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钢便梁及其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830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组合式钢便梁及其应用方法,包括若干便梁模块组成的钢便梁主体,便梁模块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连接,便梁模块的两侧各设有一可移动斜撑,便梁模块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升降支脚。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结合既有道床切割分块,采用3.6m、2.4m两种固定模块,两模块间设计榫卯式插入可快速对位连接,适用于直线、曲线地段;安全可靠,可满足现场各种安装工况;可快速拆装,轻便;满足地铁车辆45km/h通过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钢便梁及其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施工的
,尤其是一种组合式钢便梁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钢便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安装麻烦,施工步骤繁琐;2、钢便梁两侧的支撑装置不牢固,并且安装复杂,轨距不好控制;3、对于不同高度的浮置板基底,安装困难;4、整体性差,抗横向力能力差,不适合曲线地段,尤其是小半径曲线地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钢便梁,将尼龙套管与垫板一体制造成型,提高了其整体性,使尼龙套管更容易精准定位,同时也增加了尼龙套管强度与抗拔力。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组合式钢便梁,安装于道床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便梁模块组成的钢便梁主体,所述便梁模块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连接,所述便梁模块的两侧各设有一可移动斜撑,所述便梁模块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升降支脚。所述便梁模块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榫头和第一榫槽,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榫头和第二榫槽,所述第一榫头与所述第二榫槽、所述第二榫头与所述第一榫槽分别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上分别设有长螺纹孔和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可通过对拉螺栓连接。所述可移动斜撑包括伸缩连杆和浮动撑脚,所述伸缩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浮动撑脚和所述便梁模块,所述浮动撑脚可放置于盾构管片上。所述升降支脚通过螺栓固定于浮置板基底。所述便梁模块设有钢轨扣板,并且所述钢轨扣板内设有减震垫层。一种涉及上述的组合式钢便梁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各便梁模块的升降支脚固定在浮置板基底的设计位置上,调节升降支脚的高度,使其适应不同的浮置板基底的高度;b、各便梁模块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连接,根据轨道线路的位置,调整第一固定结构的长螺纹孔与第二固定结构的螺纹孔的相对位置,并通过对拉螺栓将其固定;c、展开可移动斜撑,调整可移动斜撑的伸缩连杆的长度与位置,使可移动斜撑的浮动撑脚可以固定于盾构管片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结合既有道床切割分块,可采用3.6m、2.4m两种固定模块,两模块间设计榫卯式插入可快速对位连接,适用于直线、曲线地段;安全可靠,可满足现场各种安装工况;可快速拆装,轻便;满足地铁车辆45km/h通过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梁模块拼接前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梁模块拼接后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便梁模块安装的横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5所示,图中1-15标记分别表示为:便梁模块1、第一榫头2、第一榫槽3、第二榫头4、第二榫槽5、长螺纹孔6、螺纹孔7、可移动斜撑8、伸缩连杆9、浮动撑脚10、升降支脚11、钢轨扣板12、盾构管片13、浮置板基底14、减震垫层15。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组合式钢便梁,安装于道床上。如图1-5所示,本钢便梁主要包括由若干便梁模块1组成的钢便梁主体,便梁模块1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连接。便梁模块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榫头2和第一榫槽3,第二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榫头4和第二榫槽5,第一榫头2与第二榫槽5、第二榫头4与第一榫槽3分别相适配,用于便梁模块1间的定位与预固定。其中,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上分别设有长螺纹孔6和螺纹孔7,可根据轨道线路的位置,适当调整第一固定结构的长螺纹孔6与第二固定结构的螺纹孔7的相对位置,并通过对拉螺栓对其进行固定。因此,本实施例不仅适用于轨道直线地段,还适用于曲线地段,上述设计可以满足曲线地段的曲率要求。如图1-5所示,便梁模块1的两侧各设有一可移动斜撑8,可移动斜撑8包括伸缩连杆9和浮动撑脚10,伸缩连杆9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浮动撑脚10和便梁模块1。当需要使用可移动斜撑8时,可以将便梁模块1上的可移动斜撑8展开,通过调整可移动斜撑8的伸缩连杆9的长度与位置,使可移动斜撑8的浮动撑脚固定于盾构管片13上,安装简单,此时的可移动斜撑8可用于支撑便梁模块1,同时,由于可移动斜撑8设置于便梁模块1的两侧,方便控制轨距,整体性较好,抗横向力能力强,并且适用于小半径曲线地段;当不需要使用可移动斜撑8时,可以将可移动斜撑8收起,放在便梁模块1上,运输方便。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便梁模块1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升降支脚11,升降支脚11通过螺栓固定于浮置板基底14。由于轨道各路段的浮置板基底14高度可能存在差异,可通过调节升降支脚11的高度,使其适应不同的浮置板基底14的高度。如图1-4所示,便梁模块1上设有钢轨扣板12,并且钢轨扣板12内设有减震垫层15。钢轨扣板12可用于安装钢轨,而减震垫层15用于钢轨的减震。本实施例中,便梁模块1选用3.6m和2.4m这两种规格,因为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扣件布置间距大部分是600mm,2.4m及3.6m便梁模块1可使得安装完组合式钢便梁后扣件间距仍然维持600mm,并且既有道床切割时也可按照此模数切割。此外,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使用的预制板模数基本为3.6m、4.8m及6m,采用2.4m、3.6m的组合式钢便梁组合均可以匹配现有的预制板模数,满足运营期间预制板吊除后的临时通行需求,并且2.4m及3.6m便梁模块1均采用直线地段工况设计,曲线地段曲率通过调整扣件实现,如便梁模块1太长扣件的调整将进一步加大。此外,结合图1-5所示,本实施例还具有以下应用方法:a、将各便梁模块1的升降支脚11固定在浮置板基底14的设计位置上,调节升降支脚11的高度,使其适应不同的浮置板基底14的高度;b、各便梁模块1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连接,根据轨道线路的位置,调整第一固定结构的长螺纹孔6与第二固定结构的螺纹孔7的相对位置,使各便梁模块1间安装位置满足设计的要求(适用于轨道曲线地段),并通过对拉螺栓将其固定;c、展开可移动斜撑8,调整可移动斜撑8的伸缩连杆9的长度与位置,使可移动斜撑8的浮动撑脚10可以固定于盾构管片13上,两可移动斜撑8用于固定便梁模块1,防止固定便梁模块1移动。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采用模块化设计,结合既有道床切割分块,采用3.6m、2.4m两种固定模块,两模块间设计榫卯式插入可快速对位连接,适用于直线、曲线地段。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钢便梁,安装于道床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便梁模块组成的钢便梁主体,所述便梁模块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连接,所述便梁模块的两侧各设有一可移动斜撑,所述便梁模块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升降支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钢便梁,安装于道床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便梁模块组成的钢便梁主体,所述便梁模块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连接,所述便梁模块的两侧各设有一可移动斜撑,所述便梁模块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升降支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钢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梁模块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榫头和第一榫槽,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榫头和第二榫槽,所述第一榫头与所述第二榫槽、所述第二榫头与所述第一榫槽分别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钢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上分别设有长螺纹孔和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可通过对拉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钢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斜撑包括伸缩连杆和浮动撑脚,所述伸缩连杆的两端分别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许兆俊段桂平夏旭峰郑玄东王子杰秦邦柯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