031),所述支撑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1011);/n所述进气口(1031)和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滤芯能够过滤自所述进气口(1031)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体;/n所述进气口(1031)、所述通气孔、所述凹陷部(105)和所述第二出气口(1011)依次连通,所述滤芯能够过滤自所述进气口(1031)流向所述通气孔的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氢口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主体,所述过滤主体的侧面具有能够与加氢口内壁形成腔体的凹陷部(105),所述凹陷部(105)设置有通气孔;
其中,所述过滤主体包括支撑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体上的滤芯;
所述支撑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1031),所述支撑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1011);
所述进气口(1031)和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滤芯能够过滤自所述进气口(1031)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体;
所述进气口(1031)、所述通气孔、所述凹陷部(105)和所述第二出气口(1011)依次连通,所述滤芯能够过滤自所述进气口(1031)流向所述通气孔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能够过滤自所述进气口(1031)流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气体的第一滤芯(102),以及能够过滤自所述进气口(1031)流向所述通气孔的气体的第二滤芯(104);
其中,所述第二滤芯(104)连通所述进气口(1031)和所述第一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102)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气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104)呈筒状,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滤芯(104)共同形成所述凹陷部(105),所述通气孔为所述第二滤芯(104)上的通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东姜峻岭梁晓燕高鹏郑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