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灌装瓶防震密封圈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61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灌装瓶密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灌装瓶防震密封圈固定装置,其减少气体的泄漏,提高使用安装性,降低使用局限性;包括灌装瓶、出气管、连接嘴、出气口、弹簧和挡块,出气管左端与灌装瓶内部连通,连接嘴左端与出气管右端通过螺纹连接,弹簧和挡块均位于连接嘴空腔内部,弹簧左端与连接嘴空腔左壁连接,弹簧右端与挡块左端连接;还包括第一连接头、阀体、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第二连接头、阻断腔、密封钢球和锁紧装置,第一连接头右端与阀体左端连通,第一连接头与出气管螺纹配合连接,阀体内部设置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连接嘴左端与第二连接头右端通过螺纹连接,调节装置输出端位于阻断腔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灌装瓶防震密封圈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灌装瓶密封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灌装瓶防震密封圈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一种气体灌装瓶防震密封圈固定装置是一种用于灌装瓶密封的辅助装置,其在灌装瓶密封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一种气体灌装瓶防震密封圈固定装置包括灌装瓶、出气管、连接嘴、出气口、弹簧和挡块,出气管左端与灌装瓶内部连通,连接嘴左端与出气管右端通过螺纹连接,出气管右端设置有出气口,并且连接嘴内部有空腔,弹簧和挡块均位于连接嘴空腔内部,弹簧左端与连接嘴空腔左壁连接,弹簧右端与挡块左端连接,并且挡块右端与出气口配合密封连接嘴空腔;现有的一种气体灌装瓶防震密封圈固定装置使用中发现,现有装置储存气体过程中容易放生泄漏,导致资源的浪费,安全性较差,适应性较低,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气体的泄漏,提高使用安装性,降低使用局限性的一种气体灌装瓶防震密封圈固定装置。本技术的一种气体灌装瓶防震密封圈固定装置,包括灌装瓶、出气管、连接嘴、出气口、弹簧和挡块,出气管左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灌装瓶防震密封圈固定装置,包括灌装瓶(1)、出气管(2)、连接嘴(3)、出气口(4)、弹簧(5)和挡块(6),出气管(2)左端与灌装瓶(1)内部连通,连接嘴(3)左端与出气管(2)右端通过螺纹连接,出气管(2)右端设置有出气口(4),并且连接嘴(3)内部有空腔,弹簧(5)和挡块(6)均位于连接嘴(3)空腔内部,弹簧(5)左端与连接嘴(3)空腔左壁连接,弹簧(5)右端与挡块(6)左端连接,并且挡块(6)右端与出气口(4)配合密封连接嘴(3)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头(7)、阀体(8)、第一导流管(9)、第二导流管(10)、第二连接头(11)、阻断腔(12)、密封钢球(13)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灌装瓶防震密封圈固定装置,包括灌装瓶(1)、出气管(2)、连接嘴(3)、出气口(4)、弹簧(5)和挡块(6),出气管(2)左端与灌装瓶(1)内部连通,连接嘴(3)左端与出气管(2)右端通过螺纹连接,出气管(2)右端设置有出气口(4),并且连接嘴(3)内部有空腔,弹簧(5)和挡块(6)均位于连接嘴(3)空腔内部,弹簧(5)左端与连接嘴(3)空腔左壁连接,弹簧(5)右端与挡块(6)左端连接,并且挡块(6)右端与出气口(4)配合密封连接嘴(3)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头(7)、阀体(8)、第一导流管(9)、第二导流管(10)、第二连接头(11)、阻断腔(12)、密封钢球(13)和锁紧装置,第一连接头(7)右端与阀体(8)左端连通,第一连接头(7)与出气管(2)螺纹配合连接,阀体(8)内部设置第一导流管(9)和第二导流管(10),第二连接头(11)左端与阀体(8)内部连通,阻断腔(12)位于阀体(8)内部,密封钢球(13)位于阻断腔(12)内部,第一导流管(9)输出端与阻断腔(12)输入端连通,阻断腔(12)输出端与第二导流管(10)输入端连通,密封钢球(13)和第一导流管(9)输出端配合移动密封连接,连接嘴(3)左端与第二连接头(11)右端通过螺纹连接,调节装置输出端位于阻断腔(12)内部,并且调节装置与密封钢球(13)配合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灌装瓶防震密封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端口(14)、密封圈(15)和密封螺母(16),连接端口(14)底端与阀体(8)底端连接,连接端口(14)内部设置有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树亮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隆源气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