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贴式弹性固化轨道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化轨道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有砟轨道结构具有可维修性强、弹性好等一系列优点,但由于组成道床道砟的散粒体特性,也存在着轨道几何状态保持能力不强,道砟颗粒密实状态难以控制等问题。此外有砟轨道结构中散体道砟颗粒的密实程度是决定道床力学性能及后期累积变形量的关键因素,如通过厂内预制等手段使散体道床达到合理的密实度,再使用聚氨酯进行浇筑对结构进行加强,可以改善道床力学性能,还能够起到延缓道床劣化,免除线路捣固清筛等日常养护维修的目的。但如何使散体道砟达到合理的密实度,并与上部轨枕结构衔接为整体是该项技术的关键难点。现需一种密贴式弹性固化轨道系统,可以实现三体道砟密实度控制,并与上部轨枕结构衔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散体道砟达到合理的密实度不易控制,并与上部轨枕结构衔接为整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密贴式弹性固化轨道系统,通过在冲压的同时进行振动的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贴式弹性固化轨道系统,包括轨枕、第一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贴式弹性固化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枕(1)、第一道床块(2)和第二道床块(3),所述第一道床块(2)和所述第二道床块(3)分别设置于所述轨枕(1)两端下表面,所述第一道床块(2)包括第一道床块本体(21)和第一安装槽(22),所述第一道床块本体(21)为立方体,所述第一安装槽(22)设置于所述第一道床块本体(21)上表面,所述第一安装槽(22)在所述第一道床块本体(21)两相邻表面开口,所述轨枕(1)一侧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2)内;所述第二道床块(3)包括第二道床块本体(31)和第二安装槽(32),所述第二道床块本体(31)为立方体,所述第二安装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贴式弹性固化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枕(1)、第一道床块(2)和第二道床块(3),所述第一道床块(2)和所述第二道床块(3)分别设置于所述轨枕(1)两端下表面,所述第一道床块(2)包括第一道床块本体(21)和第一安装槽(22),所述第一道床块本体(21)为立方体,所述第一安装槽(22)设置于所述第一道床块本体(21)上表面,所述第一安装槽(22)在所述第一道床块本体(21)两相邻表面开口,所述轨枕(1)一侧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2)内;所述第二道床块(3)包括第二道床块本体(31)和第二安装槽(32),所述第二道床块本体(31)为立方体,所述第二安装槽(32)设置于所述第二道床块本体(31)上表面,所述第二安装槽(32)在所述第二道床块本体(31)两相邻表面开口,所述轨枕(1)另一侧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32)内;所述第一道床块(2)与所述轨枕(1)、所述第二道床块(3)与所述轨枕(1)均为密贴的整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贴式弹性固化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贴式弹性固化轨道系统还包括密实装置(4),所述轨枕(1)、所述第一道床块(2)和所述第二道床块(3)设置于所述密实装置(4)内部,所述密实装置(4)包括门架(41)、至少一个的连梁(42)、横梁(43)、模具(44)、第一加压装置(45)、第二加压装置(46)和底座(47),所述轨枕(1)、所述第一道床块(2)和所述第二道床块(3)均设置于所述模具(44)内部,所述模具(44)设置于所述底座(47)上表面,所述模具(44)两端上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加压装置(45)和所述第二加压装置(46)分别设置于所述模具(44)两端的通孔位置,所述第一加压装置(45)上端连接所述横梁(43)一端,所述第二加压装置(46)上端连接所述横梁(43)的另一端,所述横梁(43)垂直连接所述连梁(42),所述连梁(42)设置于所述门架(41)中部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贴式弹性固化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44)包括第一道床块模具(441)、第二道床块模具(442)和轨枕模具(443),所述轨枕模具(443)、所述第一道床块模具(441)和所述第二道床块模具(442)均为矩形模具(44),所述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旸,郄录朝,王红,张松琦,肖俊恒,余文颖,刘志,芦骏山,尤瑞林,李子睿,孙林林,孙鹏亮,王树国,钱坤,王璞,赵磊,杜香刚,宁娜,施成,袁家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