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进洞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85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进洞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作洞口排水系统后,施作明暗分界位置的临时抗滑桩;S2,待临时抗滑桩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洞口及明洞范围土体,并进行相应的坡面锚网喷支护;S3,施作明暗分界位置临时抗滑桩之间的超前支护;S4,施作纵向抗滑明洞结构;S5,破除明暗分界位置暗挖隧道开挖范围临时抗滑桩;S6,补充暗挖隧道范围临时抗滑桩位置的超前支护后进行隧道暗挖。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施工时通过在临时抗滑桩的保护下,进行明洞结构的施作,能有效确保隧道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期间仰坡稳定性;施工过程稳定、安全可靠;通过简单的岩土理论方法,解决了复杂的工程问题。

A tunnel entry method based on longitudinal anti sliding open cut tunne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进洞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进洞工法。
技术介绍
由于工程、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隧道洞口形成工程滑坡的情况越来越多。如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水土隧道进口仰坡范围土层较厚,隧道洞口拉槽及洞外路基开挖过程中,出现了连续强降雨,隧道仰坡范围出现沉降开裂、变形滑移,变形范围近100m,形成工程滑坡。为确保施工及铁路运营安全,需对洞口仰坡范围滑坡进行处理。关于隧道仰坡工程滑坡的处理,目前主要有改线、清方、支挡等处理方案。改线方案工程影响较大,同时可能产生较大的报废工程,且耗费的时间较长,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清方可有效确保工程安全,但是清方工程量较大且清方可能导致牵引滑坡,如东环线水土隧道进口仰坡清方范围可能超过100m,将破坏仰坡大面积的植被,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支挡方案是滑坡处理常规工程措施,但是对于仰坡范围滑坡,单纯支挡方案由于隧道结构的影响,其设置位置将大受影响,如水土隧道进口仰坡范围抗滑桩需要设置到距离洞口30m位置,同时桩前滑坡土体需要清除,该方案同样具有清方方案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隧道洞口仰坡滑坡处理,有必要结合运营及进洞施工安全要求,提出一种新的技术经济优势明显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进洞工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进洞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作洞口排水系统后,施作明暗分界位置的临时抗滑桩;S2,待临时抗滑桩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洞口及明洞范围土体,并进行相应的坡面锚网喷支护;S3,施作明暗分界位置临时抗滑桩之间的超前支护;S4,施作纵向抗滑明洞结构;S5,破除明暗分界位置暗挖隧道开挖范围临时抗滑桩;S6,补充暗挖隧道范围临时抗滑桩位置的超前支护后进行隧道暗挖。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操作:(1)将隧道明洞衬砌底部破碎岩体清除,并人工开挖抗滑键范围岩体,绑扎抗滑键及明洞衬砌仰拱范围钢筋,浇筑砼使明洞衬砌仰拱及抗滑键形成整体;(2),施作明洞衬砌的拱墙结构及洞门结构;(3),待明洞衬砌和洞门结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明洞外墙砼回填,形成砼回填体,利用砼回填材料及锚网喷支护将边坡岩土与明洞衬砌有机连接为整体。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的超前支护采用大管棚。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6中的超前支护采用小导管。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中的纵向抗滑明洞结构包括明洞衬砌及明洞拱墙外的砼回填体,在明洞衬砌的前端设有洞门结构,在该砼回填的两侧与边坡岩土相接触的位置设有锚网喷支护,在明洞仰拱衬砌底部设有抗滑键;还包括为确保明洞施工安全设置的临时抗滑桩,该临时抗滑桩位于明洞后端明暗分界位置处。作为优选,在所述抗滑键内设有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明洞仰拱衬砌底部内。作为优选,所述抗滑键的截面为矩形。作为优选,所述临时抗滑桩的截面为圆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有效确保明洞结构纵向抗滑移及倾覆稳定性,确保了隧道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期间仰坡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仰坡滑坡进洞工法稳定、且安全可靠;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利用该纵向抗滑明洞结构作为抵抗仰坡滑坡的主体结构,通过简单的岩土理论方法,解决了复杂的工程问题,在确保仰坡滑坡情况下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的同时,有效地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是一种绿色的施工方法,达到的效果优势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附图1-附图2所示的纵向抗滑明洞结构,包括明洞衬砌2及明洞拱墙外的砼回填体1,在明洞衬砌2的前端设有洞门结构8,在该砼回填体1的两侧与边坡岩土7相接触的位置设有锚网喷支护6,以增加明洞结构与边坡岩土7之间的摩擦力来抵抗滑动土体下滑力,提高纵向抗滑能力。与普通明洞不同,为增加明洞的纵向抗滑性能,在明洞仰拱衬砌底部沿竖直方向设有抗滑键4,抗滑键4之间按一定距离间隔,同时该抗滑键4为人工开挖后浇筑形成,其截面为矩形,在抗滑键4内设有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明洞仰拱衬砌底部内。施工前,先于明洞后端明暗分界位置处设置临时抗滑桩5,暗洞衬砌对应图中标号为9。临时抗滑桩5位于滑坡区域,下端应具有足够的嵌入深度确保承载能力,上端应与地表平齐以减少开挖,同时为确保施工安全,临时抗滑桩5采用圆形的钻孔灌注桩。为确保明洞拱顶抗滑性能,本实施例在明洞范围取消了拱墙防水层,明洞拱墙外直接采用砼回填至原地表,砼回填体与明洞结构连接为整体,利用抗滑明洞结构重力及其与边坡岩土7的摩擦力,确保明洞结构纵向抗滑移及倾覆稳定性。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进洞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作洞口排水系统后,施作明暗分界位置的临时抗滑桩5;S2,待临时抗滑桩5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洞口及明洞范围土体,并进行相应的坡面锚网喷支护6;S3,施作明暗分界位置临时抗滑桩5之间的超前支护,该位置的超前支护一般应采用大管棚;S4,施作纵向抗滑明洞结构,明洞结构为附图中的结构,具体操作包括:(1)将隧道明洞衬砌底部破碎岩体清除,并人工开挖抗滑键4范围岩体,绑扎抗滑键4及明洞衬砌仰拱范围钢筋,浇筑砼使明洞衬砌仰拱及抗滑键形成整体;(2),施作明洞衬砌2的拱墙结构及洞门结构8;(3),待明洞衬砌2和洞门结构8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明洞外墙砼回填,形成砼回填体1,利用砼回填材料及锚网喷支护6将边坡岩土7与明洞衬砌2有机连接为整体;S5,破除明暗分界位置暗挖隧道开挖范围临时抗滑桩5;S6,补充暗挖隧道范围临时抗滑桩位置的超前支护10后进行隧道暗挖,考虑到施作空间及施工效果,该步补充的超前支护10一般可选取小导管。未详细说明的具体步骤为本领域的常规实施方式,在此不做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施工时通过在设置的临时抗滑桩的保护下,进行纵向抗滑明洞的施作,能有效确保隧道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期间仰坡稳定性;同时抗滑桩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大开挖,大大减少了开挖及坡面防护工程数量,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并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进洞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施作洞口排水系统后,施作明暗分界位置的临时抗滑桩(5);/nS2,待临时抗滑桩(5)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洞口及明洞范围土体,并进行相应的坡面锚网喷支护;/nS3,施作明暗分界位置临时抗滑桩之间的超前支护(10);/nS4,施作纵向抗滑明洞结构;/nS5,破除明暗分界位置暗挖隧道开挖范围临时抗滑桩(5);/nS6,补充暗挖隧道范围临时抗滑桩位置的超前支护(10)后进行隧道暗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进洞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施作洞口排水系统后,施作明暗分界位置的临时抗滑桩(5);
S2,待临时抗滑桩(5)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洞口及明洞范围土体,并进行相应的坡面锚网喷支护;
S3,施作明暗分界位置临时抗滑桩之间的超前支护(10);
S4,施作纵向抗滑明洞结构;
S5,破除明暗分界位置暗挖隧道开挖范围临时抗滑桩(5);
S6,补充暗挖隧道范围临时抗滑桩位置的超前支护(10)后进行隧道暗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隧道进洞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如下操作:
(1)将隧道明洞衬砌底部破碎岩体清除,并人工开挖抗滑键(4)范围岩体,绑扎抗滑键(4)及明洞衬砌仰拱范围钢筋,浇筑砼使明洞衬砌仰拱及抗滑键形成整体;
(2),施作明洞衬砌(2)的拱墙结构及洞门结构(8);
(3),待明洞衬砌(2)和洞门结构(8)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明洞外墙砼回填,形成砼回填体(1),利用砼回填材料及锚网喷支护(6)将边坡岩土(7)与明洞衬砌(2)有机连接为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纵向抗滑明洞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旷文涛曹林卫刘保林朱小兵杨昌宇杨翔田攀杨宝于茂春张万斌李鸿胥犇徐昆杰吴伟李爽李海军王志勇肖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