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布的染色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82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43
本申请涉及面料染整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涤纶布的染色工艺,将涤纶坯布进行如下操作:S1:前处理;S2:染色;对经过S1处理后的坯布进行染色,染色时所用染料的各物质以重量份计包括:分散染料20‑40份、分散剂13‑27份、2,3‑丁二醇4‑10份、鲸蜡醇乙基己酸酯5‑14份、羧甲基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3‑19份、羟基乙叉二膦酸20‑40、十八烷基异氰酸酯20‑40份、醋酸3‑9份以及水230‑310份;S3:连续清洗;将经过S2处理后的坯布进行连续清洗;S4:脱水;S5:开幅;S6:定型;经过S6定型后的坯布即为染色完毕的涤纶布。能够提高涤纶布染色的色牢度。

Dyeing process of polyester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涤纶布的染色工艺
本申请涉及布料染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涤纶布的染色工艺。
技术介绍
涤纶,学名,聚酯纤维,是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常见的涤纶纤维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成的疏水性纤维。由于涤纶分子链结构紧密,缺乏羧基、磺酸基等亲水性基团而不能使用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染色。现有染色方法大都采用高温高压、热熔或载体存在的条件下用分散染料染色。尽管使用分散染料能够对涤纶面料进行染色,但是上染后的涤纶布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分散染料容易从涤纶面上脱落,从而造成上染后的涤纶面料色牢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染后的涤纶面料色牢度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涤纶布的染色工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涤纶布的染色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涤纶布的染色工艺,将涤纶坯布进行如下操作:S1:前处理;将坯布进行前处理;S2:染色;对经过S1处理后的坯布进行染色,染色时所用染料的各物质以重量份计包括:分散染料20-40份、分散剂13-27份、2,3-丁二醇4-10份、鲸蜡醇乙基己酸酯5-14份、羧甲基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3-19份、羟基乙叉二膦酸20-40、十八烷基异氰酸酯20-40份、醋酸3-9份以及水230-310份;S3:连续清洗;将经过S2处理后的坯布进行连续清洗;>S4:脱水;将经过S3处理后的坯布进行连续清洗;S5:开幅,将经过S4处理后的坯布进行开幅;S6:定型,将经过S5处理后的坯布进行定型;经过S6定型后的坯布即为染色完毕的涤纶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散染料由于自身分子结构体积较小,属于涤纶面料的专用染料,在分散剂的作用下能够上染至涤纶纤维分子之间。2,3-丁二醇本身是一种优良的润湿剂以及渗透剂,一方面对分散染料具有润湿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中的渗透性增强,从而能够使得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分子中的上染率增高。鲸蜡醇乙基己酸酯能够促进分散染料在水中的分散性,同时鲸蜡醇乙基己酸酯与羧甲基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共同作用,提高分散染料与涤纶纤维分子之间的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得分散染料与涤纶纤维之间的结合牢度提高,最终能够提高分散染料对于涤纶面料的色牢度。由于羟基乙叉二膦酸和十八烷基异氰酸酯的存在,能够使得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上染的时候更加均匀,降低涤纶面料染色后的浮色产生,从而能够使得后续涤纶面料水洗的过程中脱色较少,减少了分散染料的浪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散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散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琥珀酸钠以及二鲸蜡醇磷酸酯铝,且三者的重量比为10: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琥珀酸钠的添加,能够使得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得到提高,同时能够提高分散染料的使用率,降低了分散染料结块的可能性,并且还能够促进分散染料更易上染至涤纶坯布上。二鲸蜡醇磷酸酯铝能够促进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琥珀酸钠对分散染料的增容效果,同时二鲸蜡醇磷酸酯铝能够与磺基琥珀酸三钠共同促进分散染料更快的进入至涤纶纤维分子内,从而提高了分散染料对涤纶面料的上染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S3连续清洗之后,将坯布使用还有固色剂的固色液进行浸泡20-30min,浴比1:50;所述固色剂的原料包括二胺四乙酸钠、硬脂酸锌以及冰醋酸,三者的重量比为5: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胺四乙酸钠溶解在水中的时候能够提高分散染料与涤纶纤维之间的亲和力。硬脂酸锌能够提高二胺四乙酸钠与涤纶之间的润滑效果,冰醋酸与二胺四乙酸钠共同作用,能够与涤纶纤维以范德华力的形式相结合,从而能够提高二胺四乙酸钠与涤纶纤维的作用力,使得二胺四乙酸钠对涤纶纤维的作用时间更长。涤纶坯布经过浸泡,能够将涤纶坯布上的浮色除去,从而避免后续在高温定型下而使得分散染料从涤纶纤维中迁移出来而产生更多的浮色,从而减少了分散染料的浪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3洗涤包括如下步骤:a、先将经过S2染色后的坯布使用清水冲洗,持续冲洗15-30min;b、将清水冲洗之后的坯布输送至含有还原剂的水中进行还原清洗,坯布还原清洗时保持液体的温度为40-50℃,持续清洗25min。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原剂各物质以重量份计包括:保险粉45-50份、碳酸氢钠43-5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0-30份以及硫酸钠23-27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上染之后的坯布使用清水洗去面料表面上的一些未上染的染料,然后进行还原清洗,能够将涤纶面料上的一些浮色洗去,防止后续涤纶面料在使用的过程出现掉色的现象发生,同时能够提高涤纶面料的色牢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2染色,先按重量份计无先后顺序的将分散染料、分散剂、2,3-丁二醇、鲸蜡醇乙基己酸酯、羧甲基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羟基乙叉二膦酸、十八烷基异氰酸酯、醋酸以及水添加至染液桶内搅拌20min,浴比1:35,加热至60℃,持续搅拌50min,然后将染液输送至染色机内,接着将染色机内染液的温度升温至85℃,然后再将染色液温度升至125℃,保温70min,然后将染色机内染液的温度降至60℃,染色结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染色初期,温度控制为85℃,避免染色初期温度太高而导致染色不均的情况出现。涤纶布料的染色在85℃上升至125℃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染液的大部分能够上染在涤纶布上,接着将温度升高至125℃,能够使得后续的少部分染液上染在涤纶布上,从而能够使得布料的上染率得到提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2染色中,先以1.4℃/min的升温速度将染液升温至85℃,然后保温染色7min,然后以1.1℃/min的升温速度将染液升温至125℃;最后以2.0℃/min的降温速度将保温结束后的染液降温之后6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染初期,通过将升温速率控制为1.4℃/min,能够在提高染色速率的前提下,还能够保证染液在涤纶坯布上染色均匀。保温7min,能够使得分散染料能够上染的更加完全。此时,大部分的染液已经上染在涤纶坯布上,降低升温速率,能够使得后续的上染更加均匀。最后,将降温速率控制在2.0℃/min,能够使得染料固着在涤纶坯布上,提高最终涤纶布料的色牢度。加快降温速率,能够防止染料在降温的时候发生分解。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鲸蜡醇乙基己酸酯能够促进分散染料在水中的分散性,同时鲸蜡醇乙基己酸酯与羧甲基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共同作用,使得分散染料与涤纶纤维之间的结合牢度提高;2、由于羟基乙叉二膦酸和十八烷基异氰酸酯的存在,能够使得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上染的时候更加均匀,降低涤纶面料染色后的浮色产生,从而能够使得后续涤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涤纶布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涤纶坯布进行如下操作:/nS1:前处理;将坯布进行前处理;/nS2:染色;对经过S1处理后的坯布进行染色,染色时所用染料的各物质以重量份计包括:分散染料20-40份、分散剂13-27份、2,3-丁二醇4-10份、鲸蜡醇乙基己酸酯5-14份、羧甲基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3-19份、羟基乙叉二膦酸20-40、十八烷基异氰酸酯20-40份、醋酸3-9份以及水230-310份;/nS3:连续清洗;将经过S2处理后的坯布进行连续清洗;/nS4:脱水;将经过S3处理后的坯布进行连续清洗;/nS5:开幅,将经过S4处理后的坯布进行开幅;/nS6:定型,将经过S5处理后的坯布进行定型;/n经过S6定型后的坯布即为染色完毕的涤纶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布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涤纶坯布进行如下操作:
S1:前处理;将坯布进行前处理;
S2:染色;对经过S1处理后的坯布进行染色,染色时所用染料的各物质以重量份计包括:分散染料20-40份、分散剂13-27份、2,3-丁二醇4-10份、鲸蜡醇乙基己酸酯5-14份、羧甲基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3-19份、羟基乙叉二膦酸20-40、十八烷基异氰酸酯20-40份、醋酸3-9份以及水230-310份;
S3:连续清洗;将经过S2处理后的坯布进行连续清洗;
S4:脱水;将经过S3处理后的坯布进行连续清洗;
S5:开幅,将经过S4处理后的坯布进行开幅;
S6:定型,将经过S5处理后的坯布进行定型;
经过S6定型后的坯布即为染色完毕的涤纶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布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布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琥珀酸钠以及二鲸蜡醇磷酸酯铝,且三者的重量比为10: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布的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S3连续清洗之后,将坯布使用还有固色剂的固色液进行浸泡20-30min,浴比1:50;所述固色剂的原料包括二胺四乙酸钠、硬脂酸锌以及冰醋酸,三者的重量比为5:2:2。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笛章陈杰沈志祥钟春光章泉灿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泓宇化纤漂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