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53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包括阀体、阀盖和安装在阀体和阀盖上的充装模块、流量调节模块和脉冲供氧模块;气罐内的氧气经过充装模块流量调节模块后由脉冲供氧模块输出;脉冲供氧模块包括进气单元、出气单元和吸气单元;进气单元包括同一个进气源进气的第六气道和第七气道;所述的出气单元包括阀体上设置的出气外接头、出气阀板和出气腔;所述的吸气单元包括在阀盖上设置的吸气外接头、吸气阀板和吸气腔,吸气阀板上设置有连通出气腔的进气凸嘴,进气凸嘴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开启关闭进气凸嘴的进气膜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阀门采用集成式一体化机械结构,充装操作和使用简单便捷,既能满足不同流量的需求,也能满足不同呼吸方式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
本技术属于装备制造
,涉及一种气体自动控制阀,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
技术介绍
在高原供氧、水下供氧及医院呼吸困难人群供氧设备生产中,常采用氧气罐通过气体控制阀对用户进行供氧,使用中需要先将高压氧气充装至气罐中,然后再脱离气罐对用户供氧。现有的气瓶供氧结构复杂,包括独立的减压、流量调节和输出模块,导管和引线较多,且其采用的供气方式是以固定流量不间断的进行供气,在人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供氧设备的输出氧气流量都是恒定,只有在人们吸气的时候能有效利用氧气,而在呼气的时候氧气则全被排放掉,造成极大的浪费。申请号为201711022230.8的中国专利“一种呼吸脉冲阀”公开了一种呼吸脉冲阀,采用阀瓣和呼吸膜片联合工作的方式,来感知使用者的呼吸动作实现脉冲式供氧,达到节约氧气的目的。在使用中存在呼吸阀对人体的出气敏感度差,使用者只有处于运动状态或用力吸气才会脉冲供氧,人体处于静止状态、睡眠状态或者阀体处于水平方位时,经常会出现不出气或者无法脉冲出气的故障;此外该脉冲阀缺少减压、稳压功能和自密封充装功能,限制了其多场合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采用全部机械部件实现了连续和脉冲双模式下供氧,且内部集成了稳压模块、充装模块,简化了装置结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包括阀体、阀盖和安装在阀体和阀盖上的充装模块、流量调节模块和脉冲供氧模块;气罐内的氧气经过充装模块流量调节模块后由脉冲供氧模块输出;所述的脉冲供氧模块包括进气单元、出气单元和吸气单元;进气单元包括同一个进气源进气的第六气道和第七气道;所述的出气单元(包括阀体上设置的出气外接头、出气阀板和出气腔;出气阀板上设置有连通第六气道的出气凸嘴,出气凸嘴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开启关闭出气凸嘴的出气膜片;出气膜片位于出气腔内,出气腔与出气外接头气路连通;第七气道的出气口设置在出气膜片的上方;所述的吸气单元包括在阀盖上设置的吸气外接头、吸气阀板和吸气腔,吸气阀板上设置有连通出气腔的进气凸嘴,进气凸嘴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开启关闭进气凸嘴的进气膜片;进气膜片位于吸气腔内,进气膜片的上方设置有调节弹性元件,吸气腔与吸气外接头气路连通;吸气单元上还设置有消气孔,所述消气孔与进气凸嘴的气路连通。上述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中,在第七气道上设置有切换板,实现第七气道的关闭和开合。上述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中,所述的充装模块包括安装在阀体进气端的充气接头,进气端内部设置有贯通进气端的第一气道,第一气道的出口外圈设置有罐体接口;所述的充气接头包括充气嘴和封堵腔室,充气嘴和封堵腔室通过第二气道相连通,封堵腔室内部设置有单向堵头,实现第二气道的封堵或打开;所述的第二气道与第一气道内部相连通。上述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中,阀体的进气端内部设置有第三气道,所述的第三气道与第一气道垂直且连通,第三气道外部联接有压力表。上述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中,所述的单向堵头包括锥头、过渡段和锥尾,所述的封堵腔室靠近第二气道的一端设置有与锥头相匹配的第二锥面。上述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中,供氧阀门还包括设置在阀体内部的减压稳压模块;所述的减压稳压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进气接头、进气板、出气板和减压室盖板;所述的进气接头内部设置有第四气道,出气板内部设置第五气道,且第四气道的上端口与第五气道的下端口错位布置;减压室盖板和出气板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减压腔,第五气道与减压腔相联通;进气板和出气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出气板在弹性元件和减压腔内部压力作用下上下移动,使得出气板下端面将第四气道的上端口开启或封闭。上述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中,进气接头的上端设置有凸形气嘴,出气板下端面设置有密封胶垫,密封胶垫触碰凸形气嘴时封闭第四气道。上述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中,第四气道包括内部联通的上直孔和下直孔,上直孔和下直孔在水平方向错位布置。上述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中,所述的流量调节模块包括绕阀杆同步转动的第二阀体和挡位圈,第二阀体上设置有若干只节流孔和旁路孔,减压室盖板设置有与节流孔位置对应的第六气道,第六气道和第七气道分别通过节流孔和旁路孔与进气源相连通;上述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中,阀杆上紧贴减压室盖板上端面的部位设置有弹簧卡环;减压室盖板上设置有定位组件,与定位组件相对应位置的第二阀体上端面开有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阀门采用集成式一体化机械结构,由充装功能、减压稳压功能、脉冲/直流功能高度集成,区别于其他类型阀门的分体式,同时省去了连接接口及连接管,缩小了占用空间。结构上只有流量调节开关和脉冲切换开关,无充装开关、气源开关和供电电源,充装时只需直接连接充装管,用气时只需根据需求动作流量拨挡和动作脉冲切换拨挡,充装操作和使用简单便捷,既能满足不同流量的需求,也能满足不同呼吸方式的要求。2、本技术阀门在脉冲模式下可根据使用者的呼吸频率同步打开和关闭阀门,使得吸气时进行氧气输送,而在呼气时关闭氧气输送,从而达到节约氧气用量的目的,同时一体化结构紧凑可靠,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脉冲供氧方式基于吸气和呼气双膜片感知膜片上下表面压力的动态变化,并匹配出气外接头、吸气外接头两个端口和消气孔的相应动作,提高了对人体微弱吸气信号感应探测的灵敏度以及后期响应的可靠性,脉冲状态出气时间与人体吸气时间完全保持同步,无论是运动状态、睡眠状态还是同阀体方位下出氧时间和出氧量能得到有效保证,不会出现误触发和间断供氧问题,达到了节约氧气、适用不同应用场合的目的。3、本技术的充装模块采用一体化结构实现了高压气源的充气、气源封闭以及气罐的正常使用,具有结构紧凑、联接部件少等特点,并带有压力监测表,方便用户对气罐内剩余气量的监测。充装模块设置有自密封结构,充装完成后只要内部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堵头上的密封圈则可与连接结构有效密封,剩去了人为手动开关的操作,同时也提高了密封效果。4、本技术减压稳压模块基于弹性元件和内部气体的压力相平衡模式,自动实现了高压气体的减压和恒压输出,同时在输出端增加了档位可调的节流孔结构,实现了输出气流大小的调节,具有结构紧凑、连接部件少等特点,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简化了装置结构,同时通过更换弹性元件的型号以及改变档位可改变输出的压力和气流参数,满足了不同场合的特殊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的组成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单向充气接头组成原理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单向充气接头与气源连接的原理和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单向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充装模块用于外部气源充气时的工作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充装模块由气罐供气时的工作原理图;图7为本技术减压稳压阀组成及气道开启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气道关闭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6)、阀盖(7)和安装在阀体(6)和阀盖(7)上的充装模块(8)、流量调节模块(4)和脉冲供氧模块(5);气罐(108)内的氧气经过充装模块(8)、流量调节模块(4)后由脉冲供氧模块(5)输出;/n所述的脉冲供氧模块(5)包括进气单元(11)、出气单元(12)和吸气单元(13);进气单元(11)包括同一个进气源进气的第六气道(306)和第七气道(307);/n所述的出气单元(12)包括阀体上设置的出气外接头(18)、出气阀板(35)和出气腔(31);出气阀板(35)上设置有连通第六气道(306)的出气凸嘴(34),出气凸嘴(34)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开启关闭出气凸嘴(34)的出气膜片(20);出气膜片(20)位于出气腔(31)内,出气腔(31)与出气外接头(18)气路连通;第七气道(307)的出气口设置在出气膜片(20)的上方;/n所述的吸气单元(13)包括在阀盖(7)上设置的吸气外接头(19)、吸气阀板(15)和吸气腔(32),吸气阀板(15)上设置有连通出气腔(31)的进气凸嘴(33),进气凸嘴(33)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开启关闭进气凸嘴(33)的进气膜片(21);进气膜片(21)位于吸气腔(32)内,进气膜片(21)的上方设置有调节弹性元件(22),吸气腔(32)与吸气外接头(19)气路连通;吸气单元(13)上还设置有消气孔(25),所述消气孔(25)与进气凸嘴(33)的气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6)、阀盖(7)和安装在阀体(6)和阀盖(7)上的充装模块(8)、流量调节模块(4)和脉冲供氧模块(5);气罐(108)内的氧气经过充装模块(8)、流量调节模块(4)后由脉冲供氧模块(5)输出;
所述的脉冲供氧模块(5)包括进气单元(11)、出气单元(12)和吸气单元(13);进气单元(11)包括同一个进气源进气的第六气道(306)和第七气道(307);
所述的出气单元(12)包括阀体上设置的出气外接头(18)、出气阀板(35)和出气腔(31);出气阀板(35)上设置有连通第六气道(306)的出气凸嘴(34),出气凸嘴(34)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开启关闭出气凸嘴(34)的出气膜片(20);出气膜片(20)位于出气腔(31)内,出气腔(31)与出气外接头(18)气路连通;第七气道(307)的出气口设置在出气膜片(20)的上方;
所述的吸气单元(13)包括在阀盖(7)上设置的吸气外接头(19)、吸气阀板(15)和吸气腔(32),吸气阀板(15)上设置有连通出气腔(31)的进气凸嘴(33),进气凸嘴(33)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开启关闭进气凸嘴(33)的进气膜片(21);进气膜片(21)位于吸气腔(32)内,进气膜片(21)的上方设置有调节弹性元件(22),吸气腔(32)与吸气外接头(19)气路连通;吸气单元(13)上还设置有消气孔(25),所述消气孔(25)与进气凸嘴(33)的气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其特征在于:在第七气道(307)上设置有切换板(14),实现第七气道(307)的关闭和开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装模块(8)包括安装在阀体(6)进气端(100)的充气接头(2),进气端(100)内部设置有贯通进气端(100)的第一气道(101),第一气道(101)的出口外圈设置有罐体接口(109);所述的充气接头(2)包括充气嘴(105)和封堵腔室(106),充气嘴(105)和封堵腔室(106)通过第二气道(102)相连通,封堵腔室(106)内部设置有单向堵头(1),实现第二气道(102)的封堵或打开;所述的第二气道(102)与第一气道(101)内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供氧阀门,其特征在于:阀体的进气端(100)内部设置有第三气道(103),所述的第三气道(103)与第一气道(101)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萍刘斌缪俭何派欧吴军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都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